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2017-02-04 12:16馮麗
學周刊·下旬刊 2017年2期
關鍵詞:自主學習能力小學語文教學創新

馮麗

摘 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改下語文教學的核心。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要重視學生的主體角色,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教師可從目標、朗讀、探究、創新等方面入手,培養、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只有學生積極地作為主體去活動,教學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自主學習能力;探究;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6-01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6.079

在我國的基礎教育階段,根本目的其實就是夯實學生適應未來能力的基礎。所以傳統的耳提面命的教學方式應該被現代語文教學所摒棄,轉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及自主發展的能力。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卑l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現階段來說已經成為了語文課堂教學研究的主題及時代的呼喚。

學會知識和學會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作用。而學生的這種主體作用要想發揮出最佳的教學效益,那么必然條件之一就是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既然如此,應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呢?

一、目標引導,讓學生在具體學習目標的引導下開展自主學習

教學要求要想轉化為學習行為和內部需要,則必須以學習目標作為中介。而學習目標在教學活動中往往起著導向、調節及標準功能。要想使學生產生積極、持久的學習活力,那么幫助學生在自愿、自主的基礎上建立具體、適當的學習目標即為必然前提。

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提到的學習目標應該在學生近期可以達到的區域之內,同時應使學生明確具體要求及所應達到的程度,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目標明確、易于接受。其次,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既是對教學本身的一種強化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定向能力。

例如,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先讓學生圍繞以下思考題預習課文:“鳥的天堂”在文中具體指什么?作者幾次經過鳥的天堂?分別看到了什么?在學生初步感知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確立學習課文的目標,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定向。這樣,既為學生學習這篇課文指明了方向,又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他們更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通過這些目標的設置,學生在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中逐漸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

二、加強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文本內涵,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課文既是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而讀書則是語文學習的基本途徑。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要使學生不斷利用所學知識去理解、感悟、發現、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小學語文中許多課文文字優美、語言流暢、感情真摯,非常適合通過朗讀來學習、感悟,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朗讀能力的訓練就會顯得尤為重要,在這個過程中完全可以做到通過朗讀體會文章大意,領悟文章情感。

例如,《月光曲》這篇課文,第九自然段用優美的文字描繪了《月光曲》的內容,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樂曲的意境、節奏及音樂的美妙,要對學生提出要求:這一自然段中所描繪的景象是皮鞋匠親眼所見嗎?他由什么產生了聯想?你能通過朗讀來體會《月光曲》所描繪的景象以及音樂所發生的變化嗎?如此用朗讀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并將其置于課文情境中,不僅能夠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朗讀中,還能夠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依靠自己積極的朗讀及主動思考來獲取知識,而非依賴教師的牽引。

三、注重探究,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耙伞笔且磺邪l現和創新的奠基石。教學過程中若想要最大限度調動學生讀書、思考、問答的積極性,那么啟發學生質疑問難無疑是必然之舉。這樣做不僅能夠使學生從不敢問到想提問,還能從不會提問轉變為善于提問,從而真正實現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且要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疑難問題探究文本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的目的。

例如,《窮人》第一自然段主要寫了漁夫家境貧困,生活困苦。第一句“漁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寫出了主人公家里的窘迫;第二句作者將目光轉向屋子外面,屋外“寒風呼嘯,海浪洶涌澎湃”;接著作者引導讀者目光重回屋內,說屋內“溫暖而舒適”。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溫暖而舒適”這一矛盾處設問:“溫暖”在文中具體指什么?“舒適”又指什么?讓學生想一想,讀一讀,找一找,說一說。經過引導不僅使學生通過分析理解了此段內涵,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發現及探究問題的能力。

四、鼓勵創新,讓學生在拓展創新閱讀中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要高度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開發,使學生從學會上升為會學。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堅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引導學生主動求索的過程中使得學生能夠將新舊知識結合起來,如此一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以《太陽》一文的教學為例,在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太陽巨大作用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假設沒有太陽會如何,一學生談到:假如沒有太陽地球就會失去光明和溫暖,人們終年都要穿著厚厚的棉衣在黑暗中生活。盡管這種想象不盡準確,然而教學過程中卻不用教師糾錯,很多同學都要求補充:沒有太陽,就沒有美麗可愛的世界,根本不會有人。這就是一個學生自主探究、發現的例子。

講到風的形成時,我曾引導學生選擇兩個吸收熱量不同的地區來進行對比說明,用真實的例子來進行對比,讓學生自己在進行對比的過程中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靈光不斷閃現。

參考文獻:

[1] 楊麗君.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讀寫算(教師版),2016(17):88-89.

[2] 彭芳.語文教學中的“主動、心動、行動”[J].廣東教育(綜合版),2003(2):31.endprint

猜你喜歡
自主學習能力小學語文教學創新
強化師生互動, 保持課堂活力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性別差異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