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聲樂人才培養的“瓶頸”

2017-01-30 21:32朱迎春
北方音樂 2017年22期
關鍵詞:歌唱者文化素質瓶頸

朱迎春

(河南藝術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3)

民族聲樂人才培養的“瓶頸”

朱迎春

(河南藝術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3)

本文以聲樂技能基本訓練為基點,就如何培養民族聲樂合格人才,取決于聲樂技術訓練過程中指導者的科學理念、方法、標準和要求,給予全方位闡述。

理念;科學訓練 ;標準要求

民族聲樂是將我國的語言以及音樂相結合并以聲樂的形式表現演繹出來,表達出華夏兒女思想、心理以及情感,我國地域遼闊,各個民族分布的地理位置有所不同,也就導致了由于地域特點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演唱風格,也正是由于地區不同、民族不同以及各民族的風俗習慣、音樂音調等方面的不同,逐步形成和固定了民族聲樂的演唱特點(旋律美、聲腔美、形態美、意境美),民族聲樂發展到今天,在聲樂人才培養過程中發聲技能的基礎性訓練始終貫穿于整個聲樂人才培養之中,聲樂作品演唱練習同發聲技能訓練始終是密不可分、相依相隨,這在當今高校的音樂教育中都是這樣踐行的。單就民族聲樂人才培養的問題,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入:

一、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美感意識是人們從事歌唱藝術創造的思維方法,因為歌唱的藝術表現也是一種美感創造體驗。在歌唱技巧的訓練中就應培養學生正確的藝術審美觀和積極的思維狀態,使其自覺地積極地按照美的規律進行藝術表現和藝術創造。

歌唱本身就是隨著人類審美意識的發展逐漸形成,并不斷提高歌唱技巧和藝術表現力的。要獲得富有藝術美感的歌唱就需要積極參與和配合,不但表現在發聲技巧運用上,還包括對音樂藝術中音準、節奏、音色、力度各要素以及歌唱的整體結構、藝術形象、情感表達等的準確把握,美感意識也是聲樂教學和歌唱表現的動力,它能使歌唱者對氣息的控制、共鳴的控制、音色的錘煉、字正腔圓的把握以及藝術表現力等達到完美境界。聲樂教學對美感意識的培養就是通過課堂教學的藝術實踐,訓練和強化學生對歌唱藝術美的感知、想象、理解等心理能力,使學生逐漸形成敏銳的審美感知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從而能用豐富的感情處理各種藝術作品。

二、建立科學、宏觀、整體的教學理念

在聲樂基礎訓練階段,指導者首先應把握一個宏觀的、綜合的聲樂培養理念,那就是歌唱意識的培養、歌唱腔體的訓練、科學通道的建立、咬字、吐字的練習,這些都是需要在放松、自然的狀態下進行完成的。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解決發聲技術上哪一環節的問題,比如胸腔、口腔和頭腔、喉頭、聲帶和嘴巴的放松、打開等,都是在指導者的引導、啟發下進行的。學習者憑借當時的理解,再通過完成發聲技術訓練,從中領悟到某些“感覺”,隨后經過去粗取精,反復做同一條練習,去捕捉當時認為是正確的“感覺”,同時牢牢記住那種“感覺”,然后把那種“感覺”用于聲樂作品練習的演唱之中。這里說的實際上是聲樂人才培養當中,訓練內容中的一個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但要注意的是,事實上任何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和練習、任何一個問題的真正解決都不可能是單一的,這些都是知識的相互作用,發聲器官的相互影響、相互配合的結果。聲樂的學習,特別是在發聲技術的訓練中,一個知識點的把握或完成好一條發聲技術的練習,無論是站在學習者領悟的角度還是站在指導者評判的角度,都應該從多角度用綜合的、發展的觀點進行分析和處理,這樣發聲技術的訓練才可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技能的學習與訓練中,真可謂是“牽一發動全身”。

三、注重音樂素質和文化素質的培養

(一)音樂素質的培養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歌唱者,不光要唱功好還必須具備良好的音樂素質。音樂技能的提高并不意味著素質的全面提高,在技能與素質之間, 還有一道相當重要也相當難以跨越的“內化”鴻溝。很難想象,一個只掌握了樂曲的演奏或演唱技巧而對作品的作者、創作背景、作品內部結構、其所屬的風格流派等知之甚少的演唱者或演奏者,能夠準確把握作品的音樂風格、演繹作品的深刻內涵。音樂素質是歌唱者進行藝術再創造的根本依據,也是其演唱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一首歌曲真實的詮釋是生命的一個反映,是與詩人和作曲家因感動而創作作品一樣的深刻體驗的再現。對于真實的詮釋而言,聲音只是手段,歌曲表演藝術要求某些本質的東西——并不是一副好嗓子和一些音樂才能,而是與歌者的心和腦子相聯系的。所以演唱者必須通過自己的理解,把握歌曲內涵,把作者想表達的思想內容表現出來。歌唱者要做到把聲音美、形象美與內容美高度統一起來,達到完美的藝術效果,應注意:(1)理解作品需要良好的音樂素質。對于一些最基本的快速識譜、聽音的能力是必需的,沒有扎實的音樂理論和知識水平,是不可能全面準確地認識作品的,更談不上演繹作品。(2)歌唱者賦予作品生命力。只有具備較高素質的演唱者,才能真正給作品帶來活力。每一個歌唱者都希望做到詮釋好每一首作品,但是究竟怎么演繹好這些作品呢?首先要在整體上熟悉和把握作品,了解作者的生平、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分析歌曲的風格特征、情緒,了解歌曲的調式調性、曲式結構,熟讀并分析歌詞,對演唱作品的旋律要有準確的把握。演唱者內心應該塑造深刻的人物形象,這與舞臺形體外在形象同樣重要,歌唱者必需把角色放在特定的場景狀況里,在表現上才會更加真實。不同的歌曲類型,所要突出的風格內容也不同,音樂素材也就大不相同。如勞動號子是人們一邊勞動一邊呼喊,根據勞動創造出來的音調,統一勞動,指揮勞動,并起著解決疲勞調節情緒的作用,有打夯、捕魚、拉纖、插秧、裝卸車等形式,有著獨特的旋律以及節奏特點。而演唱音樂劇時,就應該抓住人物鮮明的性格特征和主要矛盾。(3)音樂的技術性與藝術性極高,這就要求歌唱者自身必須要有較高的音樂素質并且堅持不懈地學習。聆聽是我們欣賞和理解音樂的最主要的途徑,不論是唱片還是音樂會等都要多聽。多練習識譜、視唱、節奏、和聲,練習樂器的演奏等。聽覺能力、節奏感、音樂感受力、音樂審美能力以及音樂表達能力的都能得到提高。除了對聲樂技巧、歌曲語言、表現能力進行訓練外,多學習積累不同風格的聲樂曲目和音樂文獻,然后加以實踐。

四、文化素質的培養

歌唱者除了必須具備較高的音樂素質,還必須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歌手大賽中的綜合測試的出現反映了文化素質對于一個歌唱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歌唱者感情的表現主要是在對歌詞語言的理解與體驗基礎之上的,一個歌唱者如果不具備一定的文化素質,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詞曲,從而去詮釋一首歌,同時這也關系到歌曲情感的表達。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音樂人才,必須要了解歷史、文學、哲學、等多門綜合的文化知識。(2)不斷豐富個人閱歷。情感豐富的人唱歌會比情感平淡的人要演繹得好。與歌曲中的情感產生共鳴,也需要歌手的生活閱歷豐富。經歷得越多,感悟得就越透徹,越能開闊藝術視野,提高自身的音樂表現力。以我國著名歌唱家吳碧霞為例,她不僅擅長演唱西洋歌劇和各國藝術歌曲,對中國的創作歌曲和民歌的演唱也有獨到之處。她不但演唱水平很高、音樂知識廣博,還有著深厚的文學修養,給人們帶來的是全面音樂素質的高層次體現,很多成功的藝術家都有著較高的文化素質。歌唱者可以通過多讀古文詩詞、文學作品和美學、哲學書籍,發掘音樂與文學、史學、哲學的共同之處,加深對歌詞內容的理解領悟,想象歌詞中的意境,不斷提高對聲樂作品的理解,有了理解才有感受,才能把內心的感受賦予音樂表現之中,更好地揭示音樂作品主題,刻畫人物形象,更好地表情達意,進而從整體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因此,作為歌唱者,應不斷地豐富自身文化底蘊、提高文化素質,這也是提高音樂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音樂的發展創造了無限的空間,同時也給音樂人才的培養成長,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歌唱者必須具備較高的音樂、文化素質才能完美地表達作品。做到聲情并茂是歌唱者要畢生追求的目標。作為歌唱者,應該盡可能地投入到社會生活實踐中去,在實踐中成長,逐漸提高自身的音樂綜合素質,為歌唱打下全面堅實的基礎,才能在藝術舞臺上得到全面的發展。

縱觀上述,就整個聲樂人才培養過程來看,如何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取決于聲樂技術訓練過程中指導者的科學的理念、合理的方法、適度的標準和要求。

J616

A

朱迎春(1964—),女,河南藝術職業學院高級講師。

猜你喜歡
歌唱者文化素質瓶頸
藝術類高職院校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與研究
重讀《昆蟲記》4 竹籠中的“歌唱者”——蟈蟈兒
歌唱的基本素養
初探歌唱者演唱中的技術轉換
談談新形勢背景下小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
我國日間手術發展遇瓶頸
突破瓶頸 實現多贏
民營醫院發展瓶頸
聲樂演唱中不良心態的克服策略探析
如何渡過初創瓶頸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