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接茬小麥配套栽培技術探討

2017-02-15 18:35張飛
安徽農學通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栽培技術機械化小麥

張飛

摘 要:該文介紹了五河縣新集鎮水稻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2種不同作業方式,提出了接茬小麥播種、肥料運作和相應病蟲草害防治配套技術。

關鍵詞:水稻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小麥;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1-0101-02

隨著政府對秸稈禁燒工作的力度不斷加大,做好農作物秸稈處理是擺在各鄉鎮干部和群眾面前的一項重要工作。五河縣新集鎮地處北緯33°~33°03′,東經117°~117°58′,南臨淮河,北靠懷洪新河,該鎮是一個農業生產大鎮,全鎮耕地面積6 800hm2,常年水稻種植面積2 533.3hm2,水稻平均9 000kg/hm2以上;稻茬小麥面積2 533.3hm2,稻茬麥產量忽高忽低,部分田塊由于秸稈還田配套措施不到位,給麥田整地、播種、出苗及麥苗生長帶來負面影響,并引發凍害、漬害和病蟲害等系列問題。近年來,新集鎮大力開展稻茬麥高產攻關,配合秸稈禁燒,在水稻秸稈全量還田上大膽探索,農機農藝上不斷融合與創新,實現了稻茬麥平均產量6 000~6 750kg/hm2生產水平。2016年全鎮水稻秸稈機械全量還田面積達95%以上,對培肥改土、減少環境污染起了積極作用。

1 水稻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方式

1.1 大馬力機械作業 水稻收獲機械加裝粉碎裝置,一次性完成收獲、粉碎和拋撒工作。此種方式對收獲機械要求較高,是目前新集鎮一種主要的工作方式。水稻聯合收割機動力要求必須在55kW以上,加裝粉碎和拋撒裝置,水稻留茬高度低于10cm,秸稈粉碎長度小于10cm,而且要拋撒均勻。粉碎后要求及時用旋耕機械或樺式犁翻地,深度一般15~20cm,能使75%的秸稈埋在土層下,同時有條件的進行鎮壓,然后進行正常的播種作業。

1.2 小馬力機械作業 這種機械旋耕全量還田包括秸稈粉滅茬和旋耕還田兩個方面。主要針對那些機械動力在55kW以下的老式聯合收割機,由于動力不足或不能加裝粉碎裝置,所采用的一種作業方式。此項技術主要是收獲后人工及時將秸稈進行均勻拋撒,然后用秸稈粉碎機械粉碎,粉碎長度不得大于10cm,再用常規旋耕機械或反旋滅茬旋耕機進行耕整地作業。目前主推55kW以上拖拉機懸掛的反還反旋滅茬旋耕機,其主要特點是耕深穩定、碎土質量好、秸稈覆蓋率高、運行穩定可靠、作業后田面平整,能將80%的秸稈均勻埋入10-15cm深的土層,能夠較好的滿足小麥正常的播種要求。

2 水稻秸稈機械全量還田播種

2.1 選用優良品種 稻茬小麥一般選用半冬性或弱春性適合當地推廣種植的優良品種,如煙農19、山農17等。種子要求飽滿,無病蟲粒,發芽率85%以上。

2.2 適墑播種,播后鎮壓 對水稻秸稈全量還田的田塊,播種前一般要求進行二次淺旋作業,作業機械動力要求不嚴,88kW小型手扶拖拉機和38.6kW大型機械均可,旋耕深度在10cm左右。經淺旋耕后,田面較平整,可直接進行機條播或人工撒播及開溝作業。稻茬麥為沿淮地區晚茬麥,應在水稻收獲后搶墑早播,適當加大播種量,最好采取機械播種,基本苗控制在375萬/hm2以內,用種量200~225kg/hm2;11月1日以后播種的,每推遲5d用種量增加15~22.5kg/hm2,最遲播種要在11月15日前結束。如果是撒播,每hm2播種量增加30%左右。播種深度以3~5cm為宜。稻茬麥播種后,根據墑情和土壤類型,適時進行鎮壓。利用麥田鎮壓器進行作業,土壤含水率偏高可緩壓、輕壓,土壤含水率偏低可早壓、重壓;根據還草量多少決定鎮壓強度,草量多可適當重壓,草量少可適當輕壓。鎮壓時間一般安排在播后7d內。秋冬季以及早春可根據苗情增加1次鎮壓,以提高保墑或控旺效果,臨近拔節時盡量避免鎮壓。遇連續陰雨天氣播種“寧遲勿爛”,避免爛耕爛種。

2.3 機械開溝 機開溝保障排水通暢,一般要求播后出苗前進行。開溝質量要高,每隔5m開1道溝,溝寬20cm,溝深25cm,達到溝溝相通、內外相接,確保排水通暢,促進麥苗健壯生長,增強抵御連陰雨、“倒春寒”等不良氣候的能力。

3 合理施用肥料

3.1 肥料利用特點 稻茬小麥一般播種較晚,越冬前生長時間在30~40d,一般較正常播種的小麥短15~20d,以主莖成穗為主,年前小麥的生長量較少,在小麥生長到4~5月份,土壤中秸稈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開始分解,會額外消耗一部分的氮素,容易出現和小麥“爭氮”現象,因此在肥料施用上堅持、重施基肥,巧施鉀肥,適當補施氮肥”的原則。

3.2 重施基肥 根據本地幾年來的生產實踐經驗,一般要求底肥每hm2施標準復合肥(即N、P、K含量均15)450~600kg,尿素150~225kg或N、P、K含量為25-13-7復合肥600kg為宜。

3.3 適當補施氮肥 稻茬小麥基肥合理,一般不施或少施臘肥,開春后,重點施好拔節肥。一般在3月上中旬追施尿素150~225kg/hm2作為拔節肥。

3.4 巧施鉀肥 小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鉀的敏感性遠低于對磷素的敏感程度。一般情況下,土壤中的鉀素能夠滿足小麥生長發育的需要,一般不必再增施鉀肥。如果缺鉀,一般以根外噴肥的形式使用,可分別在孕穗期和灌漿期1hm2用磷酸二氫鉀7.5kg,兌水450kg進行根外噴施,促進小麥灌漿速度,增加粒重。

4 防治病蟲草害

4.1 草害防治 稻茬麥雜草主要以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混生為主,秸稈還田地塊闊葉雜草發生量有逐年上升趨勢。

4.1.1 冬前化除 在雜草發生初期即2葉期左右進行藥劑防治,效果最好。以禾本科為主的棒頭草、野燕麥等為主的田塊,可用5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8kg/hm2,兌水450kg均勻噴霧。以闊葉雜草豬殃殃、薺菜、牛繁縷為主的田塊,可在雜草3葉期左右,以10%噻磺隆可濕性粉劑0.2~0.25kg/hm2兌水450kg噴霧。

4.1.2 早春化除 對于大部分稻茬小麥田,春后是防治雜草的主要階段。此時藥劑應改單一藥劑為復配劑或混配施用,可同時防治大部分的禾本科和闊葉雜草,起到省工、省時、高效作用。在藥劑選擇方面,如防治闊葉雜草的使它隆、麥喜、巨星等,防治禾本科雜草的世瑪乳液、精惡唑禾草靈(驃馬)、炔草酸脂(麥極)等效果都較好。打藥時一般要求日平均溫度穩定在8℃以上,按藥劑使用說明的藥量加足水,均勻噴霧,注意小麥拔節后禁止用藥,以防出現藥害。

4.2 病蟲害防治 近些年來由于秸稈的大量還田,對小麥病蟲害的發生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使部分病蟲害有逐年加重的趨勢,比如小麥的紋枯病、全食病、銹病、及赤霉以及蠐螬、金針蟲、麥蚜病等。因此,在防治上應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策略,堅持“一藥多防(治)”復合用藥為主。稻茬小麥生產上要重點抓好播種期、返青拔節期、孕穗至揚花期病蟲害對癥防治。

4.2.1 播種期防治 小麥播種期病蟲害防治是整個生育期防治的基礎,如果防治得當,有利于降低小麥全生育期病蟲基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種子包衣是防治病蟲害的一項有效措施,各地應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病蟲種類,選擇適當的種衣劑配方,如用2.5%適樂時懸浮種衣劑100~200mL,對100kg種子進行包衣,可預防紋枯病、黑胚病、根腐病等多種病害,若再加入40%甲基異硫磷乳油100mL左右,可防治縷姑、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起到病蟲兼治的作用。

4.2.2 返青拔節期防治 小麥的返青拔節期是其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此期主要病蟲害有小麥紋枯病、吸漿蟲、麥蜘蛛等。這個時間的重點防治對象就是紋枯病,如果防治的時間偏晚,就會造成防治效果差,所以防治要把握好時機,通常是殺蟲劑與殺菌劑混合在一起進行噴。一般用5%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1 500~2 250mL/hm2對水900~1 050kg來對麥莖基部進行噴霧,間隔10~15d再噴1次,防治紋枯病,對于吸漿蟲的防治通??梢圆捎?0%氧化樂果或50%辛硫磷600~7 50mL/hm2噴麥莖基部:防治小麥紅蜘蛛可用73%克螨特乳油1 500~2 000倍液噴霧。

4.2.3 孕穗至揚花期防治 小麥孕穗至揚花期是小麥形成產量重要的時期,也是小麥赤霉病和穗蚜發生的關鍵時期。小麥開花至灌漿期是赤霉病危害適期,對產量和品質影響最大,是我鎮近幾年影響小麥產量和品質的一個關鍵因素,其中以2014年影響最大,一般造成減產20%左右。因此,抓好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是小麥生產上的一項重要環節,其中藥劑防治是關鍵??蛇x用多菌靈、托布津或甲基托布基等殺菌劑,抓住“見花打藥”的適期,可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赤霉病發生、蔓延的高峰期,正是多雨、高溫高濕的季節。為保證降低防治效果,務必抓住雨停間隙的時機,每隔5~7d防1次,一般噴藥防治2~3次為宜。防治小麥穗蚜可選用大功臣、杭蚜威、快殺靈等農藥進行防治。以上藥劑可以適當混配一起使用,同時再加入適量磷酸二氫鉀、生長調節劑等,起到“一噴三防”作用。在防治時應注意藥劑要兌足水,噴細噴均,要求兌水不少于450kg/hm2。

(責編:徐煥斗)

猜你喜歡
栽培技術機械化小麥
主產區小麥收購進度過七成
孔令讓的“小麥育種夢”
葉面施肥實現小麥畝增產83.8千克
哭娃小麥
番茄大棚栽培技術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產栽培技術
石榴短枝紅在駐馬店引種表現及豐產栽培技術
農業機械化
對我國煤礦巖巷掘進機械化配套的探討
生活中不應該有機械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