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國電視紀錄片原型敘事中的奇石符號

2017-02-15 17:23金昌慶
創意設計源 2016年5期
關鍵詞:電視紀錄片功能

金昌慶

[摘要]中國電視紀錄片原型敘事中有許多的奇石符號,因其自身的特質及其附著的文化意蘊被創作者加以審美化征用在敘事結構中。將奇石符號置于這些紀錄片的原型敘事的深層結構中加以探討。分析原型情境中奇石符號的類別和敘事功能,揭示其文化內涵,以期把握中華民族奇石文化背后的無意識結構,促進中華文化傳播。

[關鍵詞]電視紀錄片;原型敘事;原型情境;奇石符號;功能

奇石伴隨著中華先民度過漫長的石器時代、一同走進文明,與其相關的觀念滲透到中華民族深層的思維結構中,誕生了豐富多彩的奇石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和藝術作品。奇石磨礪著人類的手足,也型塑著人類的意識與無意識的結構,可以說,中國漫長的奇石文化根植于華夏民族的集體無意識結構之中,本文將著眼于此進行討論(圖1)。隨著人們賞石意識的勃興,呈現中國豐富的奇石文化的電視紀錄片應運而生,如《石說華夏》、《玉石傳奇》等;電視節目如中央電視臺的《國寶檔案》、《走遍中國》、《探索·發現》及深圳衛視的《解密》等。中國奇石電視紀錄片創作主體往往會征用原型情境中的奇石符號來敘事,以達到傳播華夏文明的目的。本文將奇石符號置于這些紀錄片的原型敘事中加以探討,分析原型情境中奇石符號的類別和敘事功能,揭示其文化內涵,以期把握中華民族奇石文化背后的無意識結構。

一、原型情境:解讀奇石符號的關鍵

“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泵珴蓶|的詞句道出了石頭在人類脫離動物界開啟人類社會新紀元的節點上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在人類漫長的與石頭打交道的歷史過程中積淀了有關奇石的諸多原型。紀錄片創作主體征用原型參與敘事過程即為原型敘事,在敘事過程中往往呈現一個或多個原型情境。原型情境是原型批評理論的重要概念,也是解讀原型敘事中的奇石符號的關鍵。

在原型批評的概念里,原型(archet-ype)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從字面上看,是指原初類型,它是由原初(arche)和類型(type)兩個詞合成的。法國人類學家列維·布留爾用原型來表示人類的集體表象,它是一種文化共相。榮格用原型這個概念,來表達他的集體無意識思想。按照他的說法,原型是人類(包括民族)集體無意識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原始人表達其典型經驗的一種形式或形象,它是在原始人集體無意識中逐漸積淀而成的。由于歷代人們無數次的重復和遺傳的作用,它凝聚了巨大的心理能量,成為我們心理結構的一部分,它可以超時空地反復出現在人類的神話、圖騰崇拜、夢境以及文藝創作中。原型批評理論認為,原型是具有一定穩定性的、典型的、反復出現的意象、象征、人物、母題、思想,或敘述模式及情節,具有約定俗成的語義聯想,是可以獨立交際的單位,其根源既有來自社會心理的因素,又有來自歷史文化的因素。如灰姑娘的形象和故事在世界多地的敘事中都普遍存在。

榮格認為:“(藝術中的原型情境再現)就是偉大的藝術奧秘,也是它對于我們的影響的奧秘。創作過程,在我們所能追蹤的范圍內,就在于從無意識中激活原型意象,并對它加工造型精心制作,使之成為一部完整的作品。通過這種造型,藝術家把它翻譯成了我們今天的語言,并因而使我們有可能找到一條道路以返回生命的最深的泉源。藝術的社會意義正在于此:它不停地致力于陶冶時代的靈魂,憑借魔力召喚出這個時代最缺乏的形式。藝術家得不到滿足的渴望,一直追溯到無意識深處的原始意象,這些原始意象最好地補償了我們今天的片面和匱乏。藝術家捕捉到這一意象,他在從無意識深處提取它的同時,使它同我們的意識中的種種價值發生關系。在那兒他對它進行改造,直到它能夠被同時代人所接受?!敝醒腚娨暸_的大型電視紀錄片《玉石傳奇》一經播出就引起強烈的反響,因為創作者用一個個原型情境勾連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成功地運用玉石符號激活人們無意識中的原型意象,從紅山文化的玉豬龍到北京奧運會的鑲玉獎牌,從長路漫漫的玉石之路到美輪美奐的大禹治水圖玉山,召喚人們去感悟比德于玉的奇石文化精髓,去體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彌補物質豐富時代的精神匱乏。

“一旦原型的情境發生,我們會突然獲得一種不尋常的輕松感,仿佛被一種強大的力量運載或超度。在這一瞬間,我們不再是個人,而是整個人類,全人類的聲音一齊在我們心中回響?!薄队袷瘋髌妗分小段咨裰瘛芬患饔糜褙i龍的符號作為胎兒的象征,運用情景再現的手法將觀眾帶到遠古時期女性分娩的原型情境之中,去體驗生死時刻的人們祈求神靈保佑的虔誠,仿佛祈禱的聲音穿越千年依舊回響在今天觀眾的心頭(圖2)。

二、奇石符號:植根于集體無意識

長期以來,石頭是人類的工具,如石刀、石斧和石錛等;也是人類活動的對象物,如我們的日常表述中有“打石”、“砸石”、“碎石”、“飛石”等說法;還是人類思索天地人神以及自我交流的中介物,奇石文化在此過程中逐步彰顯出來。如果說中國的石文化這座冰山漂浮在浩瀚的集體無意識的大海之上,那么,奇石符號也深深植根于華夏民族集體無意識的深層結構之中。如我們常說“奠定了第一塊基石”,而不說“基土”、“基水”、“基木”,常說“??菔癄€”,而不說“??菽緺€”,因為我們有意識無意識地認可石頭堅硬、穩固、長久的特性。

奇石,從字面理解可以是“奇特(奇怪、奇異、珍奇)的石頭”,這和偏正式合成詞“觀賞石”意義相近:也可以是“認為某塊石頭很奇特(奇怪、奇異、珍奇)”,這和偏正式合成詞“賞石”意義相近。

依照中國傳統的石文化觀念,本文所指的奇石,是從寬泛意義上言之,主要指具有審美特性的文化意蘊深厚的石頭,既有美玉,也有具有觀賞價值的奇石,既包括自然界中雖不可以移動但能成為審美對象的美玉奇石,也包括園林石、廳堂石、把玩石和寶石,還包括經過切磨才能顯示美質的奇石,以及經過雕琢的、具有某種觀賞特質的硯臺、印章、鎮紙、筆架山等文房石。以上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世界存在的奇石,是為實體石。在本文的具體討論中,奇石還包括非物質存在的通靈石,如神石、靈石、仙石等,是為心像石,是指在神話、傳說、民間故事、詩歌、散文、小說、電影藝術、電視藝術、數碼藝術等各種藝術樣式中講述描繪而呈現出來的石頭(圖3、4)。

如果以奇石為敘事線索,以時間為順序,大致分為以下十二個情節單元:想石、得石、品石、理石、拜石、磨石、用石、藝石、藏石、論石、失石、憶石。這十二個情節單元首尾相接又可構成循環往復的情節系列,構成了華夏民族林林總總的奇石敘事,而在每一個情節單元里又包含一系列情節點,許多情節點就包含奇石敘事的原型情境、人物、符號,如:女媧煉石補天、宋愚人藏石自珍、卞和獻和氏璧(圖5)、1秦始皇鞭石入海、黃初平叱石成羊、米芾新婚得靈璧硯山、蘇軾掘地得天硯、賈寶玉口銜通靈寶玉等等。具體見下表1

上百萬年的人類進化史中,人們不斷地撿拾著石頭,偶爾發現一塊美石,也時不時眼睜睜看見滿心喜歡的石頭丟失損毀,不斷地重演一個個奇石得與失的原型情境,不斷講述癡迷奇石的經典故事,從而一個個奇石符號在時間的長河中定型,不時地顯影,不斷地置換變形,不斷地積淀、豐富其文化內涵。比如,在人類歷史上,拜石心理不斷地在不同歷史階段的情境顯現出來,“米芾拜石”成為這些情境的代表,人們不斷地講述、傾聽米芾拜石的故事,不斷地置換變形地演繹一個個現實版的“拜石”情境,從而體驗到人類與奇石的神秘關聯(圖6)。

三、溝通天人:奇石符號的敘事功能

考察中國電視紀錄片中林林總總的奇石敘事,創作者征用的富有原型意蘊的奇石符號,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在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和藝術作品中被講述描繪的、不能確指的抽象奇石符號,另一類是以實體形式存在的具象奇石符號。根據奇石的鑒賞特性、觀賞方式的、不能確指的抽象奇石符號,另一類是以實體形式存在的具象奇石符號。根據奇石的鑒賞特性、觀賞方式和用途等又可將文化紀錄片中的奇石符號進行分類,大致有以下十類:通靈石、自然風景石、園林石、供石、手玩石、文房石、寶玉石、化石、隕石和其他類。具體見下表2:

下面分析奇石符號的敘事功能:

(一)表意功能:傳遞價值觀念

運用奇石符號來對中國傳統文化重新編碼,有助于其價值觀念的傳播。正如趙毅衡所說:“符號是攜帶意義的感知,意義必須用符號才能表達,符號用途是來表達意義?!逼媸柤扔惺^的一般含義,如穩固、寧靜、永久,又有特定的含義,奇石的特殊質地、色彩、形態、紋理、聲響又可以表達豐富的意義。在電視紀錄片中,往往注重呈現中國傳統四大名石太湖石(圖7)、靈璧石(圖8)、昆石和英石的石形之瘦、漏、透、皺的特點,從而表現古代中國的傳統知識分子的淡泊自守、寧靜致遠的人生要義。中央電視臺的《玉石傳奇》按照時間線索全景式地展現從新石器時代到今天的各種玉石符號,討了神玉、巫玉、德玉和民玉時期的用玉和觀念變遷。如《諸侯之禮》一集,運用情景再現的手法呈現了周王“賜圭”情境,表達了周朝政權中森嚴的等級制度。深圳市美視達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盛世美玉之<比德于玉>》呈現出一系列精美溫潤、攝人心魄的玉石影像,詮釋了儒家“君子比德于玉”的內涵,讓觀眾更形象地理解玉的豐富的“所指”: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

(二)傳情功能:溝通人際關系

一些紀錄片選取特定的奇石符號傳達人間美好的情愫。江西衛視的《經典傳奇之<中國神秘寶藏——稀世珍寶夜明珠奇遇記>》,用情景再現的方式敘述了王占奎風雪之夜救起一位暈倒在公路邊的老人,老人得救后出于感恩贈送給王占魁一個小盒子,后來解密是里面裝著一顆稀世珍寶:隕石鉆石夜明珠,表達了“好人有好報”的主題。

(三)結構功能:線索與設懸

創作者往往征用含義豐富的奇石符號作為貫穿線索來結構全片,完成敘事;有時運用獨特的奇石符號來設置懸念,增強故事的感染力。在《探索·發現之<奇石謎蹤>》中,創作者往往征用含義豐富的奇石研山符號作為線索,反復運用“得石——失石”的敘事模式進行敘述。這部紀錄片以靈璧研山奇石為線索,把后主李煜、宋徽宗趙佶(圖9)、石癲米芾、當代藏石家陳金根、北京文博學院教師陳步一等人的故事串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使奇石文化上的千古懸案得以大白天下,正是奇石符號的征用使故事搖曳多姿又懸念叢生,不斷推進,完成敘事。這部片子運用獨特的研山奇石符號來設置懸念,增強了故事的感染力。片子一開始就以《研山銘》回歸祖國的神奇事件和拍賣的天價吸引觀眾的興趣,接著設置懸念,讓觀眾隨著敘事進程自始至終關注研山奇石的下落。在敘述米芾新婚之夜喜獲研山奇石的段落,充分運用情景再現的手法,將因石而癲的米芾喜愛研山奇石的情狀描摹得活靈活現,接著在敘述宋徽宗奪石、北宋亡國等情節之后又設置研山奇石下落的懸念,引出了魂牽宋微宗與乾隆皇帝的慶云峰的挖掘運輸和終立靜思園的故事,但研山奇石的下落依舊成迷,吸引觀眾饒有興趣地觀看陳浩、乾隆、日本收藏家等人與研山相關的故事,在片子的結尾揭秘陳步一終獲研山奇石的傳奇經歷,讓觀眾體驗到研山奇石的神奇魅力。

(四)認同功能:重構文化圖式

紀錄片運用在中華文化中浸染千年的極具美感的奇石符號,重構并凸顯了傳統的文化圖式,激活中國觀眾的集體記憶,增強了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也讓外國觀眾通過這些特定的文化圖式來感知中國文化,從而達到文化傳播的目的?!短剿鳌ぐl現之<奇石謎蹤>》運用情景再現的手法表現米芾痛失研山,筆想成圖,畫出代表中國古代經典文化圖式的“方寸之間,壁仞千丈,沖破云霄”的《研山圖》,讓觀眾心馳神往。

(五)召喚功能:帶入原型情境

萬物有靈,奇石美玉也有靈,通靈寶玉是這種觀念的體現,富有靈性的奇石美玉能溝通天地人神,《國寶檔案之<探索紅樓珍玩>》和《走遍中國之<石說華夏之尋找通靈寶玉>》都將《紅樓夢》中重要的符號通靈寶玉運用各種手段進行影像化呈現,將觀眾帶到神奇的原型情境中,感受從天府到人間的曠世情緣?!短剿鳌ぐl現之<奇石謎蹤>》充分運用鏡頭功能,運用推拉搖移等多種運動方式帶領觀眾領略研山奇石的細微之處,近距離地體悟這一帶有原型意味的文化圖示,淋漓盡致地發揮影像的召喚功能,從而使觀眾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深圳衛視的《解密之<掘金小河村>》的開頭呈現這樣的情境,云南省小河村村民丁發平在村旁的河邊撿到一個重達十公斤、渾身發光的“金娃娃”,偶遇奇石,疑似黃金,一下子引起轟動和淘金熱,敘事圍繞“這到底是不是金娃娃?”“它到底值不值錢”等問題展開探秘解密的過程,懸念最后解開:“金娃娃”其實是鐵膽石,雖然不是黃金,卻是頗具觀賞性的奇石,還是“金娃娃”。用代表財富的“金娃娃”來設置懸念,召喚出觀眾普遍存在的對財富的渴求心理,有效地將觀眾帶入特定的原型情境。

結語

通過以上探討,筆者認為奇石符號是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一部分,這些電視紀錄片對其征用、闡釋和呈現有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這個工作還有待深入下去,對奇石符號影像化傳播的研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華夏族群的傳統符號系統龐大蕪雜,和中華民族包括集體無意識在內的精神領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有待傳媒工作者進一步梳理、闡釋和傳播。

猜你喜歡
電視紀錄片功能
數學的翻譯功能
關注基向量的解題功能
2IN1廚房漏斗
我有特異功能
功能關系的理解與應用
我國電視紀錄片的發展歷程研究
電視紀錄片解說者應具備的素養及風格的形成
電視紀錄為載體的中醫文化傳播新范式
我國電視紀錄片國際傳播的路徑
論紀錄影像中文化傳播的限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