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部編教材特點 落實語文核心素養

2017-02-14 17:47張敏華
小學教學參考(語文) 2017年1期
關鍵詞:語文園地識字寫字部編教材

張敏華

[摘 要]部編教材秉承 “雙線組織單元結構”的特點,按照“內容主題”和“語文要素”組織單元。由識字、課文、語文園地、口語交際以及快樂讀書吧五個主要板塊組成。教師要準確理解編者意圖,正確把握各個板塊的主要特點,并根據學生的實際開展教學,這樣才能讓學生喜歡語文,有效提高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部編教材;核心素養;識字寫字;語文園地;口語交際;快樂讀書吧;課文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1-001

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下冊教材秉承一年級上冊采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的特點,按照“內容主題”和“語文要素”組織單元。在語文要素的安排上,與一年級上冊作好承接和提升。全冊教材由“識字”“課文”“語文園地”“口語交際”以及“快樂讀書吧”等五個主要板塊組成,具體安排了2個集中識字單元、6個閱讀單元共、8個語文園地、4次口語交際和1個快樂讀書吧。下面就從五個主要板塊來談談如何正確把握教材編排的特點,以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

一、識字寫字

識字寫字教材編排仍然遵循“識寫分流、多認少寫”的原則。全冊要求認識400個生字,會寫200個生字。識字的渠道分布在集中識字、課文以及語文園地之中。識字教材的編排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傳統與現代元素交融,體現識字形式多樣性

從8篇集中識字教材的編排看,既有現代兒童生活題材的兒歌識字,又有以汲取傳統識字教材之精華,以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為背景進行改編的選文。尤為突出的是后者,它使識字教材的意義顯得更為深遠。如,《2.姓氏歌》《8.人之初》是由傳統蒙學識字教材《百家姓》和《三字經》改編,《6.古對今》由《笠翁對韻》改編。這是繼上冊《對韻歌》之后,部編教材第二次出現對韻形式的韻文識字。這些識字教材不僅為學生識字提供了很好的語言環境,也為兒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提供了契機?!?.春 夏 秋 冬》是看圖識字,但課文含有濃厚的傳統文化,插圖以扇形圖畫呈現,詞語和短語也體現了中國傳統蒙學讀物的編排特點。這些詞和短語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語言典雅,富有文化內涵。教學時,提倡圖文對照、反復誦讀,以幫助學生理解詞義、識記字形、感受漢語言文化之美。

(二)識字與生活鏈接,體現識字實用性

部編教材倡導語文學習與生活鏈接,這種理念無所不在,特別體現在漢字的學習中。以“語文園地”為例?!墩Z文園地二》的“展示臺”,讓學生從其他學科的課本中識字;《語文園地四》的“趣味識字”,讓學生根據人體部位識字。這些教學資源,既為教師教學和學生識字提供材料,又提醒我們要引導學生樹立在生活中主動識字的意識,識字活動要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三)重視識字基礎知識的呈現,展示漢字構成的規律性

部編教材力求使教材既成為教師的“教本”,也成為學生的“學本”。它從一年級開始就注意呈現或引導學生發現語言學習的規律,便于學生循規而學。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1. “書寫提示”揭示漢字書寫的一些規律。如,“先外后內再封口”“點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寫點”“點在右上方,后寫點”“左上包圍和右上包圍的字先外后內”等。

2.揭示漢字的構字規律。如,《語文園地五》中的“趣味識字”:“有飯能吃飽,有誰把茶泡。有足快快跑。有衣穿長袍,有火放鞭炮?!币孕蜗笥腥さ捻樋诹锝沂玖诵温曌中闻员硪?、聲旁表音的規律。同頁中“我的發現”,呈現了三組同偏旁的漢字,旁邊學習小伙伴的提示語是“口字旁的字大多和嘴有關”,以此引導學生對其他兩組漢字進行歸類推理:提手旁的字和手的動作有關,足字旁的字和腳的動作有關。

二、課文

一年級下冊安排了6個課文單元,共21篇課文。分別以“心愿”“伙伴”“家人”“夏天”“好習慣”“問號”的人文主題組織六個單元,課文內容能體現相關的主題,形成一條貫穿全套教材的、顯性的線索,但主題較為寬泛并不嚴格。更為突顯的是“語文素養”,教材根據一年級下冊學生的特點,根據語文知識和能力目標整體組織教材,使教師易于把握,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

這些語文要素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循序漸進,體現層次性,分布并體現在各個單元的課文或課后習題設計之中。

(一)關于“朗讀訓練”

第一冊“讀好課文”的要求主要為:注意讀準“一”的變調,能讀準全文字音,注意標點的停頓,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本冊的朗讀要求在第一冊的基礎上有了提升。

1.注意讀好帶感嘆號的句子。如,指導讀好《2.我多想去看看》課文中的句子:“我對媽媽說,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2.讀好長句子。第一冊教材中提出“注意標點的停頓”,這是朗讀注意停頓的最基本要求。本冊開始提出“讀好長句子的停頓”,即除了標點停頓,還要學習語意停頓。雖然第一次提出“注意讀好長句子”要求的是在第三單元《10.端午節》《11.彩虹》的課后習題中,但在第一單元課文學習時,就應該有機滲透。如,《吃水不忘挖井人》課文中的句子:“毛主席就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奔偃鐩]有句中的語意停頓,是不能讀好這句話的。因此,教學這課時,就可以適度開展讀好長句子停頓的練習。讀好長句子停頓的訓練,可以分層推進:第一個階段,發揮教師范讀的作用,學生注意傾聽并模仿;第二個階段,可以借助停頓符號的幫助,學生自主練習停頓朗讀;第三個階段,提倡學生根據自己對句子的理解做出正確的停頓判斷。

3.讀好對話。在本冊教材中安排了很多讀好對話的訓練。如,《5.小公雞和小鴨子》要求讀好小公雞和小鴨子的對話,《14.要下雨了》要讀好小白兔和燕子、小魚、螞蟻的對話,《17.動物王國開大會》要求分角色表演,《19.棉花姑娘》課后要求“讀好文中的對話”。從讀好對話到分角色朗讀課文,再到分角色表演,要求逐步提升。要達到“讀好對話”的目標,首先要讀懂課文的大致意思,知道是誰和誰之間的對話,明確角色分工;其次,要結合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讀好對話的語氣;最后,教師要做出范讀引領。

4.猜讀。上冊的《小蝸?!芬徽n第一次出現了看圖猜字的練習,本冊的《20.咕咚》《21.小壁虎借尾巴》兩課中再一次出現猜字讀文的練習,但要求有了提高。本冊要求學生能夠根據前后文以及插圖來進行猜字讀文,且不僅猜漢字的讀音,還要猜字的意思。建議不僅在課文中練習猜讀,還提倡將猜讀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

(二) 關于“閱讀理解與運用能力培養”

“語言理解能力”“語言運用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能力。部編教材致力于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基礎能力,為學生今后的語文素養的形成奠定基礎。

1.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部編教材從第一冊開始就努力引導低年級學生學習閱讀方法,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第一冊主要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邊讀邊圈圈畫畫,找出課文中明顯的信息”,而本冊要求“找出課文中的信息,根據信息做簡單判斷” 。與上冊相比,本冊要求明顯有了提升,找出信息之后,還要有自己的簡單判斷,結合閱讀交流自己的體會。要達到這一目標,需采用的方法是前期作適當滲透,后期進行重點訓練。如,第一單元中《3.一個接一個》第一次提出相關要求,到了第二單元開始重點訓練落實。如,《6.樹和喜鵲》的課后提出要求“想一想樹和喜鵲后來為什么很快樂?”要回答這個問題,學生不僅要讀懂樹和喜鵲從原來的“孤獨”到后來的“快樂”心情發展變化的過程,還要能提取故事的主要信息才能回答“快樂”的原因?!?4.要下雨了》的思考題“想想燕子、小魚、螞蟻下雨前都在干什么?”在文中并沒有直接敘述它們在干什么,而是蘊含在小動物們的對話之中。要正確回答這個問題,就要理解對話的內容,并提取出相應的信息?!?7.動物王國開大會》課后練習根據一則通知提取相關的信息,更是一次重點訓練提取信息的練習。

2.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理解與運用能力,是相輔相成的。教材編排在重視學生閱讀理解的同時,也重視培養學生結合閱讀理解進行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如,《2.我多想去看看》一文,要求學生結合閱讀“‘以我多想……開頭,寫下自己的愿望,再和同學交流”;《3.一個接一個》一文,讓學生“想想你有沒有和‘我相似的經歷,和同學們說一說”。教學這些課文時,要注意讓學生根據具體的語境和任務要求,嘗試著運用自己獲得的言語經驗進行表達,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三)關于語言的積累

1.詞語理解與積累。從這一冊開始,教材對詞語理解提出了要求:《6.樹和喜鵲》《14.要下雨了》以提示語的形式,要求學生要聯系上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教學時,教師要以此引導學生逐步學習和掌握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并主動運用于其他課文的詞語理解中。此外,在閱讀活動中還提倡學生聯系生活理解詞語的意思,如《四個太陽》一文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理解“溫暖”和“凍僵”的意思。教材課后的詞語呈現,除了讓學生復習鞏固生字詞外,還意在讓學生積累詞語。因此,在編排上它不是簡單的羅列,而是對詞語作了精心的歸類梳理,意思很明確。如,《1.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名詞積累,《2.我多想去看看》的偏正短語積累,《4.四個太陽》按照地點、顏色、感覺分類進行詞語積累。

2.句子訓練,說寫結合?!?.我多想去看看》第一次提出寫話的要求:“以我多想……”為開頭,寫下自己的愿望。因為是第一次,所以教師務必要做到寬容對待,不要求寫多,一句、兩句都可以,但語言要規范,必須是完整的句子。除此之外,還有幾篇課文課后提出了寫話的要求:如《13.荷葉圓圓》要求仿照“荷葉圓圓的,綠綠的”寫“蘋果, ”;《5.小公雞和小鴨子》課后的“讀一讀,比一比”一題,第一次通過兩句話比較,讓學生體會重點詞語在句子表達中的作用,這是為將來學生寫好句子打下基礎。

三、口語交際

部編教材一年級上冊和下冊中的口語交際內容按序排列,口語交際訓練的能力目標既關注到前后的銜接,又有螺旋上升的特點。

部編教材一年級上下冊口語交際內容一欄表

對比這兩冊的內容,它們既有聯系又有明顯區別,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習慣”培養貫穿始終

教材十分注重對兒童交際習慣的培養。一年級上冊的口語交際第一課《我說你做》中就明確提出“大聲說”和“認真聽”的要求。直接、簡明的目標直指習慣培養,努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交際習慣。接著在《我們做朋友》中,強調“說話的時候,看著對方的眼睛”對學生的交際習慣進一步提出要求。在下冊第一課口語交際課《聽故事、講故事》中再次明確提及“講故事的時候,聲音要大一些,讓別人聽清楚”的要求,以此鞏固和強化聽說習慣。教材一次次明確提出相關目標,可見對“習慣”的重視和強調。

(二)以“能力”為重,循序漸進

教材非常注重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通過目標分解、細化落實,幫助學生在循序漸進中提升能力。以“聽”為例:從“注意聽別人說話”到“聽故事的時候,可以借助圖畫記住故事內容”再到“沒聽清楚時,可以請對方重復”,以此實現“能聽”到“會聽”這一能力的提升。再比如“說”的方面:從起先的“大聲說”到之后的“大膽說”“有禮貌地說”“配合動作清楚明白地說”,一步一步地幫助學生提高口頭表達能力。這樣,讓學生在每一次口語交際中都能得到針對性的訓練,使學生的交際能力在不斷的實踐中螺旋上升。

(三)關注綜合素養的整體提升

口語交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社會活動,除了語言這一因素外,還涉及交際手段、交際對象、交際環境、交際規則等因素。新教材突破性地對這些因素加以關注,并以目標的形式提出要求。如,教材一再出現“讓別人聽得見”“讓別人聽清楚”“讓別人更明白”等表述,幫助學生明確交際的對象意識。這些目標使口語交際走出了一味追求口頭語言能力提升的誤區,將情意培養、內在修養交融在一起,讓口語交際更加切合實際的需求。

四、語文園地

縱觀“語文園地”的編排,不難發現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欄目要求清晰

一年級下冊的“語文園地”一共出現了“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書寫提示”“日積月累”“我的發現”“展示臺”“查字典”“和大人一起讀”這八個欄目,“查字典”為本冊的特殊欄目。每個園地分別安排其中的4至5個欄目?!白R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日積月累”“和大人一起讀”等四個為常規欄目,基本在每個園地中都有安排。而“我的發現”“展示臺”“書寫提示”“查字典”四個欄目則穿插其中,有序出現。

基于幾個欄目的特殊性,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整體觀照的意識,要讀懂教材的編排意圖,為園地教學的有效開展做好準備。如“展示臺”的安排,教材將其編排在《語文園地二》和《語文園地六》中,教師應心中有數,提前安排學生開展相關的識字活動,讓“展示臺”成為學生學習的助推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這一欄目真正成為學生學習展示的平臺。

(二)注意知識的聯系

本冊園地中出現了一個特殊欄目——“查字典”?!安樽值洹边@一技能的掌握對一年級的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教材在編排上做了特殊的處理,將字典使用的要點、難點分解落實,分別安排在三個園地之中:《語文園地一》要求認識“字母表”,《語文園地二》要掌握“大小寫字母配對”,直至《語文園地三》才讓學生真正接觸學習“查字典”。教材將三個園地緊密聯系,在層層遞進中,幫助學生做好查字典的知識儲備,一步一步地學習和掌握查字典的方法,指導學生學會查字典。

因此,在園地一、二、三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知識間的聯系。要在復習舊知的基礎上,展開新授,讓知識點相互鏈接、環環相扣,使學生在循序漸進中掌握新本領。

(三)聯通課堂內外

“和大人一起讀”是部編教材一個新欄目。通過一個學期的實踐,教師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我們還要提醒教師們,不要把“大人”單一地鎖定為教師,切忌把“和大人一起讀”上成閱讀課。因為“和大人一起讀”的核心理念是在“大人”陪伴下進行無壓力的閱讀,意在開啟兒童“悅讀”之門。從更大的意義來說,“和大人一起讀”的目的還在于提倡親子閱讀,并以此推廣全民閱讀。因此,教師應該盡可能地鼓勵家長和除教師以外的其他“大人”,參與到和學生一起閱讀的活動中。本冊“和大人一起讀”的內容形式非常豐富,有童謠《誰和誰好》《妞妞趕?!?,有順口溜《孫悟空打妖怪》,有短文《陽光》《胖乎乎的小手》,有童話、寓言故事《狐貍和烏鴉》《夏夜多美》《三只白鶴》。在落實的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搭建平臺,展示“讀”的成果。比如,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學生的朗讀評價;以“朗讀擂臺”的方法,展現學生的朗讀成果等。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在“和大人一起讀”中收獲讀的快樂、分享讀的收獲。

五、快樂讀書吧

這個欄目是部編教材的又一創新之舉,目的在于召喚學生開展讀書活動,起到課外閱讀導向的作用。本冊“快樂讀書吧”由一本翻開的書以及書的小主人和小伙伴對話構成一幅情景圖。內容指向激發學生閱讀童謠和兒歌的興趣,產生閱讀童謠和兒歌的欲望,引導學生敢于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樂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書籍。教學時,要注意的是,教科書上呈現的童謠和兒歌只是例子,要以此引發學生對此類讀物的興趣。

部編教材對這五個板塊進行了合理組織編排,教師應深入鉆研,把握好教材的編排特色,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發揮好新教材的最大作用,以幫助學生在語文核心素養上得到長足發展。

(責編 韋 雄)

猜你喜歡
語文園地識字寫字部編教材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園地”教學中夯實語文基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