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思政課在高職學生自信力空間里釋放的正能量

2017-02-13 15:43曹俊峰?オ?
山東青年 2016年10期
關鍵詞:正能量高職學生思政課

曹俊峰?オ?

摘要:對于高職學生而言,自信力的培養離不開思政課的學習和影響;自信的精神世界是由豐富的認知、健康的人格、與時俱進的追求等有機統一的要素結構支撐和構建的;思政課內在的內容體系豐富而深刻,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且穿越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世界變化,探尋其內在內容與高職學生自信力之間的關系,意義深遠。

關鍵詞:高職學生;自信力空間;思政課;正能量

據于高職思政課程的范疇,從認知、人格及精神等角度去探究高職學生的自信力世界,這對塑造高職學生的人生境界,應有著其特殊的內涵和路徑價值。

一、拓展認知

高職學生思政課的認知平臺主要是教育部統編的全國高校統一教材《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概論》以及《形勢與政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適應高職學生學習過程的這一系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已形成了有關人生、社會和國家的豐富的理論體系,涵蓋較系統的“修、齊、治、平”的人生理想的內容。

面對理論深邃復雜的教材,高職學生與之客觀地存在著一個“理論與實際”之間的矛盾斗爭。雖然高職學生具有青年學生普遍所具有的個性張揚、自我意識強、好奇心強、熱愛祖國、積極向上等等共性,但也普遍存在在知識結構的積累上較其他本科類院校學生更為單薄,進而也較普遍存在著屬于高職學生群體性特征的自卑感,而且在能力偏向上傾向于實際動手操作,感性思維豐富,理性思維還有待于訓練和發展。

為著解決這一矛盾,“理實一體化”是必然的路徑選擇,結合高職學生的普遍特性,這是一條特殊的拓展認知的路;這條路應讓高職學生體會到思政課學習“別有洞天”,進入“理論、實際”雙重認知的感受過程。

一個層面,感知“事、理、情”三位一體結合的境界,觸發學習的神經。高職思政課教師必須運用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開闊的探究視野準確把握、梳理教材的基本思想、邏輯體系,在此基礎上把握重難點,以點帶面地駕馭課程內容的全貌,把對知識、理論的講解溶于事例、現象之中,情深意切地把理講透徹,使“事、理、情”相融,三者相得益彰。而事、理結合的案例應讓高職學生有身臨其境的直觀的思想感受、認知感觸,這包括鄉土地理、民風習俗、革命文化、歷史人物、生產和生活經驗等,如此挖掘和開發地方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就會讓高職思政課教學內容的“事與情與理”、“深與淺”變得豐富、生動,從而引發學生對周圍人和世界的關切。在這過程中學生通過教師簡潔、生動和形象的教學語言從學理的高度對課程知識所涉及的理論與實踐、方針與政策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理解,體會出思想政治理論的知識圖景與理論邏輯,從而思政課成為高職學生知曉人生修為、了解家國變化發展大勢的精神大餐。

另一層面,演繹實踐教學的舞臺,積累“知、行合一”的認知歷練。高職思政課除了教師發揮課堂理論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外,應包括學生自我的實踐教育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讓課堂理論教學得以延伸和拓展,它在空間形式上可分為兩個范疇,即課堂內實踐教學和課堂外實踐教學。

課堂內實踐教學同課堂理論教學一脈相承,其主題及其活動形式靈活而豐富,在教師的藝術設計之下蘊藏著豐富的學習潛能。它在教師主講的理論知識要點的基礎上開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圍繞老師規劃、組織下的“熱點爭鳴”、“老調重彈”、“角色試演”等主題內容,展開演講、辯論、點評等形式豐富的課堂實踐活動,把教師講解、分析、傳授的理論認知內化為學生自己內在的精神活動,激揚 、鞏固、升華自己的精神活力和境界, 堅定心中的理想信念。

課堂外實踐教學依據學校、社會和學生多方面的綜合條件,把握和運用的平臺形式客觀上豐富多彩。這應包括常規的課外學習小組、學習競賽活動、社團活動、社會調查、校園文化活動,及其專業實習、軍政訓練、學習參觀、公益活動、生產勞動、志愿服務等。這些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可促進學生對思政課理念的內化與踐行,發揮課堂內外雙渠道作用,為高職思政課教學的建設、開展構建一個多維的空間模式,積極有效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社會生活、親身體驗實踐過程,不斷完善提高對社會對自我的認知能力。

總之,高職思政課的功能使命是讓高職學生在多層次特殊的理念、方法的學習、踐行中把人生、社會、國家多層面的教學內容激活,轉化為自己多方面的認知。在思想的高端上,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性知識,了解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邏輯和脈絡。在生活的素養上,培育隨著時代發展所應運而生的各種倫理道德,諸如職業道德、職業理想、集體主義與團隊精神、創新,以及人與自然協調共生、網絡道德等等道德觀。在生活的態度上,一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心系著國際和國內發生的熱點和焦點問題。

高職思政課在“理實一體化”矛盾的解決探究中顯現其內在的“理、實”雙重認知境界。多層面思政的認知可幫助高職學生打開認知新世界,激勵探索新知識、新問題的愿望,激發探究問題的興趣,消解高職學生在當下中國多元文化環境中其思想理念上的“雜音”、“噪音”,消除消極腐敗觀念對他們的干擾與影響,增強自信的根本源泉,引導其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二、完善人格

健康人格維系著一個人在情感、意志、道德、能力等人性特征方面的積極、理性、創新等狀態。高職學生的人格缺少狀況客觀存在著,高職學生立體、多維度的人格內涵有待改善、提升和重塑。選擇和運用高職思政課中有關人生、社會、國家和黨的思想、路線、方針、政策的教材資源,有的放矢,用“發現、分析、解決”三位一體的眼光去駕馭高職學生健康人格目標的追求,是我們面對思政課的一種方式。從人格多層面的視角去感知、感受和感悟,把高職學生帶進豐富多彩的健康人格世界,是高職思政課追尋的重要目標。

激發高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健康人格。選擇、分析“近代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征”的內容,用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停滯性和災難性來說明創新的重要性;剖析、理解“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內容,明白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需要激發全民族的創新精神,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 青年學生如果沒有創新精神,中華民族就不會有希望的未來。這樣的學習可引導學生明白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對自己對國家的重要性,深刻內化、注入創新的精神之魂。

增強高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道德感的健康人格。面對“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內容,明晰其內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一是防止為眼前利益而污染環境這種單純追求自己的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的行為發生;二是從誠信、守法和責任的角度擺正國家利益和企業利益之間的關系,反對損公肥私,偷稅漏稅等違法違紀行為,追求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這樣的學習讓青年學生啟示到自我實現者應該堅持以正當的方式追求自己的目標,在追求成長的過程中不能急功近利,應具有對環境、社會和國家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感,否則不道德的手段會摧毀我們自己。

塑造高職學生能調控自己感情和愛國主義精神的健康人格?!拔覈膰w”的內容認識引導學生對人民內部的民主和對敵人的專政是辯證統一的,理性區別人民和敵人的時代性;“祖國完全統一的構想”和“國際戰略和外交關系”的內容剖析,讓學生明確維護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而且作為新時代的中國人應正確、客觀地認識當今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 把握好重要戰略機會來發展自己,在處理各種國際事務和外交關系時,做到既堅決維護本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涉及到我國主權、領土完整、國家利益、國家安全等問題上絕不妥協退讓,同時又維護世界和平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樣的認識、剖析有助于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健康人格的培養。

提高高職學生獨立自主的健康人格?!皩ν忾_放的原則”的學習,給學生展示的內容是在對外開放中必須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堅守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則。這表現為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方面,自力更生是對外開放的前提和基礎; 另一方面,對外開放是增強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徑。由國家層面的認識參照到自己的生活和生存,引導學生明白一方面自己要自立,靠自己的艱苦勤勞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不能依靠別人的發展來支配自己;另一方面要有開放意識,全面地接受信息和借鑒別人的經驗才能更好地促進自己的發展,進而明白“健康的人能全面接受信息并建設性的發揮自己的潛能。以積極開放態度對待生活的人創造力就會更高”。正確的觀念將潛移默化指引學生培養開放和獨立自主的健康人格的精神。

激活高職學生互助互愛的精神,培養愛與被愛能力的健康人格?!敖∪鐣U象w系”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明白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和社會互助、商業保險和慈善事業等制度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加入保障體系既是對自己和家庭負責的表現,還是自己在投資過程中促進社會經濟文化建設和自身利益實現的實踐過程。其本質是集大多數人的利益來分攤少數人的損失,這體現了一種互助互愛的精神。高職學生在體會學習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保障體系內容的過程中,互助互愛的精神和責任意識的健康人格也將培養起來。

強化高職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健康人格。有著健康人格的人應懂得人與人要友好相處,一方面需要相互關心和幫助,另一方面需要相互尊重。 兩方面的結合,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才可能和諧相處。這樣的引人入勝的內容可選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個制度講述了國家在處理民族問題的關系原則,一方面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擁有平等的權利,履行相同的義務,少數民族區域自治機關享有廣泛的自治權,另一方面我們尊重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宗教信仰自由等;這兩方面的內容講述分析將幫助學生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健康人格。這樣的內容課程中還有許多,例如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和總體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些內容博大精深的兩面性分析及實踐感知,亦將多視角引導學生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啟迪高職學生培養辯證地看問題的健康人格?!胺峙渲贫群蛢墒肿ァ眱热葜v敘,闡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礎,它為精神文明的發展提供物質條件和實踐經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對物質文明有著重大的反作用,它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思想保證, 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鄧小平認為“不講多勞多得,不重視物質利益,對少數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一段時間可以,長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寶貴的,沒有革命精神就沒有革命行動。但是,革命是在物質利益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币虼?,堅持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去評價一個人貢獻的大小,可幫助學生克服唯心主義觀點、實用主義等片面錯誤觀點,養成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立場和方法辯證地認識問題的人格能力。

激勵高職學生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健康人格。準確認知客觀世界是健康人格的要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是這種人格特征的根本方法和保證。思政課程中如數家珍的正確的內容,例如,我國現階段的所有制結構”、“收入分配制度”、“一國兩制”構想等既是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創新能力的體現,又是對我國的國情實事求是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結果。思政課程中錯誤的歷史事實,例如“大躍進、人民公社運動”、“文化大革命”是黨的指導思想脫離客觀實際,犯了主觀這樣錯誤的結果。通過正反兩方面的事理學習,讓高職學生明白要正確面對和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只有堅守實事求是的態度和運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才有希望的未來。

總之,發現高職學生身上的人格缺陷是把握好高職思政課的重要前提,對癥下藥是它的重要職責,塑造健康的人格是它的重要使命。

三、與時俱進

與時俱進是豐富的認知、健康的人格內在結合所蘊藏的精神狀態,它內在充滿了謬誤與真理之間激濁揚清的斗爭,這在理論形態上是合符邏輯、必然發生著的與時俱進意味著一個人活在生活之中,融入生活、深入生活,在社會進步的洪流中注入自己滄海一粟的力量,它要求人們尊重事物的內在規律和事物的發展規律,以不斷更新思想觀念,以適應環境的變化,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讓自己的生存競爭在時間的推移中立于不敗。

這樣的“參照”存在于高職思政課承載著的多角度、多層面的事業與人生的與時俱進的事理信息之中。

其一,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猶如一個人的人生事業追求,正由于中共黨內有著積極健康的人格力量之追求真理的存在,中國共產黨對自己事業的與時俱進的追求和實踐貫穿黨的整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奮斗歷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開拓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嶄新的革命道路,創立新中國,形成毛澤東思想,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飛躍;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理念,認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眻猿职疡R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正確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課題,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飛躍。這個理論體系伴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十八年改革開放進程,把我們的社會和國家帶進了充滿希望的偉大民族復興的歷史新階段。

這樣的歷史進程給我們學生的啟示就是以毛澤東、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是根據歷史條件的變化,堅持馬克思主義,自覺地把思想“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把黨和人民的事業與時俱進地推向前進。

這樣的擬人化的理解學習將激活、激勵高職學生與時俱進的生活態度、精神,保持對生活的積極追求。

其二,歷史偉人與時俱進的人生價值的追求事跡猶如永恒的星光,閃亮在他們的政治生命之中。鄧小平同志帶有傳奇色彩的“三落三起”的政治生命,穿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每一次“落、起”都是與時俱進地堅持真理,抵制錯誤的斗爭曲。鄧小平在斗爭曲中抒寫了他與時俱進的人生價值的追求,與時俱進地與歷史同步前行。

這歷史經典啟示著崇高而堅定執著的人生價值追求充滿了為真理而勇于犧牲和對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和精神,而這樣的人生價值追求將是一個艱苦而漫長的實踐過程,需要一顆與時俱進的心。

以偉人為榜樣的學習讓高職學生感同身受與社會、國家的前途命運同呼吸、共命運,進而激勵自己把豐富的認知、健康的人格聚焦在自己的生活中,同社會、國家的變化發展保持一致性,實現人生價值。

總之,高職思政課與時俱進的教育價值就是讓學生明白我們生活的二十一世紀社會充滿了希望和挑戰。世界上,資本主義意識形態象幽靈一樣帶著普世價值的色彩在四處游蕩、滲透;在國內,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改革中,多元化的利益主體及其文化觀念相互激蕩,人們的精神世界充滿了矛盾斗爭。面對錯綜復雜的生存環境,深刻把握思政課展示的精神追求的參考坐標,是高職學生永葆生命青春的根本。

[參考文獻]

[1] 喬樹森、樸素艷. 關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 [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4).

[2] 胡波. 高職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途徑[J]探索者2013(4).

[3] 張曉荒. 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 [J] 科教導刊2014 (10) .

[4] 張曉荒. 論高職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 教育與職業2015 (1).

[5] 王 亮. 關于增強高職高專思政課教學吸引力的研究[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 (7).

(作者單位:貴州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3 )

猜你喜歡
正能量高職學生思政課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化途徑分析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青少年對思政課的逆反心理研究
亞投行,美國應發揮“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