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音樂學,請把目光投向人》中的人本思想

2017-01-30 21:32丁佳楠
北方音樂 2017年22期
關鍵詞:音樂性文萊音樂學

丁佳楠

(哈爾濱音樂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淺析《音樂學,請把目光投向人》中的人本思想

丁佳楠

(哈爾濱音樂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本文以郭乃安先生的《音樂學,請把目光投向人》為起點,深挖郭乃安先生眾多文章中曾隱約提到的人本思想的觀點,并將人本思想聯系到現代音樂的發展之中,來認識人本思想對當下音樂發展的重大意義。

郭乃安;《音樂學,請把目光投向人》;人本思想

郭乃安先生說:“音樂,作為一種人文現象,創造它的是人,享有它的也是人。音樂的意義、價值皆取決于人”;“在音樂本身與其外部諸條件的交互關系中有一個中心的接觸點,那就是人”。先生的兩句話直指音樂的核心——人。更是得出了對整個音樂學界都有深刻影響的結論:“人是音樂的出發點和歸宿”即音樂因人而誕生,音樂的一切意義都是人賦予的,音樂存在的意義是人,沒有了人,音樂就僅僅是種聲音,失去了一切身為音樂應具有的意義,一切與音樂相關的事物,都離不開人。人是音樂的基礎,人是音樂的頂點,人是音樂的核心,人可以沒有音樂,音樂不能沒有人。

一、人的音樂性

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周海宏教授有一節名叫《走進音樂的世界》的講座,整個講座的核心是——音樂何須懂。即是讓我們拋開思想的負擔去欣賞音樂,無論是通俗音樂還是嚴肅音樂。其中,周教授講到一首樂曲從開始到結束要經過作曲家、演奏家、觀眾三次的再創造。如果用樂曲代表音樂,那么作曲家就代表音樂最初的誕生,演奏家則代表音樂的發展與進步,而觀眾則代表音樂最后的歸宿。音樂的誕生、發展、歸宿都離不開人,也都是為了人。周教授說,我們可以不用理解嚴肅音樂,放松地欣賞;借用郭乃安先生與周教授的話——音樂的存在意義是人,音樂何須懂。

什么才是音樂,是由人來決定的。再華麗的旋律沒有人的認同都不會比被人認同的平凡碰撞聲更可以稱得上是音樂。音樂被人所定義——具有音高和節奏的是音樂。約翰·凱奇的《四分三十三秒》既沒有音高也沒有節奏,卻讓無數音樂學家為其是否屬于音樂而爭論不休。也許當所有人都認為《四分三十三秒》是音樂的時候,音樂的定義就會將“無聲世界”加入其中。音樂并非一成不變,音樂的定義永遠跟隨人的腳步在改變。

為什么音樂不是由音樂家去決定,而是讓大多數人共同見證——因為不光音樂家具有音樂性,人人都有音樂性。約翰·布萊金在《人的音樂性》一書之中,曾用文萊人舉例“音樂性是每個人天生都擁有的,并非是音樂精英所獨具的能力?!痹跁械奈娜R人的社會中,一切情感的表達與對話,無不充斥著文萊人的音樂性的表達。其中作者的觀點更是與郭先生的“人本思想”有著極大的共同點——“文萊人的音樂只是建筑在文萊人的社會之中的”,文萊人的音樂只有在文萊人的社會之中才是音樂,離開了文萊人的文萊人音樂,在我們耳中,也許更可能是種噪音吧。音樂的來源是人,存在意義也是人,人可以沒有音樂,音樂不能沒有人。

二、無人本,會犯錯

人本思想自古就存在,三國魏時期著名的文學家、音樂家嵇康反對《樂記》所說的:“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斷句從稽康),認為:“聲音自當以善惡為主,則無關于哀樂;哀樂自當以情感而后發,則無系于聲音?!边@就是嵇康的《聲無哀樂論》,認為音樂只有美與不美的區別,而與哀樂沒有關系;哀樂是人們被外物觸發的感情,也與音樂沒有關系。古代的大音樂家都告訴我們了,音樂僅僅是音樂,影響我們的一直都是我們本身。音樂就像觸煤一樣僅僅是起促進的作用,所以研究音樂,不能忽視了人。

人本思想貫徹音樂發展的古今,如果在音樂的研究之中忽視了人,無論你是剛剛涉足音樂的初心者,還是成績斐然的音樂學家,都將犯錯。例如,蕭友梅先生曾受當時“西學之風”影響,認為西方的音樂更高于東方音樂,提出了“舊樂落后”的觀點。蕭先生說:“他的觀點是將西方音樂看成具有世界普遍性并具有較高發展程度的音樂; 由于普遍性,方可與其比較;由于程度較高,方比較出中國舊樂之落后。中國音樂的根本缺陷是沒有和聲,沒有‘轉調’;無論怎樣優美的曲調,如果唱來唱去都只是一個樣子,聽的人一定會感到厭倦;有了和聲,它便可以發出千變萬化的音響”?,F在從文化價值相對論的觀點來看,無論是西方的和聲與“轉調”,還是東方的宮、商、角、徵、羽都是人們對音樂的不同選擇,沒有高級、低級之分別。蕭友梅先生就是忽視了音樂中的人本思想,才會失誤地得出“舊樂落后”的結論,可見,無論是偉大的音樂學家還是初心者,只要在音樂的道路上忽視了人的重要性,都可能會犯錯。

郭鵬在《權力與工業的媾和——流行音樂話語批判》一文中批判流行音樂是“媚俗”“另一種文化霸權”?!皩τ诹餍幸魳范?,只要市場需要,民族、古典、東方、西方等任何文化元素均可以拼湊在自身幻想式的音響空間之中?!薄傲餍幸魳吠媾捌垓_與自我欺騙”的美學游戲……人無需深邃的思索和“詩意的棲居”(荷爾德林),只需被馴化為一具乖巧的“消極領悟對象”作者批判流行音樂讓大眾沉浸于即時的快感與相似的享樂之中,然而作者的批判卻是對流行音樂身為音樂最好的肯定。音樂原本就是人為了自身享受而創造出來的,不必費心理解,順其自然地享受更能體現出音樂存在的本質是為了人這一特點。所以,作者對流行音樂的批判從音樂的角度講是沒有意義的?!爸灰菫榱巳?,只要是對人的發展有利的和人的精神所需要的音樂,中西可以含化,新舊能夠通融,雅俗不妨交匯,古今盡可互動?!绷好旱挠^點完美地回答了郭鵬對流行音樂的批判。

三、“非遺”非人本

黃祥鵬先生說過“傳統是一條河流”。歷史在那邊,而我們在這邊。時間這條長河不知淘去了多少“糟粕”,但是卻也留下了無數的“精華”?,F在有些“精華”被我們改得面目全非,有些人贊揚我們的創新,有些人卻批評我們不尊傳統,破壞了經典。舉個音樂方面的例子,我們感覺女子十二樂坊的那種充滿搖滾風的《十面埋伏》和經典的劉德海先生的《十面埋伏》根本不能比。但是,《十面埋伏》之所以與劉德海聯系在一起,恰恰是因為劉先生所改編的《十面埋伏》被當時的人們所認同,所以劉德海的《十面埋伏》取代了過去的,成為了經典。經典的傳統音樂并不是指最古老且一成不變的音樂,而是指被音樂存在的意義——人,所認同的音樂。面對面目全非的“經典”,不要一味地批評,讓我們做一個旁觀者和見證人,見證它到底是被人們接納成為新的經典,還是被時間的河流所淹沒。

“經典”被改編并不是說“經典”注定被取代。韓國的舞蹈組合將《天鵝湖序曲》改編成了超炫的流行音樂,然而人們聽過如此潮流的“古典音樂”,也許會更想了解下,原版的嚴肅音樂《天鵝湖序曲》。但是,無論哪個將成為經典,選擇權依舊只在我們手中,因為我們是人,是音樂存在的意義。

伊瑪坎是聯合國納入“急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一種赫哲族獨有的藝術表演形式。學生曾有幸觀賞到伊瑪坎傳承人葛碧霞表演的伊瑪坎,那是一種十分原始的說唱音樂,沒有伴奏僅僅是一個人的表演,許多觀眾都對這個伊瑪坎沒有什么興趣,在一段看似滑稽的舞蹈后,迎來了觀眾鼓掌,之后卻出現了一陣笑聲,或許是對最后的舞蹈,或許是對整個表演。突然間學生忽然了解到,為什么如此多的音樂消失在了時間的長河之中,因為創造它和接受它的人群都不在了,作為音樂失去了人,那便是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人可以沒有音樂,音樂不能沒有人。

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東西,在當時可能是一個劃時代的改變。我國的國粹京劇,其實是由皮黃腔中分支之一的京腔演變而來的。皮黃腔曾經興盛過一個時代,但是人總是喜新厭舊的,所以皮黃腔的時代過去了,來到了京劇的時代。面對外來音樂文化的入侵,京劇的時代也慢慢地過去了?;糇鸬默F代版京劇、李玉剛的《新貴妃醉酒》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很多專業人士對這種所謂的“京劇”是極其厭惡的,因為感覺他們沒有尊重傳統,玷污了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音樂文化。但是,當京劇最開始出現的時候有沒有當時的皮黃腔藝人是對其持厭惡態度的呢。結果是大眾的感受戰勝了我們音樂人與藝人。京劇被當時的人們寵愛成了國粹,如果哪一天京劇演完后也像那場伊瑪坎一樣——鼓掌之后是一陣笑聲,或許國粹也該在時間的長河中沉沒了吧。

伊瑪坎、京劇都是“非遺”,最近引起反響的《百鳥朝鳳》中的嗩吶,也是“非遺”。在很多人眼中“非遺”是榮譽、是認同、是新生;在我眼中“非遺”是一種悲傷。一種英雄遲暮的悲傷;一種有心無力的悲傷;一種無力回天的悲傷。認定為“非遺”的音樂,大都是要消亡的。音樂在什么時候會消亡,在音樂不再是音樂的時候,或者說當人們不再需要它們的時候,猶如英雄遲暮。當音樂跟不上人的喜好,消亡是唯一的去處,再多的努力也好似力不從心?!胺沁z”的確立是為了讓它們再次煥發青春或者延緩消亡,結果往往是無力回天?!胺沁z”們是血淋淋的例子,在向我們訴說——跟不上人們步伐的音樂,終究要消亡。

居其宏先生也曾說過:“無論當今音樂學者持有怎樣的歷史觀和藝術觀,卻無不承認這樣一個基本事實:音樂是人創造的,人是音樂的造物主,人是推動音樂發展的唯一動力,人在音樂發展全部歷史中的主體地位不可搖撼。因此,人類所創造的音樂永遠是以人為本的音樂,永遠都是為人而存在并以人的需要為其一切前提的音樂,也是人為著自己的需要而存續而守成而發展而變化的音樂”。

四、結語

音樂存在的意義是人,只要研究音樂就無法逃離人。人本思想的意義就在于,讓我們在音樂研究的道理上時刻想起人。我們不是為了研究音樂而研究音樂,而是為了人才研究音樂。

[1]郭乃安.一個有待開發的寶庫——中國音樂美學遺產[J].人民音樂,1979(z1).

[2]郭乃安.音樂學,請把目光投向人[J].中國音樂學,1991(02).

[3]吳 璨.論郭乃安先生音樂學的人本觀點[J].黃鐘,2014(04).

[4]梁茂春.“人文音樂史”淺議[J].中國音樂學,2016(01).

[5]宋克賓.嵇康的音樂思想自相矛盾嗎?——談李法楨《嵇康音樂思想自相矛盾現象探析》一文的論證[J].中國音樂學,2016(02).

[6]居其宏.高山仰止大家風范 舔犢情深吾輩楷?!钋谢貞浳遗c郭乃安先生共事的幾個斷片[J].中國音樂學,2016(02).

[7]郭鵬.權力與工業的媾和——流行音樂話語批判[J].人民音樂,2016(04).

[8]張振濤.音樂學,請把目光投向他——懷念郭乃安先生[J].人民音樂,2016(05).

[9]約翰·布萊金.人的音樂性[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

[10]魏廷格.蕭友梅的音樂思想及其現實意義(上)——有“罪”還是有功[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8(02):33-39.

J60

A

猜你喜歡
音樂性文萊音樂學
音樂學人
恒逸(文萊)項目二期模塊化建造可行性分析
歐文萊廣告頁
第三屆音樂學學術前沿中青年學者論壇
標注及口述史視角下的《音樂學人馮文慈訪談錄》
論中國音樂學百年來之三大階段
從音響性往音樂性的轉變Esoteric(第一極品)Grandioso P1X/Grandioso D1X分體SACD/CD機
頗有音樂性與彈性的新作 HiVi(惠威)SUB12S超低音音箱
西方銀行離開,中資幫助文萊
格里格《索爾維格之歌》的賞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