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確權對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影響的理論分析

2017-02-04 19:48李金寧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28期
關鍵詞:交易費用土地確權

摘要:從產權經濟學角度來看,土地確權可以明晰產權,降低交易費用,使得更多的原本被置于公共域的產權被內部化,減少了阻值消散,使得農戶獲得的流轉收益增加,促進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因此,本文認為確權對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有顯著的促進影響,并能增加農戶的收入。

關鍵詞:土地確權;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交易費用

中圖分類號:D922.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8-0000-02

引言

改革開放后中國農業取得極大成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家庭責任制的推行(林毅夫,1994;Mcmillan et al,1989;喬榛等,2006;冀縣卿等,2010)。但是,中國農業經營中普遍存在土地經營規模偏小、土地經營細碎化、農業邊緣化和缺乏競爭力等問題(張鳴鳴,2013; Wan & Cheng,2001;許慶等,2008)。因此,農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對于優化生產要素的配置,開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民收入,加快農村發展有重要的意義。為此,通過促進農地經營權農用流轉(簡稱農地流轉,下同)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鼓勵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農地制度改革一直是近年來中央農村政策的重要內容。確權便是其中的一項重要的政策。

對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作用的研究由來已久(姚洋(1998)石曉平(2004)李成友等(2014)陳飛等(2015))。目前主流的觀點認為確權可以降低交易費用,從而促進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黃季焜,冀縣卿,羅必良,李尚浦等)。但是在確權對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影響的理論探討方面尚比較薄弱,因此本文基于產權經濟學和交易成本視角,認為確權影響了交易過程的各個階段,降低了諸多方面的交易成本,因此可以促進農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

一、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概況

許多研究表明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可以促進農民增收(陳飛,2015),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資源得到優化配置(石曉平,2004; Deininger 和 Jin ,2002)。但目前在全國層面,農地流轉率并不不樂觀(王興穩等,2015)。賈燕兵發現,2009年,戶均年轉包入耕地0.68,轉包出耕地0.47畝。劉守英(2014)的研究發現,截至2011年底,全國農村耕地流轉面積為2.28億畝,僅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17.8%。

我國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地區差異。根據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數據匯編(2000-2009)整理的數據發現,我國土地流轉的地區差異明顯。東部和中部地區農戶戶均耕地面積呈上升趨勢,2009年,東部地區戶均耕地4.48畝,比2000年增加0.42畝;中部地區戶均耕地10.56畝,比2000年增加0.33畝;西部地區戶均耕地5.98畝,比2000年減少2.3畝。2011年,我國耕地流轉面積占承包面積比重最大的前幾個?。ㄊ校┓謩e是上海市(58.2%)、北京市(46.2%),江蘇?。?1.2%),浙江?。?0.3%),重慶市(38.2%),黑龍江?。?0.5%),廣東?。?5.8%)。

二、土地確權對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影響的理論分析-基于交易費用視角

土地確權是指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和他項權利的確認、確定,簡稱確權。是依照法律、政策的規定確定某一范圍內的土地(或稱一宗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的隸屬關系和他項權利的內容。每宗地的土地權屬要經過土地登記申請、地籍調查、核屬審核、登記注冊、頒發土地證書等土地登記程序,才能得到最后的確認和確定。

關于我國的土地確權工作,截止2015年12月底,已有2246個縣(市、區)開展了試點工作,涉及2.3萬個鄉鎮、36萬個村,完成確權面積近3億畝。

(一)有關交易費用的基本理論

新古典經濟學派認為價格和產量是決定均衡的唯一因素。而巴澤爾認為,產權作為非價格因素也能產生均衡,使得市場出清。因為產權的多樣性屬性,尤其是很難規范描述的屬性,可以使得產權在邊際上進行調整,達到新的均衡。且在此均衡上,租值消散最小,減少放在公共域的產權。

交易費用主要指為談判、簽訂和履行合同等各階段所需費用的總和。德姆塞茨認為產權的主要功能是將外部效應內部化,即將置于公共領域的產權內部化以達到租值消散的最小化。產權之所以有此功能是因為交易各方的產權界定明晰可以降低交易費用,比如簽約費用、談判費用和履行費用等,這樣就可以使原本因成本太高而沒有交易可能性的交易因為可以重新獲利而得以實現。

(二)土地確權對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影響的理論分析

土地確權明晰了農民、集體等主體對農地的權利實施界限,從而有利于提高產權實施的可能性以及降低實施產權的成本。從總體上看,一方面,在客觀上,土地確權為農戶流轉土地提供了法律文本作為依據,在一定程度上,明晰了產權,降低了農地流轉的交易成本,如在解決糾紛時呈遞證據的搜尋成本;另一方面,在主觀上,土地確權提高了農民對農地產權的認知水平,增強農戶對地權穩定性的信心。因為,從一定程度上說,確權的過程也是對農戶關于農地產權法律界定的科普過程,所以通過確權會很大程度上提高農戶對農地經營權的認知程度??傊?,土地確權從客觀上強化了產權的界定,從主觀認知上強化了農地的產權意識,均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進農地經營權的流轉,有利于實現農地收益權的最大化。

從交易的具體過程來看,一方面,土地確權有利于降低交易前的各項費用。包括草擬合同的費用,談判費用和保證合同落實的費用。其一,由于農戶有了農地產權證,增加了談判的法律依據,減少了談判中的不確定因素,提高了談判效率,降低了談判成本。其二,可以降低農民對農地權利的保護成本,因為畢竟農戶有了產權證以后,就可以很容易的向第三方證實自己被侵權的事實,這樣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農地被強行流轉的可能性。其三,降低簽約費用。因為產權證上有明確的四至等信息,這樣可以省略合約中關于土地描述的一些信息和減少談判費用。另一方面,土地確權也有利于降低交易后的各項費用。其一,由于農戶可以很容易地向法庭遞交法律文本作為證據,有利于降低事后違約產生的糾紛解決成本。其二,有利于降低簽約后的事后不適應成本,包括突發事件導致的討價還價成本。如果農戶有機會將農地轉讓給沒有血緣、親緣關系的合作社和企業,尤其是流轉期限比較長的情況下,可能會擔心農地收不回來。但是,農民擁有產權證書以后,可以減少這種顧慮,即降低了不適應成本。其三,據統計我國的農地流轉合同中以口頭合同和短期合同為主,因此,農地經營權的出讓方和受讓方的關系治理,只有極小一部分是依靠正式的合約,而絕大多數的情況是依靠關系治理。但是關系治理和合約治理是相互補充的,也是相互制約的,因此,明晰的產權有助于締結規范的正式合同,而正式的規范合同也有利于良性的關系治理模式的形成,而所謂的良性的關系治理模式必然具有低交易成本的特征,比如糾紛更少了,因此信任程度更高了等。最后,因為土地確權改變了人們對于違約收益的預期,所以,也降低了違約發生的概率,進一步降低了交易成本。

我國農民對農地的產權控制一直被弱化。其中包括客觀原因,即我國承包經營權存在相當的產權殘缺和不完整性(錢忠好,2002),也包括主觀上的原因,如由于農戶法律意識淡薄以及認知程度有限等??陀^和主觀上造成的模糊的產權關系使得交易過程中的“摩擦”成本極大,許多交易機會因此而變的不可行,而確權通過明晰產權,降低各個交易環節的費用,擴大了交易機會,從而促進農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

三、政策建議

(一)確權應該因地制宜,鼓勵形式的多樣性,而不應該全國一刀切。因為每個地區的城鎮化水平和經濟發展狀況不同,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不同,中介組織的發展進程亦不同。如對于經濟較發達、農戶兼業收入較高、各類中介組織運行較好的地區可以實行確權不確地的方式,鼓勵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這樣做的好處之一是能降低后期的談判成本,比如合同到期后,有的農戶想退出合作,但是這樣和規?;僮鞯囊蟊车蓝Y,談判成本會比較高,比如土地的受讓者很容易被出讓土地的農戶敲竹杠,而采用確權不確地的方式則可以較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傊?,確定確權形式的宗旨應該以降低交易成本為主要目的。

(二)進一步明晰產權,提高產權的強度,即賦予農戶更多的產權,才能進一步降低流轉過程中各環節的交易費用。根據張五常的觀點,合理的產權制度可以降低租值消散。目前因為政府對農地流轉的限制還很多,造成社會福利的凈損失,即租值消散,當這種限制減少后,進入者就會增加,流轉速度就會增加,農戶就會獲得更多的土地收益,即意味著福利的提高。因為對產權的限制越多,產權的強度就越弱,殘存的價值就越低,只有提高產權的強度,才能進行更有效的產權約束,減少租值的消散。

(三)確權過程中應該解決好產權的穩定性和“成員權”的關系。一方面,穩定的產權有利于降低產權的保護成本和執行成本,即降低交易費用。另一方面,我國農地承包經營權是一種“成員權”,即按人口分配,但是人口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因素,比如存在生老病死、出嫁、戶籍外遷等情況,這種情況又注定產權不能一成不變。因此要解決好產權的穩定性和人權之間的關系,筆者認為應該在維持主要農地產權穩定的基礎上,允許一定范圍里面的微調以適應農業集體人口的變化。

參考文獻:

[1]周其仁.確權是土地流轉的前提和基礎[J].農村工作通訊,2009(14):40-40.

[2]張浩博,陳池波.集體土地確權對農村土地流轉效應的影響:基于A縣的案例分析[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166-169.

[3]鐘文晶,羅必良.稟賦效應、產權強度與農地流轉抑制:基于廣東省的實證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3(03):13-22.

[4]羅必良,李尚蒲.農地流轉的交易費用:威廉姆森分析范式及廣東的證據[J].農業經濟問題,2010(12):30-40.

[5]施建剛,黃曉峰.中國農地產權制度的理論探索與實證研究——基于銀川市的經驗[J].學術交流,2007(10):77-81.

[6]張蘭,馮淑怡,曲福田.農地流轉區域差異及其成因分析——以江蘇省為例[J].中國土地科學,2014(5):73-80.

[7]錢忠好,冀縣卿.中國農地流轉現狀及其政策改進——基于江蘇、廣西、湖北、黑龍江四?。▍^)調查數據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6,(2):71-81.

[8]田傳浩,賈生華.農地制度、地權穩定性與農地使用權市場發育:理論與來自蘇浙魯的經驗[J].經濟研究,2004(01): 112-119.

[9]馬賢磊,仇童偉,錢忠好.農地產權安全性與農地流轉市場的農戶參與:基于江蘇、湖北、廣西、黑龍江四?。▍^)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5(08):180-181.

[10]胡新艷,楊曉瑩,羅錦濤.確權與農地流轉:理論分歧與研究啟示[J].財貿研究,2016(02):67-74.

[11]胡新艷,羅必良.新一輪農地確權與促進流轉:粵贛證據[J].改革,2016(04):85-94.

[12]林毅夫.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發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0-31.

[13]McMillan,J. Whalley,J. and L. Zhu.The Impact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 on Agriculture Productivity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9,No.4:781~807.

[14]喬榛,等.中國農村經濟制度變遷與農業增長:對1978~2004年中國農業增長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06(7):73-82.

[15]冀縣卿,等.中國農業增長的源泉:基于農地產權結構視角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0(11):68-75.

[16]張鳴鳴.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和農業現代化—“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和農業現代化研討會暨第九屆全國農經網絡大會”綜述[J].中國農村經濟,2013(12):84-88.

[17]Wan G. H. and Cheng, E. J..Effects of Land Fragmentation and Returns to Scale in the Chinese Farming Sector[J].Applied Economics,2001,33(2):183~194.

[18]許慶,田士超,徐志剛,邵挺.農地制度、土地細碎化與農民收入不平等[J].經濟研究,2008(2):83-93.

作者簡介:李金寧(1977-),女,漢族,河南靈寶人,副教授,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

猜你喜歡
交易費用土地確權
論農村土地確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簡政放權背景下的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問題研究
土地確權背景下農村婦女土地權益保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