?

嶺南音樂元素在廣東高師基本樂科課程中的應用

2017-01-30 21:32王曉燕
北方音樂 2017年22期
關鍵詞:嶺南民族音樂課程體系

王曉燕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嶺南音樂元素在廣東高師基本樂科課程中的應用

王曉燕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廣東高師地處嶺南地區,如何在音樂教育專業的辦學中彰顯嶺南音樂文化特色、在基本樂科課程體系中融入嶺南音樂元素、滲透傳統音樂文化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探討了基本樂科課程體系融入嶺南音樂元素的重要意義,并圍繞課程理念、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幾方面對嶺南音樂元素如何融入基本樂科課程體系進行了論述。

嶺南音樂元素;高師;基本樂科

在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體系下的基本樂科建立中國音樂元素的母語教育,對充分挖掘地域性音樂文化特色,進行民族的音樂思維、音調以及特有的美感熏陶和培養,體現全面、寬泛且具有文化性質的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廣東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辦學中彰顯嶺南音樂文化特色,在基本樂科課程體系中融入嶺南音樂元素,滲透傳統音樂文化是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一、基本樂科課程體系融入嶺南音樂元素的重要意義

(一)傳承本土音樂文化的重要途徑

高師院校身兼培養師資、科研教研、傳承文化等責任,是民族本土文化知識傳承不可忽視的陣地,對于傳承和發展民族本土音樂亦有著不可推卸的歷史使命?;緲房茖儆趯I基礎課,是所有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課程。我們可以想象,當這些未來的音樂教師開始練習唱奏五聲音階時,民族音樂調式的音樂概念便在他們的音樂世界里開始萌芽,當他們可以準確、流利地唱奏嶺南音樂時,嶺南音樂觀念則扎根于心,并將對其今后的音樂教育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與意義??梢?,在廣東高師音樂專業的基本樂科課程體系中融入嶺南音樂元素,將是傳承嶺南音樂文化的重要途徑。

(二)多元化音樂與多文化音樂的有機結合

近年來,國際音樂教育協會倡導享受世界音樂主題,強調各國民族音樂與世界音樂的融合,并提出宣傳本土音樂文化的重要性;在我國最新的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亦是明確提出了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的觀點。因此,在基本樂科課程中,體現多元化音樂與多文化音樂的有機結合,融入嶺南音樂元素,能讓學生有機會學習和體驗民族本土音樂,進而正確地理解和感受多元化音樂。

(三)增強中華民族音樂文化自信

音樂是一種文化現象,是一種精神文化事項。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說:“如何對傳統音樂沒有正確的概念,便不能按其正確的實質去接受它,新一代人將會象飄蓬斷梗一樣的在世界文化中飄泊,或者不要挽救地消失在國際的半文化之中”。中華民族的音樂瑰寶需要傳承,學習并了解中華傳統音樂文化與本土音樂文化才能認識到它的價值與重要性,并能在這個學習和了解過程中樹立起民族音樂文化自信。因此,在廣東高師基本樂科課程中融入嶺南音樂元素,培養未來音樂教師的民族音樂文化屬性,對于弘揚本民族音樂文化,增強民族音樂文化自信以及廣東高師音樂教育事業都是意義深遠的戰略舉措。

(四)多重音感的重要訓練形式

黃翔鵬先生曾說“對西方曲調的掌握已達較高水平,并能克服較大難度的學生,反而在程度較淺,難度不高的中國曲調上發生記譜或聽寫的錯誤。原因是不甚習慣于五聲為核心的旋法和大跳的音程,導致調性的錯誤判斷?!币虼?,在基本樂科課程體系中,重視傳統音樂理論,加強民族音樂語言的積累量,通過傳統音樂理論與嶺南音樂元素的視唱、即唱、彈唱,音樂讀寫技能相結合的訓練,是培養音樂專業學生多重音感的重要訓練形式。

二、基本樂科課程體系融入嶺南音樂元素的思考

(一)課程理念

基本樂科兼具音樂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學科特點,是音樂理論研究、音樂藝術表演、音樂文化審美和音樂教學等音樂活動的堅實基礎,所培養的能力將影響和始終伴隨著學生自身的音樂學習與各項音樂活動,并將影響到一代或幾代人的音樂觀念與音樂能力。在多元音樂與多元文化的時代潮流中,確定民族音樂文化身份,保持民族音樂文化個性,構建具有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特征的基本樂科體系,建立中華傳統與現代理念的基本樂科教學思想是重要的前提。地處嶺南地區的廣東高師院校,善用嶺南音樂文化資源不斷完善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并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與之對應,能更好地培養學生民族音樂思維與聽覺習慣,積累民族音樂語言,感受嶺南音樂風格,領悟嶺南音樂文化。

(二)課程設置

在現有基本樂科課程中滲透嶺南音樂元素的教學,必修課與選修課皆可相融。必修課程一般安排于一、二年級,樂理課程中可融入嶺南音樂理論、工尺譜等內容的講解,視唱練耳課程中可融入嶺南音樂作品片斷的視唱與風格的聽辨等內容。專業選修課程安排于三、四年級,可根據學校的辦學特點與地緣優勢,開設嶺南音樂文化、嶺南音樂視譜即唱等校本課程。選修課程可實行分級教學制,形成初級基礎、中級興趣,高級作為研究性課程,亦可結合傳承人或民間藝人進?!翱趥餍氖凇眰鞒心J?,為學生今后嶺南音樂知識的不斷拓展打下基礎。

(三)課程內容

1.實用性與發展性相統一的原則

在課程內容上,注重傳統音樂的音腔理論知識與審美理念的建立,進行民族化音樂思維訓練。嶺南音樂在歷史的沉淀和發展中不斷吸收了中原古樂、江南小調、昆曲、江南絲竹等傳統音樂元素,再結合潮州音樂、客家音樂、廣府音樂以及少數民族音樂,在各種融合中逐漸形成了嶺南地方色彩風格,中國傳統音樂具有樂音的帶腔性、音調組織的無半音五聲性、節拍節奏的靈活性、織體思維的橫向性等特點在嶺南音樂中皆有所體現。因此在音樂基礎理論的教學中,注意實用性與發展性相統一的原則,強調五聲性與音階的正偏音關系、三譜記譜形式(工尺、簡譜、五線譜)的研讀、傳統的板眼節拍概念、音律、音腔、旋法曲調、音色風格特點等內容的聽、唱訓練,為學生今后的音樂表演與教學等職業技能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學科化與生活化相統一的原則

長期以來,在歐洲音樂中心論以及技術至上思維方式影響下的音樂教育專業,除了增設教學法等教師技能課程,其他的音樂課程都無可避免地完全復制或稍稍改動地復制了音樂學院的課程與教學內容,基本樂科也不例外。西方的大小調式體系、立體塊狀的和聲織體感、音樂進行的縱向和聲關系等大量內容使得學生慢慢喪失了中國傳統音樂文化自信與傳統音樂感知能力。誠然,過去西方基本樂科的學科知識體系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在今天倡導世界多元音樂文化為主題的中國音樂教育體系建設中,善于結合本民族傳統音樂文化與本土音樂作品,構建中國音樂理論話語體系下的基本樂科課程體系亦是非常必要的。在廣東高師基本樂科課程體系的內容構建上,注意學科化與生活化相統一的原則,融入嶺南音樂元素,充分利用身邊的音樂資源與生活中的音樂素材,從學習者主體的文化體驗與感受出發,注意地方音調特點、各種“潤腔”中裝飾音的處理以及特色節奏、旋法特征、音樂標記(曲調特征、節奏節拍特征)的訓練,如:潮州音樂重三輕六活五、廣東音樂活乙調、拖腔、地域性音色的模仿與聽辨等。

3.多元化與現代化相結合的原則

在嶺南音樂元素的選擇與使用上盡可能體現多元化與現代化相結合的原則。這種多元化體現于樂種的選擇、嶺南傳統音樂作品與現代創作作品的選擇、聲樂作品與器樂作品的比例、獨奏作品與重奏作品以及合奏作品的選擇、單聲部音樂作品以及多聲部音樂作品等多個方面的考量。

(四)教學方法

1.優化教學結構

基本樂科的教學是由多種上成分和要素構成的統一體。橫向劃分,它包括時間結構、知識結構(節奏、節拍、音準、音色、調式調性、和聲、復調、織體、句式、段式、曲式、音樂形式、音樂體裁、音樂風格、記譜法等)、音樂信息傳遞結構、認知結構、師生活動結構、講練編排結構等;縱向劃分,包括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課、布置作業等課堂教學基本環節。以上各結構、各環節的聯系越協調、越合理,各部分的功能越能得到最佳的發揮。因此,為教學能達到最佳效果,教師需將嶺南音樂中的音樂文化理論巧妙的融入樂理知識結構中,合理選擇和組合嶺南音樂的作品進行聽覺分析與視唱訓練,并進行合理安排和布局,才可獲得最優化的教學結構。

2.多種教學方法

基本樂科的教學,為避免理論講解的沉悶與技術練習的枯燥乏味,需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在最基礎的音樂理論與技術練習中,個人推崇沈洽先生的中國音樂母語樂感訓練方法“一聽二看三參與,四背五記六解析”為基礎進行教學。在嶺南音樂文化的講解中,可運用比較教學法,比較嶺南與其它音樂文化區、民族的共同之處與相異之處,在多元化的音樂文化中去理解嶺南音樂文化。在嶺南作品視唱的教學中,可拓寬視唱的練習形式,除了傳統的齊唱,還可以用輪唱、默唱、彈唱、背唱、構唱等方法。亦可結合嶺南音樂作品的體裁與曲式,以多種形式進行視唱訓練,如:獨唱、一領眾合、男女對唱、吟誦式演唱、方言化看譜唱詞等。在嶺南音樂作品的聽覺分析環節中,有條件的可使用高胡、揚琴等嶺南音樂常用樂器以及傳統合奏方式進行傳統樂器的音樂聽辨,還原嶺南音樂的傳統風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不僅使教學擺脫單調、呆板的模式,亦有利于學生掌握嶺南音樂作品的地域風格。

3.重視視唱音樂會的展演

音樂技能訓練以藝術表現為根本目的,脫離了藝術表現,音樂技能便失去了意義。視唱音樂會這一教學實踐活動,不僅是對學生能力的檢驗,也是對基本樂科教學內容和教學情況的匯報與展示,嶺南音樂元素的教學成果亦可在視唱音樂會中得以體現。視唱音樂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學生主體性,通過完整嶺南音樂作品的排練與表演,能培養學生全面把握作品的能力與駕馭嶺南音樂作品的表演能力。

[1]陳雅先.視唱練耳教學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2]陳雅先.嶺南音樂視譜即唱[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

[3]施詠.21世紀音樂教育對樂理教學的新要求[M].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2(02).

[4]黃梅.安徽省地方音樂在高校音樂專業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運用[J].宿州學院學報,2013(10).

[5]孟凡玉.除了技術還有什么——視唱練耳文化屬性談[J].人民音樂,2007(11).

[6]朱虹.地域性文化特色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廣東地方高校音樂教育為例[J].黃河之聲,2011(08).

[7]王曉燕.音樂教師教育專業視唱音樂會教學實踐探索[J].音樂時空,2012(07).

J60

A

王曉燕(1978—),女,廣東海豐人,廣東技術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

猜你喜歡
嶺南民族音樂課程體系
憶嶺南
在高一年級音樂教學中深化民族音樂教學的實踐
傳統民族音樂在高職教育中的傳承——以高職民族音樂課程為例
民族音樂處在“低谷”
嶺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雨嶺南
高職Java程序設計課程體系建設思考
高校音樂教育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挖掘
“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不辭長作嶺南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