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思想政治課分層教學簡談

2017-02-18 15:32程卯寅
中學課程資源 2017年1期
關鍵詞:初中政治分層教學有效教學

程卯寅

摘 要:分層教學是課堂有效教學的方法之一,其強調了教師的教學活動應基于每一個受眾群體的特殊性來開展相對應的方式。教師在初中思想政治課堂分層有效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按照“基礎講解,拋設問題→分組結隊,討論學習→針對訓練,鞏固知識→總結點撥,分享共促”的課堂教學步驟去開展,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扎實初中思想政治的相關知識。

關鍵詞:初中政治 分層教學 有效教學

分層教學是指教師根據一定的標準,將能力相當、潛力相近、學習習慣相似的學生分在不同的群體里,將全班學生劃分為能力高低不同的若干群體,對每一個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以更好地挖掘每一個群體學習潛力的教學方式。與傳統“一刀切”的教學模式相比,分層教學更具針對性,教學效果也更加明顯,這也使得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將這種教學模式引入課堂。

一、分層教學的組織原則

1.匹配能力,有的放矢

分層教學的指導理念就是“針對性”,它強調教師所設計的教學環節、所編排的教學內容都應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特點。因此,分層教學的首要原則就是“匹配能力,有的放矢”,這里的“能力”,除了我們常規認知上的如考試成績高低、課堂活躍性高低之外,還包括學生的一種思維習慣與思維特點。比如,《從含義、原因、措施回答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一課,其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個話題,顯然以理性思維為主的學生與感性思維為主的學生的思考方式是不一樣的。前者會偏向于從邏輯必要性上去思考,后者則偏向于從感性理解度上去思考,那么,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就可以考慮開展分層教學,讓理性思維的學生和感性思維的學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思維習慣和理解角度的知識灌輸與能力培養。

2.協調統一,互促共進

分層教學雖然是教師人為地將學生根據不同的能力特征區分對待后而開展的有針對性的教學,但由于是同一本教材、同樣的教學要求、同樣的知識儲備、同一個班級,并且分層教學只是教師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所選擇的多樣化教學方式的一種,而不是全部。因此,教師在組織開展分層教學時,還應秉承“協調統一,互促共進”的原則。比如,上面列舉的《從含義、原因、措施回答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一課,關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個話題的教學,雖然教師對不同思維習慣的學生認知開展了不同的教學,但必須保證全班學生對這個話題有著共性認知上的一致性,其基本原則與情操不能改變。另外,對于教材中的其他政治常識,盡管學生學習內容的深度有深有淺,但基礎知識卻都要掌握,最重要的是學生之間應互相促進、共同進步,由此才能有效提升整個班級的學習動力。

二、如何在政治課堂中實施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并不是簡單地將學生根據能力區分為若干個學習群體,而要有目的性、針對性、節奏性、計劃性地去開展教學。我認為,教師在思想政治課堂上實施分層教學時,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步驟:

1.基礎講解,拋設問題

不論教師采用何種教學模式,都必須保證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這就意味著教師所選擇的教學手段或教學方式,都應圍繞著教材內容而開展。因此,教師實施分層教學的第一步——基礎講解,拋設問題。比如,《希望從這里開始享有受教育的權利》一課,需要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包括我國法律所規定的關于受教育的一些規定、公民享有受教育基本權利的具體內容、在校學生受教育的任務,等等。教師明確了這些基礎內容后,可通過拋設問題來暫時擬訂學生的“分層”標準與選擇。其一,鼓勵學生在課前自學的過程中,寫下自己對教材知識的疑問或者對“受教育”這一話題存在的疑問,這就是“自疑”。在正式上課時,學生可將這些問題提給教師(或讓學生寫在小紙條上,在課前收上來),教師在講解完教材的基本內容后,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層次情況劃分出若干個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其二,教師在講解完基礎內容后,可向學生提出若干個不同難度的問題,這就是“提疑”。教師可根據平常對學生的觀察,先擬訂一個群體區分,再通過具體問題來落實分群。

2.分組結隊,討論學習

當教師按照一定的原則和標準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群體后,接下來便進入第二步——分組結隊,討論學習。比如,《人格不可辱》一課,在談及“我們的姓名和名譽”這一話題時,關于“為什么不能隨意給人起叫綽號”以及“我們應該怎樣尊重自己的名譽”這兩個具體問題時,學生的反應都很熱烈,因為“起綽號”這件事在初中生中其比較常見。關于“起綽號”的原因,有的貪圖好玩、有的“拉幫結派”、有的嘲笑譏諷、有的跟風隨流,等等,每一種原因的嚴重程度和糾正方式都不一樣。而在“尊重自己名譽”的問題上,往小的方面看,如果被他人譏諷、嘲笑,這些看似同學之間的“玩笑”,實際上已構成了對同學名譽的侵犯;往大的方向看,如果被他人無故污蔑、詆毀,則可能會對同學的日常生活甚至心理健康帶來影響,從影響行為上看,這也是對同學名譽的一種侵犯。我們從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侵犯程度,學生的防御、維權以及反抗的方式和行為都不一樣,簡而言之,就是過程的繁瑣程度不同。對于能力差異有別的學生來講,各自思考的高度和深度自然也不一樣,因此,教師可以讓同一個層次群體的學生通過結對方式來討論學習。

3.針對訓練,鞏固知識

當學生吸收了基礎知識,進行了知識討論后,基本已對教材內容有了一定程度的認知,那么,教師就要進入分層教學的第三個環節——針對訓練,鞏固知識。這一環節的主要教學任務就是設計并安排符合各個學習群體特征的練習,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比如,《敬人者人恒敬之》一課,關于“平等”“人格平等”“法律平等”“平等和尊重別人的關系”這些話題的練習形式,可以是較為簡單的填空題、選擇題;可以是較為復雜的簡單題、材料分析題;還可以是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課題調研題,等等。教師應當根據不同群體學生的接受能力來設計不同難度的題目,并有針對性地讓學生來完成,進而鞏固知識。在分發對應練習之前,教師要明確“各個學習群體所需鞏固和強化的能力是什么”“通過哪些形式的訓練才能達到這個最終目的”,唯有以結果為導向來反推過程,才能保證學生所得到的訓練是合理有效的。

4.總結點撥,分享共促

分層教學的第四個環節——總結點撥,分享共促。我在開篇時就提到,教師在開展分層教學時,所要秉承的原則之一就是“協調統一,互促共進”,這就意味著教師要做好過程的把控和監管。比如,當學生進入分層討論環節時,教師要觀察、旁聽、筆錄,當發現學生的學習軌跡發生偏差時,應及時給予提醒和糾正。當教師發現能力一般的學生群提前完成了學習任務,且完成得非常好時,教師可試著提高教學難度,在過程中發現學生可接受的程度,進而為下一次的分層教學做好準備。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做到適當、適度地點撥。但最為重要的是,當各個學習群體都完成了學習任務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懂得分享,比如,基礎組的學生分享一些豐富而詳細的基礎知識,這有利于提高組學生夯實基礎;提高組的學生可分享一些廣泛而多元的提高知識,這有利于基礎組學生拓寬視野??傊?,要形成一個彼此分享、相互促進的良好學習氛圍。

分層教學的指導精神源于“因材施教”,它強調教師的教學活動應基于每一個受眾群體的特殊性來開展相對應的方式。從學科的角度來看,初中思想政治除了向學生介紹與普及最基本的政治常識外,也著力于從思想精神層面去塑造學生的道德品質。值得注意的是,我在這篇文章里所談論的分層教學是在同一個班級里,而不是在同一個年級里,即教師在實施分層教學時,其受眾群體仍然是整個班級,因此,教師要兼顧好“匹配能力,有的放矢”與“協調統一,互促共進”這兩種組織原則,幫助學生更好地扎實知識與提升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強.淺析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新課程(下旬),2014(6).

[2]董慶芝.淺析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構建[J].考試周刊,2015(19).

猜你喜歡
初中政治分層教學有效教學
淺談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初中政治課的“激趣”研究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如何通過分層教學打造高中化學高效課堂
芻議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中的研究
分層教學,兼顧全體
加快中職會計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有效性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