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曼《蝴蝶》的演奏技法探討

2017-01-30 21:32
北方音樂 2017年22期
關鍵詞:套曲舒曼彈奏

陳 樺

(常州工學院教育與人文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0)

舒曼《蝴蝶》的演奏技法探討

陳 樺

(常州工學院教育與人文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0)

羅伯特·舒曼不僅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音樂家,更是繼舒伯特及貝多芬之后,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音樂家的杰出代表。舒曼在舒伯特歌曲創作的傳統上進行了發展,將鋼琴伴奏的表現方法進一步豐富,通過富有詩意的歌詞,將浪漫主義情懷與作曲家本身的創作能力進行了完美融合,并在此為基礎上,創作出許多集新穎性與獨特性為一體的鋼琴套曲,“詩人音樂家”的稱號也隨之而來!《蝴蝶》是舒曼20歲時的作品,是其鋼琴作品創作風格的代表作。本文通過對《蝴蝶》這一作品進行闡述,對其演奏技法及感情處理方式等方面進行分析及探究,以期加深人們對浪漫主義音樂作品的認識。

舒曼;蝴蝶;演奏技法;探討

引言

鋼琴套曲《蝴蝶》于1829年開始創作,完成于1831年,是舒曼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德國著名小說家讓·保爾的小說《少不更事的年后》中,最后章節《幼蟲之舞》的故事情節是《蝴蝶》這一套曲的創造源泉及靈感基礎。作為一部由十二首或抒情或描述性組曲的套曲,《蝴蝶》對慣有的“奏鳴曲式”予以打破,以一種全新的創作形式,成為舒曼鋼琴作品中首先受到重視的一部經典之作。這部作品更是區別于舒曼后來的其他鋼琴作曲,舞蹈性的節奏貫穿于十二首小品的始終。雖然以“蝴蝶”命名,但舒曼并沒有真正地描述蝴蝶,而是以獨特的創作手法,對狂歡節舞會不同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動及奇幻多彩的音樂進行了豐富的展現。

一、羅伯特·舒曼與《蝴蝶》

羅伯特·舒曼于1810年出生,在家庭文化的影響下,對文學與音樂的興趣非常濃厚,其非凡才華與天賦自小就展現出來。18歲時來到歐洲文化之都的萊比錫大學攻讀法律,但隨著視野的開闊,其在文學方面的眼界逐漸打開,最后毅然放棄了法律的學習,專心從事音樂,為其后期成為一名杰出的作曲家奠定了基礎。在舒曼20歲時,花費約3年的時間,創作出《蝴蝶》這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作。其音樂旋律時而奔放,時而詭異,再與時而激情、時而憂郁的感情表現相配合,將其生動的旋律與強烈的標題性展現得淋漓盡致,與此同時,對表演者的技術也有著更為嚴格的要求。一個六小節的序及十二段小曲組成了《蝴蝶》的全曲,而且作品的內容與標題的產生并無直接的聯系。它是以小說最后的章節中的假面舞會為依據創作而來,其富有詩一樣的樂曲,即不采用大篇幅而是大量使用小篇幅內容的特點,不僅使本曲的張力更加明顯,而且使作品的獨特藝術性更加凸顯,從而為人們帶來了一場集詩歌特性與浪漫主義為一體的別開生面的視聽盛宴。

二、淺析《蝴蝶》的浪漫主義特征

(一)標題的文學意味濃厚

作為舒曼極具文學意味的作品之一的《蝴蝶》,也是當之無愧的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作。以詩人的角色去創作,講究旋律的優美性,歷來是舒曼創作作品的依據及原則。因此,《蝴蝶》這首曲子從本身的標題到曲子中僅有的十二個標題(《化妝舞會》《巴爾特》《布爾特》《假面》《維娜》《布爾特之舞》《交換假面》《招供》《憤怒》《卸妝》《急忙》《終場與踏上歸途的兄弟們》),都富有濃厚的文學意味,《蝴蝶》本身更是具有雙關的含義,《蝴蝶》一方面指表現出曲子的創作過程,從生長到蛻變,最終絢麗奪目、優美異常;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假面舞會中所使用的蝴蝶面具及充滿神秘的浪漫場景,樂曲中表達的情感更是如蝴蝶般不斷飛出。舒曼采用圓舞曲的形式,把假面舞會小說中精彩紛呈的情節展現得淋漓盡致。舒曼將曲子的內容以簡潔的語言來概括,從而使觀眾對曲子本身的好奇心及探究欲更加強烈,進而對音樂及音樂中所體現的情感能夠用心聆聽。除此之外,更能使標題與樂曲中的內容之間相互呼應,與樂曲的旋律相吻合,使樂曲的浪漫特性及標題的文學內涵更加突出。

(二)音樂形象性格迥異

舒曼在鋼琴套曲《蝴蝶》中著重描寫的兩個音樂形象——“瓦爾特”與“烏爾特”,是一對性格相反的雙胞胎兄弟,一個性格開朗外向,另一個卻沉穩內斂。這兩個音樂形象與舒曼現實生活中的張揚、活潑又內向、穩重的雙重人格相契合。從第二首《瓦爾特的自畫像》與第三首《烏爾特的自畫像》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兩種性格形象的強烈對比,這兩個性格迥異的兄弟所代表的截然不同的曲調,更是可以被聽眾明顯感知到。在第二首《瓦爾特的自畫像》中最開始選取了輕快的音符進行演奏,瓦爾特的外向及張揚通過明亮的旋律與不斷加快的速度展現出來,并藉此展示出舒曼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的性格;而在第三首《烏爾特的自畫像》中,舒緩柔和的升f小調,使得旋律保持在沉穩的曲調上,對烏爾特內斂的性格進行了很好地音樂詮釋,但烏爾特也代表了舒曼充滿浪漫主義情懷的性格特點,因此,舒曼逐漸將f小調轉變了明亮的大調,烏爾特以令人驚訝的舉動,用旋律的變化不斷牽動聽眾的心。

(三)變化多樣的調式

舒曼在鋼琴套曲《蝴蝶》中豐富的音樂形象,通過變化多樣的調式來展現。12首小曲中曲式和聲十分豐富,不同調性,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旋律,甚至有一些短樂句結束后,一些曲調的轉變就會即刻發生。例如,在前面三首曲子中,舒曼通過D大調與f小調之間的切換,將風格迥異的音樂旋律創作出來;在第四首小曲中,通過明朗的A調和升f小調之間的旋律轉換,將化妝舞會上男女差異化的性格特征一覽無余?!逗防寺梢魳返莫毺匦砸惨蛘{式的多樣性及旋律的歌唱性而更加凸顯。

三、淺析《蝴蝶》的演奏技法

(一)引子的演奏技法分析

引子是樂曲的開始,《蝴蝶》這一套曲的引子部分向我們描述了這樣的場景:舞會開始在即,陸陸續續地已經有許多客人到來,所有的一切基本上準備就緒。本部分彈奏時間要以連續的旋律,體現向上推動的感覺,往高處攀升。在將要進行彈奏接觸鍵盤之前,手腕在畫一個圓形之后,優雅地放在鍵盤之上。在彈奏第一個音時,意識已經滲透到整個曲子的意境中。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出現在左右手的兩個升G音,第二個升G一定要強于第二個升G,第一個升G在強拍,但是不能太突出,用連奏彈出才是最需要強調的。第二個旋律的5個音,一定要輕,這時要踩左踏板。最后一小節末尾的延長符號,要充分調動起大家的好奇心,從而引起聽眾對這場舞會也就是對本樂曲的期待。

(二)第一、第三、第十部分演奏技法分析

從《蝴蝶》曲式的結構劃分來看,第一、三、十部分雖然擁有相似的結構,但所要表現的情感卻是各不相同,因此在演奏方法上也具有明顯的差異。第一部分是輕快華麗的圓舞曲風格,舞曲的旋律作為整首樂曲的主題,被貫穿全曲的始終。八度連續進行構成了主題旋律,這時手指要貼進琴鍵進行彈奏,使音符具有輕巧性及連貫性,使其如套曲的主題《蝴蝶》一般,具備翩翩起舞的浪漫性格。第三部分采用了四三拍的單三部曲式,對“沉重的皮靴”這一主題進行了描述。同樣用八度來表現其古老笨拙、滑稽可愛的形象。但與第一部分不同的是,在演奏開始時,左右音要沉,左手手掌框架要堅挺牢靠,同時對鍵盤的觸及力度,使鍵盤之間的旋律能夠有一個顯著的交替,從最開始的柔和曲調,上升轉變為明快的A大調,左手與右手配合進行八度式推進,從而回升至升f小調。第十部分與第一部分相似度更大,都是圓舞曲的輕快感覺,演奏技法上的區別也并非很大,但第十部分中間有非常多的節奏重復使用,因此,在演奏時要盡量做到連貫性更強,并保證音響效果更飽滿,同時,要注意更多抒情成分的加入。值得一提的是,三拍的中音要注意突出。

(三)第二、第四部分演奏技法分析

急板的演奏方式在《蝴蝶》這一鋼琴套曲的第二、第四部分中都有涉及。第二部分是復段曲式,第一個音十分重要,需要對其進行突出,需要特別的注意,以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進行本部分彈奏時,要集中指間的力量,帶有一定的重量,指尖的觸鍵面積要稍微寬一些,觸鍵與離鍵時,絕不能拖泥帶水,必須利落干凈。第四部分雖然也是一個急板,但與第二部分相比,其旋律更為溫柔旋律,音色也更加柔和。因此,在演奏技巧上也具有一定的區別,進行彈奏時,要以手指的掌關節進行發力,大臂的感覺要很輕,彈奏的速度要秉持先松后緊的原則,最后在強中結束本部分。

(四)第五、第十一部分演奏技法分析

《蝴蝶》這一鋼琴套曲的第五、第十一部分采用的都是三部曲式。但兩個部分又有所區別。第五部分采用了一首集典雅、優美為一體的中板,將美麗高貴的女士像蝴蝶般翩翩起舞的狀態予以了凸顯,整體上莊重感較強。在進行這一部分的彈奏時,和聲背景要連續不斷地用指面觸鍵,而在主旋律的彈奏過程中,重心要保持在小手指上,左手的低音聲部旋律與右手高音聲部旋律之間要保持相互呼應,使得將B大調在全曲貫穿。第十一部門舒曼將波羅奈茲的節奏予以了創意化的運用,將舞曲節奏的原本性予以摒棄,通過對其重音位置的故意錯置,雖然使人產生頭重腳輕的感覺,但舒曼所要表達的幽默中不失嘲諷,又帶有些許搖擺的意味也隨著音樂流淌出來。與第五部分的感覺形成強烈的反差。在進行這一部分的彈奏時,手指的顆粒性則不可或缺,要靈活運動手腕及大臂部分,大臂要始終保持在積極活動的狀態,從而使得這一部分既有幽默感又不失輝煌。

(五)第六部分演奏技法分析

《蝴蝶》這一鋼琴套曲的第六部分采用的是回旋曲式,而且是本套曲中唯一采用這一曲式的部分。本部分是由A+B+A+過渡段+C+A組成的。其音樂中節奏快慢、伸縮節奏的頻繁轉換,正是對舒曼喜歡玩弄節奏這一特性的最好說明。第六部分的前半段恰恰是做好的佐證,切分節奏的大量使用,舒曼特殊的樂思痕跡從中可以窺見。從音樂中,我們不難想象出也許舞會中也會有幾個天真活潑的孩子,正在玩鬧。在彈奏過渡部分時,一定要表現出由較強到較弱的明顯變化,在回到A主題時,一定要注意對音量的控制,結束時和弦一定要飽滿。

(六)第七、八、九部分演奏技法分析

《蝴蝶》這一鋼琴套曲的第七、八、九部分總體上來說采用的是二段曲式,首先,從情感上來對三個部分進行比較:第七部分類似于和著舞曲的伴奏,一對對的情人正在竊竊私語,因此適宜用單純且樸素的曲風來進行演奏;而在第八部分,作者要完成聽眾視覺關注點的轉移即使舞會中心成為關注點,將假面舞會中的群舞通過變化性強的移調手法進行表現,使聽眾感覺到整場舞會進入到高潮階段。第九部分則是通過活潑且詼諧的最急板,表現出衣物或假面具被快速交換的場景,在這一段,聽眾放佛能夠聽到“快快快?的催促聲。通過對這三部分所要表現情感的比較,我們對每部分的演奏方法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在進行第七部分的彈奏時,銀色柔和、踏板干凈、小心翼翼,才能詮釋出情人間竊竊私語的場景;同時,由于B2部分右手兩個聲部的旋律都在高聲部,因此彈奏時,4,5指部分的要側重放置些重量,從而保證旋律能夠清晰連貫,指尖的重量能夠互相快速轉移。第八部分在進行演奏時,A部分要短時間地展現出威風凜凜的形象,因此要雄壯、有力,通過整齊的大和弦下鍵,連續、飽滿且快速,從而保證音樂效果的洪亮、集中、爆發力強。B部分則與之相反,輕快、活潑是其主要特點,瑪祖卡舞曲的節奏感從中可以感受到。這就要求在彈奏時要點擊出節奏重音,對主副旋律的節奏與音色進行恰當的處理,這時,力量的側重點在右手小指上,從而達到對低音的旋律線條及高音部主題音樂的進行強調的目的。第九部分的彈奏時間,不僅下鍵敏捷、快速,而且要保持指尖要仿佛針尖般在琴鍵上點。左手持續音部分要進行弱奏,左右手主題彈奏要此起彼伏,呼應感一定強烈。

(七)第十二部分演奏技法分析

曲子的十二部分也是全曲的終曲,也是狂歡之后的舞會尾聲。因此,情緒的把握十分重要。高潮漸漸消減,一如蝴蝶漸漸消失在黑暗之中。本部分有兩部分構成,A部分包括(a+b+a’),B部分包括(b+b’+尾聲)。在進行A部分的彈奏時,要采用縱向與橫向交錯的方式進行彈奏;B部分則要在琴鍵之上運用復二部曲式的技法。演奏者要特別注意對聲音層次變化的處理,對主題的音色要做到準確拿捏,最后通過踏板的速度逐漸淡出整首曲子,最終完成曲子的演奏。

三、結語

總之,通過對舒曼鋼琴套曲《蝴蝶》浪漫主義特征及演奏技法的分析,加深了對這一經典作品的了解,從而為他人在演奏時提供可供借鑒的技巧。

[1]娜莎.淺談舒曼《蝴蝶》的多種演奏技巧[J].音樂大觀,2013(12).

[2]萬春.舒曼鋼琴曲《蝴蝶》的音樂特征與演奏技法分析[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12(12).

[3]劉世慧.論舒曼鋼琴套曲《蝴蝶》的演奏技法[J].大舞臺,2009(04).

J624

A

陳樺(1979—),女,江蘇常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鋼琴教學與鋼琴演奏。

猜你喜歡
套曲舒曼彈奏
北曲套曲體式研究述評
音樂與愛情——舒曼與克拉拉的愛情馬拉松
清宮慶典承應戲中的【醉花陰】套曲
彈奏四步曲,抒寫真感受——怎樣寫好讀后感
如何彈奏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中的賦格
一本可以用鋼琴彈奏的中國民歌——鮑蕙蕎序
舒曼奢華系列AL1新品推介
小星星
音樂與愛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