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

2017-02-18 14:01
教書育人 2017年5期
關鍵詞:小魏手機軟件記者證

熱點

無節制地玩手機的又一個危害——影響身高

——《楚天都市報》:父母身高正常的倩倩(化名),10歲,身高卻不到1米2,經檢查,骨齡落后同齡人兩年。原來倩倩長期熬夜玩手機,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影響了生長激素分泌。

德國:立法讓孩子做家務

——德國的法律條文中,有這樣一條規定:小孩子在家里必須幫父母做家務,其中,6歲之前的孩子可以不用做家務;6~10歲的孩子,偶爾要幫父母掃地、洗碗、買東西;10~14歲,要剪草坪、洗碗、掃地,并幫全家人擦鞋;14~16 歲,要洗汽車、整理花園;16~18歲,如果父母都上班,每周要給家里做一次大掃除。如果有孩子不愿意做家務,父母有權利向法院申訴,要求孩子履行義務。

悉心陪伴,比任何補課都來得有效

——新浪教育:一位陪讀媽媽用悅納、理解、欣賞幫助她的孩子戒掉網絡游戲和手機,高三一年成績快速提高300分。

81歲老人,養大女兒,卻被女兒當作包袱

——北京的一位81歲的老人獨自一人將女兒、孫女養大,并送出國留學,并且為了供孫女上大學,賣掉了北京的舊居,卻在移民美國后,被美國女婿嫌棄,女兒、孫女也很冷漠,孫女給她買了6號的機票讓她回國,卻在3號就叫人將老人送到了機場。很多人在指責女兒、孫女不孝的同時,是不是也該反思一下:究竟是什么樣的家教導致了今天的結果?

強推軟件也叫擁抱互聯網教育?

——日前有網友爆料稱,過去一兩年,他的孩子所在學校老師已要求他下載了6款教育類手機軟件,不少手機軟件功能雷同、粗制濫造,有的甚至還要收費。媒體調查發現,在全國多地均存在類似情況,有的手機軟件開發商還和教育部門達成合作。

教育部門、學校借助互聯網教育工具,推動教育信息化、改進教學效果的嘗試值得肯定。但是,一些地方教育部門雖然明文規定,是否用手機軟件進行教學由學生和家長自愿選擇;可實際上,一些學校會將某一種軟件作為布置作業的唯一平臺,或者要求學生必須使用某款軟件完成作業,實際上就是變相強制學生使用該軟件。對此,學生及家長很難有說不的權利。對于當下存在的強制或變相強制使用教育類手機軟件的做法,教育部門首先應該自我檢查,對于部分學校存在的問題則應主動介入監管,防范好推廣使用信息化平臺中出現的負面問題,保障學生和家長權益,維護教育公信力。

童模:別讓利益傷了孩子

——廣東東莞5歲的小女孩小魏是當地有名的童模,靠為商家拍攝平面廣告,月收入輕松過萬,為此,小魏的母親專門辭去了工作,專門做女兒的經紀人,可是小魏對于母親的辛苦付出卻并不買賬,因為小魏覺得每次拍攝都很辛苦,面對小魏的抱怨,母親總是“威逼利誘”,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好。

事實真的如此嗎?在一個5歲孩子的心里,父母的愛比金錢要重要得多,本該是在父母懷里撒嬌,和小朋友一起玩兒的年紀,卻被所謂的“工作”占用了大部分的時間,真心希望個別家長,別再為了眼前的一點點經濟利益,而透支孩子的童年,畢竟孩子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沒收手機只是權宜之計,及時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才是長久之計

——《華商報》:西安市民王先生發現13歲兒子的手機里有大量招嫖信息,都是通過QQ群和微信傳播的。為了防止孩子再次接觸不良信息,王先生不僅將孩子的手機沒收,還讓妻子陪著孩子一起回老家過暑假。

別怪孩子“有病”,這是他索取愛的方式

——《現代快報》:南京10歲男孩小勇,自從家里有了弟弟后,他就找各種理由不去上學,哭著喊著讓媽媽把剛出生的弟弟扔掉,家人認為他有心理問題,而他卻說是媽媽照顧弟弟“太辛苦”了。

游學變成購物,典型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北京晚報》:國外游學的初衷是讓孩子開眼界、長見識,但不少游學少年都接到大人的指令,帶上清單和大號行李箱,準備在外“買買買”。

(以上部分信息選自《中國教育報》,并對原文有編輯改動。)

《教書育人》編輯部公示

2016年度《教書育人》編輯部記者證核驗標簽人員名單如下:

王丹紅 記者證統一編號:K23143955000002

王義祥 記者證統一編號:K23143955000003

姜 波 記者證統一編號:K23143955000004

張宏玉 記者證統一編號:K23143955000005

朱福昌 記者證統一編號:K23143955000006

監督舉報電話:0451-88622722

《教書育人》編輯部

2017年2月

猜你喜歡
小魏手機軟件記者證
告訴你貓開不開心的手機軟件
新版記者證公益廣告
淺析手機軟件侵害個人信息的合同法保護
“ 老 鐵 ”
穿越歷史 記載變遷——記者證收藏
學習類手機軟件豈能“藏污納垢”
業務員手機軟件如何用 更能提升效率
“啃老”計劃
公 示
聲 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