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為本,悟為道

2017-02-13 00:25宋志偉
考試周刊 2017年3期
關鍵詞:散文閱讀教學課堂

宋志偉

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初中散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更明顯。散文閱讀不但能夠陶冶學生的文學情操,還能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閱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文字駕馭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散文重在“讀”而貴在“悟”,以讀為本,以悟為道,才能真正提高散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將針對初中散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建議,為提高散文閱讀教學質量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初中散文 散文閱讀 教學課堂

散文是文學領域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它包羅萬象,涵蓋世間百態,取材廣泛而且題材多樣,表現形式生動活潑,深受讀者的歡迎。了解散文、熱愛散文,從散文中獲取更多的知識、掌握寫作技巧,這些都是散文教學的重要目標。閱讀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第一步。以下將就初中散文閱讀的意義、散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提出“讀為本、悟為道”的散文閱讀教學新理念。

1.初中散文閱讀教學的特點

散文閱讀教學不僅僅是學生讀懂文字、積累詞匯量的過程,更是讀者與作者產生文學共鳴的過程。初中學生已經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在對外界事物感到好奇的同時,更多一種探索欲和求知欲。這一階段的散文閱讀就像學生探索外面世界的一面窗口,通過這扇窗可以看到世間百態、人情冷暖。這就決定初中散文閱讀教學的開放性、時效性和兼容性。初中散文閱讀教學是一個從理性認知升華到感性領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獲得更清晰的文字體驗,并將其轉化為自身知識構架的一部分。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在散文閱讀這個奇妙的世界里領略不一樣的風景。

2.散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學形式單一。

從當前教學實踐來看,散文閱讀教學存在過于關注形式的問題,教師執行教學計劃時“為了閱讀而閱讀”,從而使教學形式走向模式化——教師將散文閱讀分為“通讀-總結段落大意-提煉中心思想”三部曲,按部就班地分配任務,這樣的教學模式無疑抹殺學生對散文閱讀的熱情。在檢驗學生閱讀效果的方式上,很多教師會采用考試的方法,關心的是學生能否答對相關問題,但是對于學生閱讀理解、感悟、個人心得等則有所忽視,散文閱讀教學完全與應試教育掛鉤,甚至使學生認為這是新增的另一項學習負擔,對散文閱讀興趣明顯下降。

2.2缺乏科學系統的學法指導。

當前,散文閱讀教學尚未建立明確的指導梯子,尤其是在教材選擇方面標準不明確,在教材編寫中缺乏層次感,這就造成學生在散文閱讀中邏輯性缺失。尤其是在問題設計方面,教師提出的問題具有較大的隨意性,過于注重跟隨教學任務,因此在教學中不時出現“填鴨式”指導方法。再者由于散文閱讀教學評價尚未建立統一標準,這就使很多開放式的閱讀問題變得格式化,教師將答案機械地劃分為“正確和錯誤”,但是從散文閱讀教學實際看。這是一個具有高度開放性的教學體系,學生的閱讀理解、個人感受不能單純用對錯判斷,哪怕是同一篇文章,由于個人經歷、感悟不同,對于文章的理解也會有很大差異。這就需要散文教學盡快建立系統科學的指導方法,以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散文閱讀質量。

2.3教與學內容分散

新課改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很多教師都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著力創新,尤其是在個性化教學觀念的引導下,很多教師在散文閱讀教學中過于民主,“放”有余而“收”不足,不能做到收放自如,造成散文閱讀教學無序化發展,看似活躍的散文閱讀課難以取得實際效果。教與學之間的內容被割裂,教師的教學初衷往往與學生最終學習成果有一定偏差和距離,閱讀教學應當秉承“效果最佳”的施教原則,教師要選擇最具教學價值的內容,并集中做好教學預設,形成教材、學生、課堂、教師之間的有機聯系,使每一步教學計劃都如期完成,使教與學之間建立有機的整合。

3.散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措施

3.1以讀為本,理清教學脈絡。

第一,教師要建立清晰的教學目標。散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強化,最關鍵的一點是需要教師制訂清晰的教學計劃,把握好散文閱讀的脈絡及文中的人物關系,制定清晰的教學目標。只有教學目標清晰,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背影》這篇散文的閱讀教學中,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梳理文章中“父子情深”的表現形式,因為關于父子感情的描寫相當含蓄,無時不刻不在感染讀者,這就需要通過“讀”體會其中的意蘊。開篇作者通過背影這一意象,表達對父親的思念,以遠望父買橘自的背影,將父愛賦予行動中,在通過父子時的背影表現作者的不舍,而分別之后的思念又是通過背影來展示的。在這樣的閱讀引導下,閱讀課堂才能更具系統性,避免學生因為模式化教學失去散文閱讀興趣。教師在結合具體閱讀內容的同時,還要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理解能力。

第二,教師要以文本為出發點,設計多元化的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設定中,要結合初中階段閱讀教學的總體目標,還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理解特點,引導學生主動搜集閱讀素材,并建立獨立的知識框架。教師可以將與之相關的知識點分散于具體文章中,對學生進行適時的引導和講解,幫助學生厘清閱讀脈絡,構建學生閱讀的自主認知體系。不同文本其特點有很大不同,教師要探索其中的規律性,根據不同風格的文本設計出具有差異化的教學目標,只有將這些目標落到實處,才能真正提高散文閱讀教學質量。

3.2以悟為道,創建多元課堂。

散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提高學生對文學藝術的感悟力,并將其轉化為自己知識儲備的一部分?!拔颉笔情喿x教學的具體目標,需要教師建立多元化的靈活課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閱讀基礎和閱讀能力,并根據實際情況設計教學內容。靈活的教學預設往往比按照教案進行程式化教學更有效,以課堂生成為引導的教學模式更勝于課前準備。這一觀點并不是否認教師備課的重要性,而是進一步強調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靈活掌握,注重散文閱讀教學的時效性,時刻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對學生的反應做出及時的反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起到的是引導和輔助的作用,而不是代替學生去思考、去領悟,更不是照搬教案,只有建立多元化的靈活教學模式,才能體現閱讀教學的閃光點。

教師需要注重課堂生成的時效性,因為閱讀課堂是一個動態的、具有開放性的教學體系,所以必須強調預設的靈活性,課堂生成的主體不再是教師,而是學生。譬如在《散步》這篇散文閱讀教學中,就很能提升學生的悟性。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利用一個小自然段描寫了南方春天田野的美麗景色,這段描寫有什么寓意呢?在通讀文章后,教師可以提出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對春天景色的描寫,其實是在映射親情的溫暖和美麗。而在課文的最后一段,作者連用了幾個動詞(蹲”、“背)和反義詞(胖、瘦)這些用詞的好處又在哪里?不同學生的領悟是不同的,有的說“為了突出畫面感”,有的說“為了表現文章的細節”學生的感悟都有自己的道理,不能說孰優孰劣。因為散文閱讀沒有固定的教學套路,不能人為設定一個教學模板然后進行套用,散文閱讀教學的關鍵因素在于變通,不同的文體、不同的表達方式、不同的文章結構都需要教師由相應的教學對策,而教師則是學生從“讀”到“悟”的橋梁紐帶。

3.3讀悟結合,有效組織教學。

“讀”與“悟”的有機結合,是散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保障。這就需要教師從中精心組織,首先是對教學內容的設計和組織,其次是閱讀學習的有效組織。教師為了保證教學的流暢性,需要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對于課堂上出現了各種情況能夠從容應對,并靈活調整教學方法。對于學生閱讀的有效組織,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自主發現的能力,使學生對散文有多元化、個性化的理解。在組織方式上,除了利用傳統的小組閱讀、合作閱讀等形式外,教師還可以將故事性強、畫面感強的散文改變成小劇本,不但讓學生“讀”,還可以往學生“演”,真正為學生創設身臨其境的閱讀情境,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深度揣摩散文中的人物情感、故事脈絡等,從而對文章產生共鳴。

散文閱讀教學雖然被不少教師視為教學難點,但是在關注其教學難度的同時,教師還需要主動發掘其中的興趣點、引爆點、共鳴點、反饋點等,只有將這些“點”有機整合,才能形成散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面”,在激發學生散文閱讀興趣的同時,學生將以讀為根本,主動探索散文中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升華,進而構建獨立的散文閱讀、理解體系,真正將散文閱讀教學與素質教學相結合,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虞志江.接受美學觀照下的初中散文教學[J].文學教育(下),2013(12).

[2]劉會.提高初中散文教學的有效性[J].文理導航(上旬),2013(12).

[3]侯文淵.試析初中散文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11).

猜你喜歡
散文閱讀教學課堂
關于小學高段散文閱讀教學現狀的相關思考
以群文閱讀助力中考復習
淺析如何使小學數學課堂充滿活力和興趣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
關于提高數學教學課堂有效性的思考
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打造高效中職體育課堂研究
用課堂留白創新語文教學
生活化教學走進職校會計課堂研究
細品楊絳的“愧”與“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