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一首歌》有效教學芻議

2017-01-30 21:32沙紅玉
北方音樂 2017年22期
關鍵詞:首歌聲部新課程

沙紅玉

(無錫市胡埭中學,江蘇 無錫 214000)

《同一首歌》有效教學芻議

沙紅玉

(無錫市胡埭中學,江蘇 無錫 214000)

蘇少版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教學曲目《同一首歌》,因學生太熟悉反而課不好上。本文針對此總結幾個有效的教學方法。

同一首歌;音樂教學;初中

《同一首歌》是蘇少版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歌曲,我在教學中采取以下幾種做法與思考,教學效果比較好,現介紹如下。

一、導入

每一課必有導入環節,且音樂教師們都習慣了用以往的材料來導入新課的做法,這是來自赫爾巴特創立的“五步教學法”。但對本課教學來說,實在沒必要旁生枝節。我的做法是直接播放該歌的錄音錄像給學生看,因為學生都熟悉此歌,用其他材料來導入這一新課教學實在是多此一舉。該歌自1990年誕生以來已有許多明星演唱過。最早演唱該歌的歌手是劉暢,他于1990年在中國舉辦的第十一屆亞運會上演唱,用此視頻導入這一課的學習本身就易引起學生激動,如再加上廖昌永、毛阿敏、蔡國慶等明星大碗的不同演繹的版本,有些學生甚至在看視頻時便情不自禁地跟著演唱。導入無非是要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這樣導入很容易達到目的。

二、教師主動推銷自己

課堂上教師不妨推銷或展示一下自己。在讓學生觀看眾多明星演唱視音頻基礎上,如果教師能像歌星那樣用通俗、民族、美聲唱法來演唱該歌,甚至適當以舞蹈,一定更能增強學生體驗并進一步激發其學習欲望。同時,教師用自己過硬的專業水平來給學生展示該歌,也會給學生留下一個非常好的印象,起到“親其師便能信其道”的效果。

三、在理解歌詞基礎上演唱

這是一首流行歌曲,把這編入教材一方面是對以往流行歌曲能否進教材的爭論畫了一個句號,另一方面這歌也是新課程要回歸學生生活的體現。這首歌在學生的生活中太容易聽到了,尤其在中央電視臺《同一首歌》節目的狂轟下是幾乎無人不知的歌曲。但太熟悉也容易生膩,學生幾乎人人會哼唱的歌曲還有什么可教的呢?在聆聽眾多明星和教師的演唱后,我的做法是引導學生“深透理解歌詞”。盡管這首歌唱起來朗朗上口,但很容易流于平庸,唱多了就如喝白開水一樣平淡無味。這樣演唱勢必使該歌失去了本應有的教學意義。如能“深透理解歌詞”,在理解的基礎上歌唱會更動情。如何“理解”呢?當然,僅是教師直白地去講解也不見得有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引導大家“討論”,在討論之前,簡單引導學生注意歌詞中的“風雨”“ 歡聚”“相逢”“手拉手”“笑臉”“渴望”“夢”等關鍵詞,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討論自己是否曾通過某些生活的洗禮才領略到“鮮花”“陽光”的魅力的事。他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在我的引導下,學生想到了自己小學升初中時“備戰”的情境,通過討論,這時大家才深刻明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人生哲理。新課程提出要注重“人文性”,其實這也是“人文性”教育的好教材。在此基礎上,我還給學生又講了作曲家即作者孟衛東怎樣創作這首歌的故事,孟衛東說他實際創作該歌的時間僅用半小時,他坦言曾創作過1000多首作品,但也只有《同一首歌》等極少數幾首歌曲很出名。但沒有那些大量默默無聞的歌曲的寫作經驗的積累,就不可能有這出名的歌曲的誕生。這種通過故事化即教育敘事的方式講歌詞很容易引起共鳴。如此,學生會獲得,對待學習也應該要靠勤奮努力的道理,靠一時的小聰明是不可能有美好前途的。經過這樣的討論,再去給學生講解第一段歌詞應該要唱出了沉浸在歡樂相聚的幸福時刻的情緒中,演唱時要注意力度的控制,要唱得深情,柔美一些。到第二段對比段落時,要增強力度,與第一段形成對比并漸入高潮,進而唱出信心,唱出豪情。

四、在上述體驗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做多種實踐體驗

如模仿歌星演唱、詩詞朗誦加配樂演繹、跟著歌曲意境起舞,給歌聲用豎笛或其他樂器配伴奏等。當然,更重要的是演唱本身要多想出一些花樣。如可采取男領唱眾人合唱或女領唱多人合唱以及分組分段演唱等多種形式來豐富體驗。作為本課教學重點的合唱,即第二段的二聲部演唱更應加強訓練。班級大齊唱也可簡單理解為一種“合唱”,如果這樣理解的話,我們自學堂樂歌以來就流行這個,再加上三十年代的抗日歌曲運動,新中國后的群眾歌曲運動,這種群體性的演唱形式即使是簡單分聲部的,也是非常符合中國國情的,因此,新課程研制組組長王安國提倡中小學教學應以“合唱”為中心是有道理的。當然,二聲部合唱時還應注意聲部的獨立性、協調性。修訂版的新課標對此要求是通過教學要讓學生感受合唱的藝術魅力,激發合唱興趣。此外,還可把課堂教學跟課外結合起來,把演唱價值開發跟社會價值結合起來,如把合唱的聲部分組、指揮、協調、組織等工作均可讓學生自己去組織、實踐,這樣定能全方位地為學生提供體驗機會。

五、先唱后識譜

以往教學一首新歌總是先學旋律,在此基礎上再加進歌詞演唱。而學這首歌不同,學生本身就容易演唱該歌,在會唱的基礎上再來識譜很有效果。識譜一直是個難題,通過熟悉的歌曲來識譜是近年來被重視的。但以往的歌曲是學生不熟悉的,即使知道這在唱的基礎上識譜有效果也沒辦法做到。抓住這首歌實踐這樣的做法是個好機會。尤其該歌中間有一個變化音,如果不是在會唱的基礎上去識譜,幾乎無法教會學生根據樂譜演唱。

此外,作為教師的一項普通教學技能的講解,很容易被音樂教師忽視。因為音樂是聽覺藝術,一般倡導多聽。但如講的恰當還是很有效果的。在這方面,學習綜藝節目《同一首歌》吸引觀眾的做法展開教學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事實上,學生之所以不愛聽教師“講”,其實是教師的教學語言缺乏煽動力,如能學習電視節目主持人用語定能提高教學效果,主持人吸引觀眾的方法也可運用于課堂。

[1]吳躍華.關注教師心靈實踐教育敘事——《音樂教育自傳》自序[J].人民音樂,2013-08-01

J60

A

沙紅玉,無錫市胡埭中學,中學一級教師。

猜你喜歡
首歌聲部新課程
不為我們而作的歌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就是這首歌
梅花
——為混聲四聲部合唱而作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打造
新課程對教師的新要求——兼談語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鮮紅的紅旗是首歌
小學中低段合唱中聲部配合的有效教學
合唱的音響效果之我見
多聲部視唱訓練研究——以《鈴兒響叮當的變遷》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