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婦性格、妊娠時限及分娩方式對產后抑郁的影響分析

2017-02-05 20:13劉玲
中國醫藥科學 2016年10期
關鍵詞:產后抑郁分娩方式產婦

劉玲

[摘要]目的探討產婦性格、妊娠時限以及分娩方式對產后抑郁的影響情況。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1895例產婦臨床資料,觀察產婦產前無抑郁發生率情況,觀察不同性格、產婦妊娠時限、產婦不同分娩方式對產后抑郁影響情況。結果產婦產前不發生抑郁1400例(73.9%),抑郁發生495例(26.1%)。性格內向不穩定型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率高于外向穩定型產婦、外向不穩定型產婦、內向穩定型產婦(x2=3.87,P<0.05),剖宮產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率高于自然分娩產婦(x2=3.96,P<0.0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產婦妊娠時限和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率無明顯差異(x2=1.25,P>0.05)。結論產婦性格內向不穩定、剖宮產會增加產后抑郁的發生,臨床應注意加強產后心理疏導,降低產后抑郁的發生率。

[關鍵詞]產婦;性格;妊娠時限;分娩方式;產后抑郁;影響

隨著生活質量和醫學科學的不斷發展,心理保健和心理健康逐漸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孕產婦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妊娠和分娩的過程中,孕產婦承受著心理上和生理上較大的應激性變化。有資料顯示,產婦產后12個月內發生精神疾患的比例相比正常女性高過20倍。產后抑郁不僅對妊娠結局造成不良影響,同時對于胎兒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和危害。本研究對我院產婦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本課題旨在通過產婦1895例的調查研究,希望能夠發現產婦的性格類型、分娩方式、妊娠時限與產后抑郁之間的關系,從而利于開展產后抑郁的預防和診治工作,為今后臨床工作提供新的理論依據?,F將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產婦1895例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年齡22~42歲,平均(35.6±4.0)歲,納入標準:(1)產后6周內的初產婦;(2)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能理解問卷內容并配合調查員進行準確填寫一般問卷、艾森克人格問卷(EPO)和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內容,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參與本項調查研究;(3)自愿合作者。排除標準:(1)產前患有精神疾病、腦部疾病、內分泌疾病及情感障礙性疾病史及有相關家族疾病史產婦;(2)患有嚴重軀體疾病或殘疾以及高危孕產婦;(3)產婦依從性差,不配合完成量表的填寫者。

1.2方法

1.2.1一般資料調查采取現況調查的流行病學方法,通過隨機將符合標準的產婦進行問卷調查,提出不符合要求的產婦資料。問卷調查員統一經過培訓,在爭取調查對象知情同意之后進行調查。產婦在分娩前通過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產前抑郁的篩查,將抑郁陽性產婦排除,在抑郁陰性產婦分娩后6周進行問卷調查,包括一般情況的調查、艾森克人格問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及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1.2.2 EpQ一共包括88個調查項目,總共分成4個調查量表,其中內外向(E)、神經質(N)兩個量表評分是以分數50分作為界限,當E值高于50分表示外向,小于50分表示內向,N值大于50分表示情緒不穩定,小于50分表示情緒穩定。

1.2.3 SDS一共包括20個調查項目,將總分x1.25,取整數部分作為標準分數,抑郁狀態:≥50分,輕度抑郁狀態:50~60分,中度抑郁狀態:60~70分,重度抑郁狀態:≥70分。

1.3觀察指標

(1)觀察產婦產前無抑郁發生率情況。(2)觀察不同性格對產后抑郁發生率影響情況。依據EPQ分為外向穩定型產婦、外向不穩定型產婦、內向穩定型產婦、內向不穩定型產婦。(3)觀察產婦妊娠時限對產后抑郁的影響情況,主要是根據妊娠時限分為早產產婦、足月產婦、過期妊娠產婦,分別觀察三組產婦的產后抑郁發生率情況。(4)觀察產婦不同分娩方式對產后抑郁影響情況,主要是依據分娩方式分為兩組,自然分娩組和剖宮產組,觀察兩種分娩方式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率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建立數據庫,針對產婦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通過百分比表示,通過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產婦產前無抑郁發生率情況

如表1,產婦產前無抑郁1400例(73.9%),抑郁發生495例(26.1%)。

2.2不同性格對產后抑郁發生率影響情況

如表2,性格內向不穩定型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率高于其他三種性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3.87,P<0.05)。

2.3產婦妊娠時限對產后抑郁的影響情況

如表3,產婦妊娠時限和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率無明顯差異(x2=1.25,P>0.05)。

2.4產婦不同分娩方式對產后抑郁影響情況

如表4,剖宮產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率高于自然分娩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3.96,P<0.05)。

3討論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和現代醫學模式的改變,心身醫學日益受到臨床各學科的重視,孕產婦的心理保健也逐漸為人們所關注,妊娠和分娩對孕產婦來說,是一種成長中的危機,是一次巨大的生理變化和心理應激過程。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產后12個月內是婦女一生中發生精神疾患的高危時期;有研究顯示產后抑郁發生率比正常女性高20倍。產后抑郁是指產婦在產褥期內出現抑郁癥狀,是產褥期精神綜合征中常見的一種類型;其發生受到社會因素、心理因素及妊娠因素的影響。產后抑郁可造成母嬰連接障礙,往往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國際上關于產后抑郁的研究是從1968年開始的。20世紀80年代后,產后抑郁受到國際上普遍重視,為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產后抑郁不僅影響產婦的健康,危害產婦及嬰兒,而且影響到婚姻、家庭和社會。因此對存在高危因素的孕產婦,醫務人員和家庭都要給予充分的重視,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并協助調整好其心理狀態,減輕可能存在的心理壓力。同時可以發揮社會支持系統的作用,改善家庭生活環境。

產后抑郁主要是產婦在產褥期出現的抑郁等一類精神綜合征的統稱,產后抑郁的形成因素比較復雜,主要和產婦的社會因素、心理因素、妊娠因素密切相關,產后抑郁容易造成母嬰連接障礙,從而對產婦和嬰兒造成不良影響。有資料顯示,張要珍等對太原市多所醫院婦產科產婦438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不同性格類型產婦發生產后抑郁的比例有所不同。近年來隨著產后抑郁發生率的逐步增多,臨床上對于產婦產后護理重視程度液明顯增加,另外產婦的分娩方式對于產后抑郁的發生率也有著一定的影響。

本院作為本地區最大的公立綜合性醫院,承擔著本地區產后抑郁的防治任務,目前年分娩量約為3500例,其中絕大部分為外來務工人員,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獲得健康資訊渠道少等現象。對產后抑郁的重視程度不夠,產后抑郁不僅影響產婦的健康,危害產婦及嬰兒,而且影響到婚姻、家庭和社會。因此對存在高危因素的孕產婦,醫務人員和家庭都要給予充分的重視,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并協助調整好其心理狀態,減輕可能存在的心理壓力。同時,發揮社會支持系統的作用,改善家庭生活環境。如何有效避免產后抑郁一直是醫務人員較為棘手的現實問題。本研究通過對我院產婦臨床資料進行分析,觀察產婦產前無抑郁發生率、不同性格對產后抑郁發生率影響、產婦妊娠時限對產后抑郁的影響、產婦不同分娩方式對產后抑郁影響情況。結果表明,產婦1895例資料中,產婦產前無抑郁1400例(73.9%),抑郁發生495例(26.1%),提示絕大多數產婦產前均無抑郁發生,篩選出其中無抑郁的產婦進行觀察。性格內向不穩定型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率高于其他三種性格,提示產婦的性格和產后抑郁發生有一定的相關性,本研究中按照產后抑郁幾率大小進行排列的性格類型依次是,內向不穩定型、外向不穩定型、外向穩定型、內向穩定型,產后抑郁多發生在以自我為重新、成熟度不夠、過于敏感、情緒不穩定等個性人群中,外向、內向穩定性格的心理狀態比較容易控制,然而外向和內向不穩定心理狀態比較難控制。剖宮產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率高于自然分娩產婦,提示剖宮產產婦除了面對機體激素水平的變化以外,手術過程中帶來的切口疼痛,可能也會給產婦帶來緊張、恐懼的心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產婦的情緒,導致抑郁的發生。產婦妊娠時限和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率無明顯差異,有待于進一步擴大樣本例數進行探討和研究。通過上述研究將有利于臨床上根據不同患者進行側重預防促使人們自覺的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通過分析產后抑郁的相關危險因素,將有利于臨床上根據不同患者進行側重預防促使人們自覺的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通過產婦的性格類型、分娩方式、妊娠時限與產后抑郁之間的關系,以利于開展產后抑郁的預防和診治工作,為今后臨床工作提供新的理論依據。

猜你喜歡
產后抑郁分娩方式產婦
自然分娩產婦的產房心理護理及實施對產婦不良情緒的改善探討
產婦分娩時如何護理
孕期抑郁癥怎么樣護理
治療性早產267例臨床分析
產后抑郁的三時段護理干預研究
心理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研究
產前個性化心理護理對初產婦焦慮、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響
心理健康教育對孕期焦慮、抑郁及產后抑郁的影響
元認知干預對產后抑郁治療效果的觀察
臨床分析產婦產后抑郁情緒的原因和護理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