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鏡微創療法與開腹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囊炎患者的療效比較

2017-02-08 01:00賈元吉張鳳坤裴麗峰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7年1期
關鍵詞:膽囊炎開腹微創

賈元吉張鳳坤裴麗峰

腹腔鏡微創療法與開腹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囊炎患者的療效比較

賈元吉1張鳳坤1裴麗峰2

目的 探討比較腹腔鏡微創療法與開腹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囊炎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沈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接受膽囊結石合并膽囊炎治療的患者206例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3例。觀察組患者行腹腔鏡微創療法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開腹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情況。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止痛藥物使用比例、術后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住院時間以及重癥胰腺炎、切口感染、膽道損傷等并發癥發生率方面均存在顯著優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腹腔鏡微創療法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囊炎患者能夠提高手術效果,縮短手術治療和術后恢復時間,減少出血量,并降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其手術效果較開腹手術治療相比存在顯著優勢。

膽囊結石;膽囊炎;腹腔鏡微創療法;開腹手術;手術時間;治療效果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1.056

膽囊結石常與膽囊炎合并發生,是臨床上常見的腹部外科疾病,其發病原因很多,主要與患者進食油膩食物過多、過于勞累、精神因素、飽食等密切相關,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出現腹部劇烈疼痛、高熱等,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精神癥狀,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1-2]。臨床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囊炎患者的主要方法為手術治療,傳統的開腹手術方法雖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對患者造成的創傷相對較大,對患者術后的康復和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均有一定的影響,不利于提升治療質量,尋找一種更好的治療方法尤為重要[3-4]。本研究就腹腔鏡微創療法與開腹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囊炎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沈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接受膽囊結石合并膽囊炎治療的患者206例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3例。所有患者均經B型超聲或CT檢查確診,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熱、上腹疼痛等癥狀,排除有上腹部手術病史和其他嚴重內科疾病的患者。觀察組患者中,男54例,女49例,

年齡32~73歲,平均(48±3)歲;病程1~5年,平均(3.0±1.3)年。對照組患者中,男56例,女47例,年齡34~75歲,平均(50±4)歲;病程6個月~5年,平均(2.5±1.4)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要求,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開腹手術治療:于患者右上腹經腹直肌及右肋緣下分別作切口,手術之前采用氣管插管進行全身麻醉,先進行開腹,剝離膽囊動脈及膽囊管,切除并取出膽囊,然后縫合膽囊床,常規放置引流導管后關閉腹腔,手術結束。觀察組患者行腹腔鏡微創療法:患者行全身麻醉,采用三孔治療方法,術前將患者氣腹壓控制在13~15 mmHg(1 mmHg=0.133 kPa)之間,以劍突下方的切口作為手術的操作孔,通過腹腔鏡對患者附近組織的相關情況進行觀察,掌握有無炎癥情況,采用逆行或順行方式切除膽囊,由劍突下方的操作孔取出膽囊,手術結束。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止痛藥物使用比例、術后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住院時間以及重癥胰腺炎、切口感染、膽道損傷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中及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術后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恢復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恢復情況比較(±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切口長度(cm)對照組 103 49±7 72±7 10.5±3.6觀察組 103 33±6 31±9 3.2±0.2 t值 2.571 2.093 1.984 P值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術后排氣時間(h)腸鳴音恢復時間(h)住院時間(d)對照組 103 42.8±6.9 45±5 9.8±4.3觀察組 103 29.4±5.5 23±5 4.1±2.9 t值 1.994 2.037 2.042 P值 <0.05 <0.05 <0.05

2.2 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重癥胰腺炎、止痛藥物使用比例、切口感染及膽道損傷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3 討論

膽囊結石合并膽囊炎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急腹癥,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人們飲食環境、結構的不斷變化,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膽囊結石合并膽囊炎患者的臨床表現以突然發病、腹部絞痛及疼痛感逐漸加劇為主,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精神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質量,對本病進行及時、高效的治療對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生命質量具有積極的意義[5]。

在對膽囊結石合并膽囊炎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開腹手術治療的手術切口大,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出血量相對較多,術后患者的恢復時間較長,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相對較高,給患者造成了極大的痛苦和心理負擔,使得傳統開腹手術的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6-7]。近年,外科微創治療得到臨床工作者和患者的認可,其在臨床應用中不僅取得了理想的治療效果,同時也可以促進患者術后更好地康復[8-9]。腹腔鏡微創療法是目前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微創治療方法,其在膽囊結石合并膽囊炎患者的外科治療中具有較為顯著的優勢。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相比,腹腔鏡微創療法的創口小,術后不會遺留明顯的瘢痕,給患者造成的疼痛感較輕,手術治療時間短,患者出血量相對較少,術后康復相對較快。腹腔鏡微創療法在外科治療中也存在一定的禁忌,臨床工作者應該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情,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更好的手術方法和模式,更好地為患者提供治療服務[10-11]。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止痛藥物使用比例、術后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住院時間以及重癥胰腺炎、切口感染、膽道損傷等并發癥發生率方面均存在明顯的優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腹腔鏡微創療法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囊炎患者能夠提高手術效果,縮短手術治療和術后恢復時間,減少出血量,并降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其手術效果較開腹手術治療相比存在顯著優勢。

[1] 蘇全明.腹腔鏡微創療法與開腹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并膽囊炎的療效對比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69.

[2] 劉存偉.腹腔鏡微創療法與開腹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并膽囊炎效果比較[J].健康前沿,2016,23(4):220.

[3] 郭童鋼.腹腔鏡微創療法與開腹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并膽囊炎的療效對比分析[J].心理醫生,2015,21(24):24-25.

[4] 關艷林.腹腔鏡微創手術與常規開腹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和并膽囊炎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傷殘醫學,2015,23(13):69-70.

[5] 和壽杰.腹腔鏡微創療法與開腹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并膽囊炎的療效對比分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6):134-136.

[6] 宋增武,趙幼哲.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急性膽囊炎伴膽囊結石治療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4):469-470.

[7] 王立波.腹腔鏡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囊炎的療效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14):2745-2746.

[8] 羅瑞升.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急性膽囊炎患者的臨床療效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4):64-65.

[9] 李愛國,馬小冬.腹腔鏡微創手術用于膽囊結石合并膽囊炎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18):57-58.

[10] 焦勇,張鈞,雍鵬.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慢性萎縮性膽囊炎的臨床比較[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6,19(2):161.

[11] 杜世員.腹腔鏡手術對膽囊結石伴急性膽囊炎患者的治療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7):141-144.

1沈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遼寧沈陽 110024

2遼寧省金秋醫院心內一科,遼寧沈陽 110015

賈元吉(1978.1-),碩士,主治醫師

猜你喜歡
膽囊炎開腹微創
持續骨牽引復位在近節指骨干骨折微創治療中的臨床應用
肺癌的微創介入治療——專訪北京醫院腫瘤微創治療中心主任李曉光
PTGD聯合擇期LC在膽囊結石伴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的應用
腹腔鏡膽囊切除治療急性膽囊炎的臨床觀察
腹腔鏡下肝切除術中轉開腹的相關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鏡治療急性氣腫性膽囊炎1例報告
賁門失弛緩癥的微創治療進展
腹腔鏡與開腹術治療膽囊息肉的對比分析
腹腔鏡脾切除術與開腹脾切除術治療脾臟占位的比較
微創旋切術治療182例下肢靜脈曲張的術后護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