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學生嘗試“自主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理論的實踐研究
——以初中音樂合唱教學、合唱發聲練習為例

2017-01-30 21:32陸蓉蓉
北方音樂 2017年22期
關鍵詞:卡農童聲聲部

陸蓉蓉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湖塘實驗中學,江蘇 常州 213161)

基于學生嘗試“自主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理論的實踐研究
——以初中音樂合唱教學、合唱發聲練習為例

陸蓉蓉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湖塘實驗中學,江蘇 常州 213161)

合唱是歌唱教學的最高形式。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把合唱教學當做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和團隊協作精神的重要教學工作。中國2011年修訂的《音樂課程標準》里提出歌唱教學要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新課標明確提出:合唱訓練是培養學生共同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的有效途徑。合唱的特點在于集體協作,互相傾聽。合作能力的培養是合唱課程設計的串聯點。通過合唱歌曲的合作性學習,讓學生內心萌發對合唱的渴望。

合唱;合唱發聲練習;合唱教學策略

合唱是實現音樂目的的基礎,并非音樂目的本身。合唱提供了愉悅身心的可能。歌唱陶冶學生情操,完美學生人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修養。而合唱是歌唱教學的最高形式。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把合唱教學當做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和團隊協作精神的重要教學工作。中國2011年修訂的《音樂課程標準》里提出歌唱教學要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新課標明確提出:合唱訓練是培養學生共同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的有效途徑。合唱的特點在于集體協作,互相傾聽。合作能力的培養是合唱課程設計的串聯點。通過合唱歌曲的合作性學習,讓學生內心萌發對合唱的渴望。

一、近階段合唱教學研究發現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一)教師自身問題

現如今,我們的合唱課大多是音樂老師來開展教學活動,從整體素質上來看,音樂老師缺乏應有的合唱專業基本功。如:不能熟練讀總譜和彈奏總譜,缺乏對合唱聲音的概念和合唱訓練方法,聽辨能力不敏銳,指揮技術不準確等。

(二)學生現狀

初中生合唱是合唱指揮專業教授覺得最難教的一個群體。

(1)初中年齡特征,追求個性,想與眾不同,而合唱又是聲音共性的藝術,是合作交流的過程。合唱里只有“我們”,沒有“我”。

(2)孩子們覺得合唱是可有可無的,中考又不考,所以老師要做好孩子們的思想工作。由于音樂科目在初中階段的弱勢地位,部分家長、學生甚至有少數教師覺得無足輕重。

(3)作為初升高的升學階段,孩子們的課業比較重,如何安排訓練時間至關重要。

(4)學生歌唱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學生歌唱基礎薄弱,歌唱發聲狀態不正確,呼吸、音準、咬字等存在問題,教師如何“量體裁衣”?如何培養學生聽的能力?

二、結合區課題《初中歌唱課引入趣味發聲練習的實踐研究》,聯系課堂實際教學,針對上述合唱教學的現狀分析,實踐中探索出形之有效的合唱教學策略

本人今年來參加了深圳、北京、上海的合唱指揮培訓,總結出指揮教師需要具備的基本功:分析作品的能力、歌唱演繹作品能力、指揮作品能力、協調組織能力。合唱的排練嚴肅性,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要練出正確的發聲狀態。理性分析作品的整體性,感性表現作品的旋律和情緒。

(一)教師需做到

1.分析作品能力

初次拿到音樂作品,第一步觀察左三項(速度、調式、拍子),右三項(詞曲作者、時代時期風格),吃透音樂作品的內容,唱出節奏,歌曲的味道來;第二步分析作品的曲式結構,和聲變化,段落終止,難的變化音,很高的音高,不同聲部的進入,力度變化的標注;最后教師需要彈唱所有的聲部并學會演唱所有的聲部。

2.歌唱演繹作品能力

合唱教師自身掌握的歌唱基本發聲方法充分運用到合唱教學中去。如起聲基本訓練,呼吸基本訓練,共鳴基本訓練等。在教師或優秀學生的示范演唱下,引導學生去學習并練習,讓孩子們掌握科學發聲方法。注重培養學生聆聽的能力和合唱意識。合唱發聲練習注重聲部協調,有著縱橫向的聲音關系,和聲與旋律有機結合形成完整的統一整體。以二部合唱作品為例,主旋律和低聲部通過相互配合而形成一個默契的和諧整體,這就是合唱的意識。

3.指揮作品能力

合唱作為一個完整的音樂作品,對合唱作品的演繹不能脫離作品本身的用意,嚴格演繹在詞曲作者當初創作的范圍內。吳靈芬老師說過:合唱指導老師(指揮)決不能犧牲作品內容而陶醉于個人的手舞足蹈或心血來潮的瘋狂。

合唱指揮的職責是協調很多人在演唱中詮釋音樂。合唱教師必須熟練掌握各種拍子指揮圖示,但不能做純粹的“圖示搬運工”,必須依照歌曲的情感、速度、力度等的變化準確演繹音樂。這就是合唱指揮技術之一“準”。

合唱指揮技術中的“省”。節省幅度,只在特別需要提示的地方,給學生提示,不要指揮圖示“一揮到底”。指揮動作表現有力,但不能夸張。

合唱指揮技術中的“美”。指揮的動作要符合歌曲的氣質。指揮動作要富有內在氣質。

4.協調組織能力

合唱指揮面對的不只是一群學生,還要面對一群家長。合唱指揮教師必須能夠調控整個合唱隊,平時訓練能組織好學生,管好學生的常規,讓學生有的放矢,勞逸結合。我讓合唱團團員的家長組織建立了微信群,時刻關注孩子們,拉近家長,學生,老師之間的距離。我校除了正常的課時音樂課堂以外,學校統一安排社團活動,一周一次訓練合唱。學生訓練時間不充分,合唱課堂的時間短,剛剛激起興趣就要下課。這樣需要教師充分利用零星時間,還需要跟學生拉近距離,讓學生樂意合唱。課下我會跟學生聊天,關注孩子的生活學習。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用親切、幽默、詼諧、委婉的言語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初中生不像小學生一樣對自己的主觀情感體驗不深,也不像高中生一樣老練,有自己的主張,他們往往既懂一些道理,又缺乏情感的自我調控能力,較多受外界因素的影響。

合唱排練時我會關注孩子練聲的狀態和歌唱情緒等。聲帶是人體內的一種樂器,它靠人的主觀意念調動相關肌肉和器官進行工作,而大腦處于一定的興奮狀態下才能工作,所以保持學生的興奮狀態是圓潤歌聲的前提,是合唱的關鍵。

指揮還要在合唱隊員中建立自己的威望,有較好的親和力,有較強的表達能力,用較少的語言讓合唱隊員明白你的用意。

三、合唱練習需要系統化,趣味性、并循序漸進

探索合唱課的教學手段,可以引進國外三大教學法(柯達伊、奧爾夫、達爾克羅茲教學法)。

(一)吳靈芬老師的“熱身操”以“趣”擊“法”

吳靈芬老師認為合唱前需要先調動孩子們歌唱的寬松、融洽、活躍的氛圍。每次在合唱前安排一套“熱身操”:所有的合唱隊員或一排的合唱隊員“接龍”,雙手前搭,為前面的隊員脖頸肩搓揉或捶背(約兩分鐘),然后各自拍胸,再手臂上舉,手心向上,并極力向上伸展,在此基礎上哼鳴,尋找高位置發聲。而這跟上海華東師范的譚雅如老師“喚醒”“安靜”、上海音樂學院的桂俊杰老師“破冰”原理是相似的??傊枰诜潘傻陌l聲姿勢上為合唱創造有利條件。

(二)柯達伊的“手勢”“卡農”(歌唱卡農,動作卡農)

柯達伊教學是“以歌唱作為音樂教育的主要手段”。 歌唱卡農就是輪唱,相同旋律在不同時間出現,在不同聲部重復。要求每位同學唱好自己的聲部,注意聆聽別的不陌生的聲部,音樂此起彼伏,在合唱中相互配合。歌唱卡農是多聲部合唱的前期準備練習。動作卡農

配合手勢進行合唱是二聲部練習的極好的方法。手勢的高低表示的音級的音低和音程的距離。學生可以直觀的感受音與音之間的關系,并調整音準。

(三)奧爾夫“節奏練習”“ 聲勢”

節奏是旋律的骨架,通過節奏練習可以發展音樂聽覺能力。在拍手、拍腿、跺腳等聲勢基礎上,增加多聲部節奏練習??梢允嵌绦〉墓澴嗫ㄞr不斷重復,提高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也可以是簡單的五聲音階,按順序反復不斷演唱,增加某一個音的拍手或跺腳等等。如:1 12 1|12 32 1……,逢“1”拍手,逢“3”拍腿等等。集體練習聲勢可以做速度、力度等的變化。還有一種是有節奏朗誦歌詞,合唱團分為若干組,老師給一個基礎節奏,孩子們分組想節奏型,兩組兩組進行合作,感受過程中不同節奏相互交織帶來的音響。在以上練習的基礎上,還可以增加難度,進行低聲部的建設,用同音方式,既不讓學生感到演唱的困難,又能初步建立學生二聲部和聲感。

(四)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

吳靈芬教授還提出:“瑞士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非常適合合唱的組織和排練”。合唱隊員通過老師身體的律動體驗作品的意境和內涵,大大提高排練效率。

四、結語

童聲合唱是美好的,而趣味發聲練習,是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世間的音樂,沒有比童聲合唱更平和、清澈、明亮和純潔的;沒有比它更能體現春天般的勃勃生機,它是世上其他聲音無法比擬的。合唱對于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合作精神,提升藝術修養,挖掘個人才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總之,中國童聲合唱團在理論和實踐上還比較薄弱,給我們的研究工作帶來一定困難,本人的水平有限,深感童聲合唱教學研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在以后的實踐中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努力使課題研究趨于完善。

[1]陳巧姑.童聲合唱輔導與指揮,北京:金盾出版社,2013.

[2]周曉藝.柯達伊教學法在童聲合唱教學、訓練中的運用[D].湖南師范大學,2007.

J642.63

A

猜你喜歡
卡農童聲聲部
如何一眼辨認出班德卡農自行火炮
童聲里的中國
梅花
——為混聲四聲部合唱而作
夏 天(童聲合唱)
淺析《黃河大合唱》的音樂創作
擬聲勢之態厚實歌唱之本
小學中低段合唱中聲部配合的有效教學
合唱的音響效果之我見
多聲部視唱訓練研究——以《鈴兒響叮當的變遷》為例
童聲一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