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覺統合在學前兒童美術類課程教育的教學模式研究

2017-02-15 18:50郭蓮蓮
現代交際 2016年20期
關鍵詞:多元智能主動學習

郭蓮蓮

[摘要]學前兒童美術類課程教育現存問題分析;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與感覺統合;感覺統合在美術類課程教育的教學模式探索;目前廣泛實施的制約因素分析。

[關鍵詞]感覺統合 認知學習理論 主動學習 高寬課程 多元智能 單項深度法

[中圖分類號]H19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0-0225-02

一、學前兒童美術類課程教育現存問題分析

首先,對美術類課程的定位不確切、不完整。英國藝術教育家赫博·里德認為美術課程的使命是通過藝術來教育人,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幼兒園的教學實踐與家長的思想認知中,視覺課程的重要意義沒有深刻體會。主要的成見表現在:將藝術視為學校教育整體系統中的附加裝飾。

其次,模式化、格式化,過分地追求畫面效果和手工作品的形式美,要求孩子構圖、布局、制作與下筆統一性,所以學生沒有思考,其作品沒有創新性,幼兒沒能將發現美、體驗美、感受美、表達美有機地融合,并表現在自己的作品中。

再次,重表現輕表達,教師求美的效果,結果是家長辛勞制作,而幼兒以一個局外人的角色旁觀,失去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最后,部分教師布置的美術類作業的工作量與幼兒的實際能力不匹配,幼兒無法在預定的教學時間內完成,沒有開展教學反思,教學環節不完整。

二、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與感覺統合

一份22個城市的調查報告顯示,實際上我國中學生中有各種心理問題者達15%一20%,表現形式以親子矛盾、伙伴關系緊張、厭學和學習困難、考試焦慮等現象為多。這些問題的發生大多與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關,多是源于其心中時常涌出的各種非理性情緒。表現在兒童時期是感覺統合失調。

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機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覺通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從環境中獲得信息輸入大腦,大腦再對其信息進行加工處理(解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系、統一),并做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目前感覺統合的研究局限于行為學、腦神經科學的研究以及問題兒童的被動治療研究,如果能普遍推廣、融入基礎教育中將會是一件積極、有益的項目。

視覺課程既是身體機能精密運動機能領域的一項意志運動,同時也是一項細致入微的感觀活動——視覺、觸覺與運動覺和平衡覺共同作用。感官運動影響大腦細胞、細胞組、大腦各個區域的區分、塑造和連接成網過程。當幼兒關注物體和材質的自然特征與感官特征時,創作和觀察藝術能促進幼兒感知覺的發展,觸摸不同的材質獲得不同觸感,會豐富幼兒對物化世界的感觸和認知。操作、使用各式藝術材料和工具可提升孩子的肢體動作和精細動作的協調;運用所學所掌握技能對藝術材料進行重復制作,會歷練孩子受挫力,磨煉意志,增益耐心。當幼兒們協同合作、分享材料,孩子們互相的溝通、交流、協作能較早地有機地融入集體,能以一個社會人的姿態而獨立。幼兒能表達藝術鑒賞而得之所觀、所想與所思,教師的個性化教學成果可現。

以感覺統合為宗旨展開的美術類課程的教學,是幼兒健康、全面、均衡發展的需要,是素質教育在幼兒園階段的真正體現和實施。以感覺統合為切入點重新定位學前美術教學目標研究。從素質教育和教學論價值的角度,重構學前美術類的教學目標,并在實踐中加以檢驗完善。在“去小學化”趨勢下的學前教育中,基礎的美術教育和手工制作課程教學中以課程為媒介,可以積極、主動、有效地在教學目標的實施中進行,從而使學前兒童的大腦與身體在幼兒教育中得到充分發展,并且互相協調,提升專注力,為以后的學習、生活、性格的養成以及未來社會、工作的適應性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感覺統合在美術類課程教育的教學模式探索

(一)理論依據

教學模式是一定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行為規范。感覺統合在美術類課程的應用研究基于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以主動學習展開的高寬課程和多元智能理論。

1.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的主觀能動作用為中介來實現的;認知因素是有結構的。人的各種認知因素,如知識、策略、感知、記憶、反應等,相互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相互作用、有機聯系在一起的完整結構,即認知結構。感覺通路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從外界刺激傳輸到大腦,然后以認知結構對刺激做出反應。

2.主動學習

主動學習是指由學習者發起的學習,是學習者通過操作與人、物、觀念、情景相互作用,主動地建構關于現實知識的過程。

高寬課程是基于主動學習理論的踐行體系。高寬課程認為幼兒邏輯運算能力尚沒有充分發展,他們主要依靠動作,直接作用于環境而獲得經驗。幼兒需要成人的鼓勵以及對他們思維的挑戰,需要親眼去看,親自去嘗試。

3.多元智能理論

霍華德·加德納認為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決問題并有所創造的能力;每個人都擁有八種主要智能,人的智力應該是量度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語言智能、邏輯是過去對智力的定義,過于狹窄,未能正確反映一個人的真實能力。

(二)教學目標

對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及它們之間關系的敏感性很高,感受、辨別、記憶、改變物體的空間關系并借此表達思想和情感,通過意象和圖像思考;通過美術類課程鍛煉、提升學前兒童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本體覺和運動覺,促進兒童各感覺通路協同、和諧發育;塑造幼童的身心,以美育為核心,陶冶孩子的心靈和性情;美術類課程表現形式多樣,主題保羅萬象,以此可以引領孩子親近自然,體現美,了解人文,體驗人類歷史與智慧,在幼童之期有開創豐富多彩人生的底氣;以視覺藝術為切入點實現學前素質教育,促進幼兒全面、協調、健康地發展。

(三)教學程序

注意教材的目的性、趣味性、可接受性和季節性,明確每一節課程訓練的目的、意義和與感覺統合的通路融入:

引入——引入主題,組織幼兒交流已有經驗

創作——幼兒確定目標,深入了解材料,運用所有的感官發揮想象力,以行動載幼兒的創新

反思——反思既是幼兒的藝術創作活動的回顧,充分鍛煉幼兒的品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提升孩子的思維能力,從具象到抽象,由形象到概括,是幼兒綜合素質的鍛煉。

(四)實現條件

1.學情分析與幼兒的親力親為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治理結構和學習方法,所以,對每個幼兒采取同樣的教材和教法不合理的。多元智能理論為教師們提供了一個積極樂觀的學生觀,即每個幼兒都有閃光點和可取之處,教師應從多方面去了解學生的特長,并相應地采取適合其特點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

為此,教師的第一步是觀察每一個孩子,可采用圖標法、抽樣法、書面法和檢查清單法等方法完成觀察每一位孩子的細化任務,建立孩子的觀察檔案,最終根據一定時期觀察匯總,做出專業的評價和建議。教師根據兒童的個性特點制定合適幼兒的視覺課程的細分任務。針對感覺統合不協調的幼童,積極尋找、發掘有治愈作用的教學方法,及早協同家長幫助孩子邁入健康陽光之列。

認知派學習理論主張人的學習的創造性。要求學生自己觀察、探索和實驗,發揚創造精神,獨立思考,改組材料,自己發現知識、掌握原理原則,提倡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方法。強調通過發現學習來使學生開發智慧潛力,調節和強化學習動機,牢固掌握知識并形成創新的本領。

幼兒教育《綱要》中指出:幼兒藝術活動以幼兒為本,強調主動性,改變幼兒被驅使進行藝術活動的被動地位,強調幼兒藝術教育對兒童自身的影響作用、對幼兒發展的促進作用,改變使藝術成為技能訓練和表演功能。然而,在過去和現在的許多幼兒園中,教師盲目地追求形式美,在此標準的引導下,許多幼兒的藝術作業是家長的代勞成品。此現象下,對幼兒的能力的提升百害而無一益,相反地幼兒從小耳濡目染了成人世界目前的丑陋——弄虛作假。應該即刻停止此做法,社會、幼兒園、教師、家長重塑理念:讓幼兒去動手、去探索、去思考、去創造,允許幼兒的失敗嘗試,允許孩子有愛因斯坦的“第一只”“第二只”小板凳。

2.教學內容

確定開放式的課堂主題開放性主題能夠充分調動幼兒形象思維;用二維或三維的材料表達、創造幼兒對人、物、事的表征并提升感覺通路統合,通過繪畫和涂鴉表達、黏土和積木或其他材料造型,講模型、圖片、照片與真實場景和事物聯系起來。

3.教學方法

個體化的方法:獨立表達和創造性表現提取了兒童的真實經驗,強化了兒童的表象,將隱含在兒童生活中的符號背后的意義變得生動。兒童接觸視覺材料對兒童大腦發育十分關鍵,對感覺統合有裨益。

支持性互動:教師與幼兒在課程中分享控制;教師的注意力投放在幼兒的優點上;運用鼓勵而非贊揚。

單項深度法:以幼兒為中心,重視兒童的藝術探索過程,主張對兒童一種或一類藝術材料或媒介進行深度的持續探索,在探索過程中獲得各方面的發展。

(五)教學評價

感官運動影響大腦細胞、細胞組、大腦各個區域的區分、塑造和連接成網過程,感覺通路的統合、機體協調能力的提升、意志的磨煉等感覺統合的成果品鑒,需要伴隨樣本的兒童的成長軌跡記錄。這個過程需要時間,需要用發展的眼光審慎評價。

單純從生理學的角度評價感覺通路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本體覺和運動覺的細微變化,在目前的科技支撐下仍有執行的難度,在入園調研所開展的相關工作中確定以理解能力、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和創造能力作為客觀考核標準。同時制定量化表格與觀察記錄表,一點一滴真實的反映兒童成長軌跡。教師細致解讀幼兒的視覺藝術作品,由表及里,輕表現重表達,從客觀考核指標綜合進行評價。

人的智力不是單一的能力,而是有多種能力構成,注重對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培養,所構建的評價方式也應多元化。構建以視覺傳達與語言表述、肢體表現相輔相承的多元化并行體系完善目前單一的評價方式是理性的。

四、目前廣泛實施的制約因素分析

(1)教學條件的制約,目前班級的幼兒較多,充分開展感覺統合為切入點的視覺藝術課程仍有許多的難度。部分細節與目前現行的教學大綱和教學理念有不小的距離。

(2)教師必須受過相關培訓,能夠觀察、理解和支持幼兒感覺統合的學習,幫助幼兒的全面、健康成長。

(3)課程理念一旦形成,需有一個穩定、持續的體系,并能與小學順利銜接。感覺統合在幼兒教育階段的開展是起點,絕不是終點。因此需要構建并恒有持續發展的一系列體系保障,縱觀現行體系的要素與本理念的要件比較,仍有相當大的距離。

(4)幼兒園的教育是孩子教育的一個重要場所,但不是全部,兒童成長還有賴于家長、社會的攜手與共。

【參考文獻】

[1](美)加德納(著),沈致?。ㄗg).多元智能[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10).

[2](美)詹尼絲J.比蒂著.幼兒園教師技能大全(原書第9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05).

[3](美)珍妮絲·英格蘭德·卡茨著,洪秀敏等(譯).促進兒童社會性和情緒的發展[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03).

[4](美)魯普納林,約翰遜主編,黃瑾等(譯).學前教育課程(第三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09).

責任編輯:張麗

猜你喜歡
多元智能主動學習
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在學校的應用
中學英語教學中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
多元智能理論及研究現狀
發揮家庭小實驗的功能 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策略研究
數字電路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及調研
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的措施
《個人理財》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路徑研究
多元智能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lassroom Teaching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