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代杉木采伐跡地營建禿杉速生豐產用材林培育技術

2017-02-15 18:26鄭智位
安徽農學通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禿杉培育技術

鄭智位

摘 要:杉木作為長江以南的造林當家樹種,出現二代或三代連作經營,導致人工林地力衰退。該文主要以杉木二代跡地更新營建禿杉速生豐產用材林為例,介紹了從種苗選擇、林地準備、造林、幼林撫育和成林撫育及禿杉速生豐產用材林的培育技術。以期為南方地區采伐跡地更新提供技術支撐。

關鍵詞:二代杉木采伐跡地;禿杉;速生豐產用材林;培育技術

中圖分類號 S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1-0080-02

禿杉(Taiwania flousana Ganssen)屬裸子植物杉科臺灣杉屬,為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系中古老的孑遺植物和珍稀瀕危樹種,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為常綠大喬木,樹形高大挺拔,樹干通直圓滿,材質優良,出材率高,雕刻、旋切性能好,用途廣,其抗雪壓能力強,禿杉對土壤要求不嚴,可耐低溫,抗性強、病蟲害少,生長速度快,是理想的優良速生用材樹種。特別作為杉木跡地更新樹種,生長速度比杉木快,是中高海拔山區二代杉木跡地理想的造林更新樹種[2]。主要分布云南西部怒江流域的貢山、瀾滄江流域的蘭坪、湖北南部的利川、毛坎,臺灣中央山脈、阿里山、玉山及太平山,貴州東南部的雷公山,現廣西、廣東、福建、浙江、安徽等省局部引種成功栽培[1]。

1 種苗

1.1 種子 種子來源于種子園、母樹林和林分中生長表現好的壯齡單株[3]。

1.2 苗木 造林選擇1年生苗木,苗高≥0.18m,地徑≥0.25cm[3]。使用頂芽、側芽飽滿、根系發達、長勢良好、無病蟲害的一級苗。針對南方丘陵地帶,最好使用無紡布輕基質袋苗,上山造林方便且成活率高。

2 林地準備

2.1 林地選擇 選擇立地類型在Ⅲ類以上的林地,最好選陰坡或半陰坡,前期為杉木二代以上采伐跡地。

2.2 整地時間 在植苗造林1個月前或上年秋、冬季進行整地。在土壤質地較好的濕潤地區,可以隨整隨造。

2.3 林地清理 對采伐跡地采伐剩余物進行帶狀清理,平鋪于林內。在不影響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可考慮局部小面積煉山。

2.4 整地 采用沿等高線帶狀整地,栽植穴可呈正方形、長方形、品字形、正三角形或不規則配置方式排列[3],穴規格為50cm(上面)×40cm(下面)×30cm(深度)以上,每hm2約2 400穴,施基肥(每穴鈣鎂磷1kg或有機肥2.5kg),先回1/3穴表土,與基肥攪勻,繼續回表,覆土成饅頭狀?;乇硗習r,注意土要敲碎,去除雜草根。禁止采用機械進行全面或開畦整地,以避免造成水土流失。

3 造林

3.1 造林時間 最好選擇雨前天氣進行造林。南方地區,裸根苗最遲在3月中旬前完成,營養袋苗最宜在4月下旬前完成為佳。

3.2 造林方法 造林時做到苗正、根舒、踩緊、壓實,回填心土呈龜背形。容器苗造林時要脫掉苗木根系不易穿透或不易分解的容器??膳c火力楠、楓香、紅椎和灰木蓮等速生闊葉樹適當混交。

3.3 補植 成活率高于95%,不組織補植;成活率低于95%,選擇造林當年“小陽春”季節雨前實施,苗木最好選擇二年營養袋苗。

4 幼林撫育

4.1 當年撫育 從禿杉幼苗期喜蔭的習性考慮[1],在造林當年5-6月,如林地清理采用煉山方式作業,不對禿杉幼樹進行撫育;如林地清理采用不煉山方式作業,以幼樹為中心擴穴培土,并結合追肥,每株施復合肥50g左右。當年10—11月,進行全鋤培土撫育,挖取林地內五節芒、雜竹和雜灌頭,對幼樹根頸進行培土高度不低于3cm[3],去除杉木(前期地徑20cm以下)萌芽條,保留杉木(前期地徑20cm以上)萌芽條1株。

4.2 第二第三年撫育 第二年5-6月,以幼樹為中心擴穴培土,并結合追肥,每株施復合肥100~150g左右,挖取林地內五節芒、雜竹和雜灌頭;當年10-11月,進行全鋤撫育,去除杉木(前期地徑20cm以下)萌芽條,保留杉木(前期地徑20cm以上)萌芽條1株。第三年按上述第二年方法實施。

4.3 病蟲害防治 禿杉幼樹生長期易受白螞蟻侵害,高發期在春夏兩季,及時觀察,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進行防治。

4.4 其他管護 采取有效的管護措施,預防森林火災的發生,防止牛羊等牲畜掠食和踐踏行為發生。

5 成林撫育

5.1 劈草撫育 禿杉幼林郁閉后,視雜草、雜竹和雜灌影響幼樹生長競爭情況,在4~7年生期間,開展1~2次的全面劈草撫育作業,作業時間應在春夏兩季。

5.2 透光伐 林分生長7-10年生期間,禿杉作為目的樹種受到非目的樹種杉木萌芽條和雜灌等生長競爭壓抑或郁閉度0.9以上的林分[3],進行一次全面透光伐,伐除杉木萌芽條、雜灌、過密木和生長發育不良木,保留株數1 800~2 100株/hm2,且林木均勻分布。

5.3 疏伐 林分生長15-20年生期間,郁閉度達0.8以上,林木出現明顯分化,出現自然整枝現象,林分中瀕死木、被壓木株數增加較多。按目標樹經營體系法對林分林木分類[5],伐除Ⅴ級、Ⅳ級、部分Ⅲ級、過密Ⅱ級木,保留株數1 200~1 500株/hm2。

5.4 疏伐后追肥 疏伐后,對林分中保留下的Ⅰ、Ⅱ、Ⅲ級進行追肥。施肥時,在林木根系集中分布區[5](樹冠滴水線處)兩側開溝,每株施復合肥0.5kg,并用土蓋實,避免流失。

5.5 生長伐 林分生長20—30年生左右,郁閉度達0.7以上,林木出現分化加劇,低于林分平均胸徑0.8倍以下的林木株數達到30%以上,林分平均胸徑連年生長量明顯下降,可開展一次生長伐,最終保留900~1 200株/hm2。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年10月.

[2]林賢山.不同立地條件下引種禿杉試驗初報[J].福建林業科技,2010,37(1):93-95.

[3]LY/T 1951-2011.《禿杉速生豐產林》[S].

[4]GB/T15776-2006.《造林技術規程》[S].

[5]GB/T 15781-2015.《森林撫育規程》[S].

(責編:徐煥斗)

猜你喜歡
禿杉培育技術
閩南山地禿杉混交造林效果初步研究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禿杉種群結構及分布格局特征
禿杉造林技術及實施要點
禿杉與不同樹種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雷公山保護區禿杉的地位和生態作用
核桃優質育苗技術初探
樟子松種植培育技術探討
千屈菜的特征特性與培育技術
造林樹種苗木定向培育策略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