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生態文明建設投融資機制研究

2017-02-17 13:22張宏波谷秀華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7年2期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吉林省

張宏波 谷秀華

[摘 要]黨的“十八大”進一步強調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化,其投融資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建立健康、完善、多渠道的投融資機制,已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吉林省經濟社會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時期,經濟發展水平總體較低,其生態文明建設投融資方面存在著資金總量不夠等問題。本文提出了吉林省生態文明建設投融資的財政支撐體系建設、金融體制改革、國內外融資的競合機制和社會多元參與機制等政府和市場共建的投融資對策。投融資資金應用的渠道是投融資的意義所在,文章最后提出了吉林省投融資資金應重點應用的領域。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投融資機制;吉林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69

[中圖分類號]F127;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02-0-02

黨的“十八大”進一步強調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也提出了“五位一體”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要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的改革,建立生態文明制度,提高生態文明的水平,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資金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保障,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增強,對投融資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建立生態文明建設投融資機制,是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

1 生態文明建設投融資的概述

1.1 生態文明建設投融資的內涵

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精神、制度成果的總和,是貫穿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的系統工程,是人類社會文明的高級形態。

生態文明建設投融資需求是隨著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的,生態文明的投資和生態文明的融資是相輔相成的,生態文明建設的融資對投資的發展形成了約束,反之,生態文明的投資發展會產生新的融資需求。創建完善的生態文明建設投融體制、開辟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已成為當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1.2 生態文明建設投融資的特點

生態文明建設投資分布具有廣泛性。生態文明建設投資滲透于經濟建設的各行各業,是一種跨行業、跨部門、跨領域、跨地域的活動。

生態文明建設資金需求具有巨大性。生態文明建設資金涉及生態建設的工程性投入、生態效益充分持續發揮的生態維護投入等,是一筆巨大的支出。

生態文明建設投資范圍具有不確定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公民生態意識的提高,生態投資的范圍將不斷擴大。

生態文明建設融資期限具有長遠性。生態文明建設的項目可達到幾年甚至是幾十年,其投融資期限較長。

1.3 生態文明建設投融資的相關理論

1.3.1 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投資理論

目前,主要的生態投資理論有以下幾個內容。①生態信貸補貼論。20世紀80年代以前,生態信貸補貼論是生態金融理論界占主導地位的學說,即為生態建設需要從外部注入政策性資金,并要建立非盈利性的專門金融機構來進行資金分配。②生態金融市場論。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生態金融市場論或生態金融系統論逐漸替代了生態信貸補貼論。生態金融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市場機制的作用。③金融市場有效培育論。20世紀90年代后,人們認識到為培育有效率的金融市場,其仍需要一些社會性。

1.3.2 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融資理論

國外對環境金融問題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盡管環境金融的理論發展還在不斷探索的階段,但國外金融業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嘗試和實踐已經比較豐富。主要包括環境債券、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環境基金和碳金融等實踐和理論。

2 吉林省生態文明建設投融資的現狀

2.1 吉林省生態文明建設投融資的基本情況

吉林省經濟社會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時期,經濟發展水平總體較低。2011年以來,吉林省共安排省級環保、松花江等重點流域污染防治、省級污染減排、排污費以獎代補、自然保護區能力建設及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等6大類專項資金共138 058萬元,支持項目600多個。在吉林省生態環保融資方面,吉林省出臺了《金融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吉財債〔2011〕442號)。

國家開發銀行吉林省分行棚戶區改造了專項貸款用于支持吉林省棚戶區的改造,2013年全年已實現62億元的貸款發放。2013年吉林省實現了37.5億元貸款的發放,用于開展綠色信貸。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吉林省分行實施了農業農村基層設施類的貸款,2013年共發放貸款98.7億元,另外,其他中長期農村基礎設施類貸款有2.9億元。建設銀行吉林省分行推出了“棚戶區改造項目貸款”的產品,截至2013年末,貸款額有32.28億元。興業銀行吉林省分行開辦了綠色金融業務,覆蓋了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生態經濟三大領域,截至2013年末,貸款額有12.64億元。

2010年7月16日,吉林安潔環保有限公司在新加坡主板市場上市,發行股票11 650萬股,每股發行價為0.21新元,共募集資金2 446.5萬新元。

2.2 吉林省生態文明建設投融資存在的問題

目前,吉林省支持生態建設的財政和金融等經濟政策還不夠完善,市場作用也未發揮到位,生態建設長效機制的形成還需要一些時間。生態文明建設投融資的總量和融資方式不相匹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投融資總體規模較小。近年來,吉林省財政收入的增速趕不上生態文明建設的需求,同時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建設客觀上促使了吉林省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的需求,這就造成了吉林省政府生態文明建設投資資金的不足。②投資結構需要優化。從近幾年的環保投資結構來看,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長速度最快,但有關工業污染源治理等投資增長率卻不高,且反復性較大,工業污染源和新建項目“三同時”的投資均出現過負增長。③直接融資所占比例較小。在現有的生態文明投融資渠道中,以銀行類金融機構的貸款為主,主要是間接融資渠道占主導地位,這與生態文明投資多以長期性、回收期長的特點不匹配。④財政資金引導投資的作用不明顯。財政資金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應起到基礎性的引導作用,但是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財政政策相對較少,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迫切需求不相適應。⑤融資渠道相對狹窄。吉林省環境保護的投融資渠道主要為政府主導型,缺乏相應的商業化手段。⑥企業缺乏對生態文明投入的積極性。缺乏對企業有效的激勵機制、監督管理制度和措施。

3 吉林省生態文明建設投融資的主要對策

3.1 構建有利于生態文明建設的財政機制

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的財政支撐體系。在現行的財稅體制下,運用各種類型的財政政策支持和扶持生態文明的建設,探索適應于市場經濟的新方法。

加大財政對環境保護的投入力度。首先提高財政預算中環保支出的比例;其次構建穩定的環保資金増長機制。

建立政府公共財政預算制度。在省級及其各級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預算中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的財政支出預算。各級政府要將生態文明建設的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并力爭逐步增加投入。

逐步加大政府的轉移支付力度。首先政府可以通過制定有關法規,確定轉移支付的基數,可隨著吉林省財力的增長而相應的增加。其次通過省級財政的預算,加大對生態文明建設專項補助的數額和范圍。

以財政支持為基礎,推動建立投資來源多渠道、投資主體多元化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投融資機制。

改革排污收費制度和落實脫硫、脫硝優惠電價、差別電價等資源環保價格的政策。

3.2 深化生態文明建設金融體制的改革

加強政策性金融投資,滿足商業性金融發展的需求,構建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相互補充、協調的金融體系框架。

積極推動商業性金融進入生態文明建設領域,逐步建立商業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兩者共存的生態文明建設的保障體系。

制定靈活、傾斜的相關金融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投資力度,引導、扶持商業性金融的進入。

3.3 構建有利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內融資和國際融資的競合機制

加強與國際金融組織的合作。積極與國際金融組織在碳市場、碳基金、氣候保險與融資項目環境影響評估等方面的合作。

加強與跨國銀行的合作。將節能環保的金融服務作為今后中資金融機構與境外戰略投資者之間開展技術合作的重點領域。

3.4 構建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多元參與機制

政府要發揮自己的職能,即進行綜合決策和協調管理。同時履行其執行和監督的職責,培育規范的生態投資市場,全面提升政府行使生態文明建設投融資統籌規制和監督的能力。

4 吉林省生態文明建設投融資的重點領域

4.1 重點建設生態主體功能區

大力推進主體功能區的建設,按照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對不同的主體功能區,實施不同的財政、投資、產業、土地、人口與環保等政策以及績效評價和考核辦法,加大省級財政對生態發展區一般性的轉移支付力度,建立生態激勵型的財政機制。建立生態文明建設專項資金和生態建設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生態脆弱和生態保護重點地區的支持力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投資重點包括以下幾點。①優化城鄉空間布局。重點支持“長吉一體化”、中部城市群、“延龍圖一體化”的發展。②構建生態安全空間。重點關注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如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區、重要山體等。

4.2 重點優化產業結構

調整原有的產業結構和布局,進一步完善產業的配套設施,吸引民間資本、外商企業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生態產業、旅游業、特色農業和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通過生態建設重建產業支撐,加快經濟的轉型。投資的重點有:①大力發展優勢生態農業;②加快推進工業生態轉型;③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

4.3 綠色、循環、低碳發展

大力發展綠色低碳技術,優化改造存量,科學謀劃增量,切實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快轉變發展的方式,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投資的重點包括:①淘汰落后產能;②循環經濟發展。

4.4 節約、集約利用資源

培育綠色投融資渠道,促進生產、流通、消費的全過程的資源節約,推動資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轉變。投資重點包括:①進行能源結構的調整與節能管理工作;②加強土地、礦產等資源節約、集約的利用;③進行水資源的節約利用與保護工作。

4.5 加大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

重點支持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推進荒漠化、沙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綜合治理??刂妻r業面源的污染,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強耕地的質量建設。加強防災、減災體系的建設,提高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投資重點有:①生態安全體系建設;②水治理;③大氣整治;④特殊區域生態修復。

4.6 重點建設生態宜居的城鄉環境

依托區位條件和資源稟賦,樹立生態、自然、現代、宜居的城市建設理念,建設人居空間環境良好、人文社會環境優美、生態自然環境舒適與生產環境清潔的環境,建設一批獨具魅力的生態宜居城市。投資重點有:①完善城鄉基礎設施;②建設綠色城市;③建設美麗村屯;④培育生態文化。

主要參考文獻

[1]包麗艷,劉艷君,張亮.吉林省建設生態吉林成效及存在問題分析[J].中國科技信息,2014(18).

[2]閆勤,沈小賢.寧波生態文明建設投融資機制創新[J].寧波經濟:三江論壇,2014(3).

[3]郭朝先,劉艷紅,楊曉琰,等.中國環保產業投融資問題與機制創新[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25(8).

[4]本報評論員.金融業要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新貢獻——學習宣傳貫徹十八大精神系列評論之十二[N].金融時報,2012-12-03.

[5]李桂花,高大勇.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之兩重內涵[J].求實,2014(4).

猜你喜歡
生態文明建設吉林省
吉林省教育廳新年賀詞
吉林省醫療器械檢驗所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學之歌
吉林省完成1.4萬公里農村公路“暢返不暢”整治
試論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
關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問題的若干思考
用生態文明建設助推佳木斯經濟振興發展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論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制度自信的理論依據
吉林省再生資源市場大有前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