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戰略下知識產權保護的中國選擇

2017-02-20 18:42吳漢東
人民論壇 2017年3期
關鍵詞:國際經貿知識產權一帶

【摘要】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制度創建與和諧發展,知識產權制度必須隨之跟進,與之保障,進而致力于建構更加公平、合理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新秩序,實現知識產權區域一體化的制度創新。

【關鍵詞】“一帶一路” 知識產權 制度創新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和發展,以自由貿易協定為主要形式的區域經濟一體化逐漸成為當前世界經貿發展的新趨勢。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作為當今國際經貿領域的“標配”,呈現出以雙邊或多邊協定(plurilateral agreement)的方式來謀求高水平、高標準保護的新特征。在此背景之下,我國“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既是順應區域經濟一體化新趨勢的“中國表達”,也是建構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新動態的“中國主張”。質言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制度創建和和諧發展,知識產權制度必須隨之跟進,與之保障,進而致力于建構更加公平、合理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新秩序,實現知識產權區域一體化的制度創新。

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需因地制宜地提出和發展我國知識產權貿易往來的戰略部署

回顧我國“絲綢之路”的輝煌歷史,可以發現絲綢作為主要的貨物商品,詮釋了農耕文明時期國際經貿往來的傳統形式;立足我國“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不難看出知識產權作為重要的制度產物,正代表著知識經濟時代國際經貿往來的現代配置。由此可見,對“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內涵解讀,需要將其置于國際經貿體制的發展背景之下。

國際貿易體制與知識產權國際保護規則的關聯性適用,是以世界貿易組織(WTO)通過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為起點。在此之前,知識產權國際保護與國際貿易是由兩個不同的國際法律體系分別加以處理,知識產權國際保護主要以智力創造領域為其活動空間,與國際貿易并無直接關聯。自WTO成立與《知識產權協定》生效以后,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與國際貿易體制之間相互確立起實體性與程序性規范一體化的“棘齒機制”。在后TRIPS時代,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縱深發展,以及WTO多哈回合談判的逐漸停滯,以美國為主導的發達國家并沒有停止其知識產權擴張保護的態勢,而是通過擱置多邊貿易談判的形式,轉而采用平臺轉移(Forum Shifting)的方式,來運用一系列雙邊和諸邊談判的形式來推行區域化自由貿易的新體制,以不斷推行高水平、高標準的知識產權保護。以美國為主導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TTIP)的談判和發展,就是上述國際經貿體制發展的實踐體現。質言之,以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為后盾的國際經貿體制,已經不僅成為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而且成為謀求國際經貿利益的有力武器。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新常態的發展時期,從表面上看是經濟增長減速換擋,但是從本質上則是發展動力的轉換和重塑,經濟增長將會更多地依賴科學技術的進步。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既是我國全面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優化升級,也是我國積極參加國際經貿往來的戰略部署。我國“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核心思路是共商、共建和共享?!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多為新興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其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強,且經濟發展普遍處于上升期,人口總數與經濟總量分別占全球的63%和29%,現有發展規模與未來增長潛力都相當大??梢灶A期,“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實施將惠及東亞、南亞、中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利于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和諧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沿線國家的知識產權環境也存在著較大差異,知識產權的保護水平不高,且在很大程度上參差不齊??梢园l現,“一帶一路”戰略所涉及的沿線國家內部之間、相關國家與美國等發達國家之間勢必存在著知識產權貿易往來的利益沖突和貿易風險。因此,在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國際經貿體制的實踐發展,因地制宜地提出和發展我國知識產權貿易往來的戰略部署。

“一帶一路”的目標構想與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中國選擇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既代表著我國順應區域經濟一體化,實施和平發展“走出去”戰略的“中國立場”,也表明我國積極應對國際經貿規則新變化,促進創新發展“走上去”戰略的“中國追求”。

一方面,“一帶一路”戰略是和平發展的“走出去”戰略?!耙粠б宦贰睉鹇詷嬒氲奶岢?,充分表明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調整。自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初步形成了與國際經貿規則的全面對接。應該說,經過三十多年的對外開放,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吸引外資最多、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時至今日,在“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指引下,我們在高質量地引進技術和大規模引進資本的同時,更需要積極主動地實施和平發展的“走出去”戰略。中國對外開放抑或國際經貿交往的前提,即是相互尊重各國的知識產權,從而在此基礎上進行經濟、貿易、文化的交往。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的擁有量決定了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以及綜合實力。上世紀末以來,以微軟、英特爾、IBM為代表的知識經濟產業以它新的觀念、新的姿態和巨大的威力沖擊著輝煌兩百年的工業經濟社會。而新世紀開啟之后,以華為、中鐵為代表,中國企業以知識產權為支撐,實施對外開放格局中的“走出去”戰略。此外,從全球貿易結構的發展變化來看,全球貿易更多地呈現出區域貿易的新特征,并基本形成了以美國、德國和中國為核心的北美、歐洲和亞洲價值鏈“三足鼎立”的格局。因此,考慮到我國對外經貿結構的合理優化和區域性發展,我國和平發展的“走出去”戰略,必然是以尊重和保護各國的知識產權為先導,以“一帶一路”戰略為契機,積極推進立足于我國區域化發展的對外開放新格局,走互利、共贏、創新、和平的發展道路。

另一方面,“一帶一路”戰略是創新發展的“走上去”戰略。在當下國際經貿格局的發展變化中,中國商品、中國服務要走出國門,走向國際經貿競爭的關鍵領域和市場前沿,這即是立足本土創新發展的“走上去”戰略??梢哉f,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指引下,我國創新發展的“走上去”戰略,不是在國際制造業的中低端徘徊,不是低科技含量和低附加值的規模輸出,而應是立足于經濟新常態下的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進而有效降低經濟發展與資源消耗之間的關聯程度,不斷推進知識產權創新驅動發展的引領效應,大力提升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經濟貢獻率。知識產權制度是創新發展的制度支撐和法律保障,有著激勵和保護知識創新、促進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功能。經濟新常態下創新發展的“走上去”戰略的基本要求則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應該主要來源于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的方式需要進行結構性的升級和變革。由此可見,我國創新發展的“走上去”戰略,就是以知識產權驅動創新發展,以創新發展引領產業經濟的升級和變革。

“一帶一路”的戰略推進與知識產權區域制度建構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既是我國政府主張合作發展的國際戰略,也是經濟新常態和創新發展的本土戰略。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指引下,我國既需要積極推進知識產權區域制度創建的國際戰略,又需要不斷發展知識產權本土制度創新的國內戰略。

對于區域知識產權一體化的國際戰略而言,“一帶一路”戰略的有效實施,不僅將會影響知識產權國際保護規則的變化和發展,而且能夠有效推進沿線地區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其具體實施的重點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堅持區域知識產權制度先行。應對“一帶一路”的知識產權風險和沖突,其法律保障即是構建知識產權事業共同體,實現區域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因此,我國應以政治互信、經濟互利、文化包容為基礎,團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致力于知識產權保護,并以“一帶一路”為依托促進區域知識產權一體化的制度建設。

二是加強知識產權的國際對話?!耙粠б宦贰苯涃Q區中各國知識產權產業、制度、文化等存在差異性,區域性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實現應當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區域內各國際組織的作用,弱化發達國家之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部分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矛盾,不斷促進區域制度一體化的實現。我國應以“一帶一路”經貿區為陣地,推動更加公平、全面的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體制的形成,提升中國以及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知識產權保護中的話語權。

三是發揮國內、國際雙向促進作用。區域知識產權一體化的形成和發展,不僅需要所涉區域內各國之間的制度協商,也需要各國國內法律制度的適當調整。一方面,我國應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沿線的自由貿易區建設,主動發揮區域知識產權一體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積極構建以知識產權保護為核心的區域貿易實施規則,不斷推動我國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中成熟的法律上升為國際經貿領域的規則;另一方面,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應當從基本國情出發,通過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政策導向的調整,來制定合理的以知識產權為導向的公共政策體系,在促進產業發展的同時,兼顧對傳統文化、公共健康等利益分享機制的維護。

對于區域知識產權一體化的國內戰略而言,“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會帶動“東部率先發展”“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國家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逐漸解決和改善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非均衡化的問題和不足。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指引下,我們需要不斷通過知識創新和創新發展,助推中國創造、中國品牌、中國文化、中國標準走出國門,在國際產業合作和貿易往來過程中形成核心的知識產權競爭優勢。對此,我國區域知識產權一體化的發展應當注重以下內容:一是推動區域性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協調發展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應有內容。當前,我國正處于自貿試驗區加速擴容的重要建設時期,應充分加強區域間經濟、文化、科技的交流與合作,不斷發揮區域中心創新發展的引領和輻射作用,不斷優化不同區域之間的產業結構,進而形成區域間相互支撐的產業發展態勢,實現區域間文化、科技、經濟的全面發展。

二是促進區域間生產要素均衡配置。受制于區域發展的差異性,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在生產要素,尤其是在知識產權擁有量上呈遞減狀態。對此,我國應結合西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點貿易伙伴國的產業結構、市場需求、消費能力確定西部對外開放城市的貿易重點,增加國家隊相關領域科技、資金等生產要素的投入;充分發揮中部城市的區位優勢,促進我國傳統制造業和加工業的優化和升級;切實發揮東部創新發展的引領和帶動效應,加快占領“一帶一路”經貿區內科技、文化產業的制高點。

三是成就各區域產業的優化升級。我國應將東部區域構建為重要的信息、資源、資金、技術平臺,為中部與西部地區的發展提供支撐,進而將東部地區打造為促進全國經濟結構轉型的發展引擎;加大對中部、西部基礎設施建設、教育、科技的投入,為中部、西部的經濟結構轉型提供支撐;不斷擴大和深化區域開放的廣度和深度,積極提升“一帶一路”國際對口開放城市間的經貿合作層次,實現我國各區域的協調發展和創新發展。

總之,在“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指引下,我國既需要順應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國際經貿規則的新發展,不斷推進和平發展“走出去”戰略的有效實施;也需要密切關注本國制度的創新和發展,不斷提升自身的科技創新力、產業發展力和品牌影響力,以助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現。

(作者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資深教授、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

【參考文獻】

①吳漢東:《經濟新常態下知識產權的創新、驅動與發展》,《法學》,2016年第7期。

②鞠建東:《全球貿易新結構:中美德主導》,《中國經濟導報》,2016 年9 月10日。

責編/宋睿宸 美編/王夢雅

猜你喜歡
國際經貿知識產權一帶
論比例原則在知識產權損害賠償中的適用
保護知識產權 激發創新動能
2019年度PALM展參展商獲取知識產權優勝獎獲獎單位名單
中國知識產權量質齊升
“一帶一路”:大美友邦
重慶在“一帶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慶與“一帶一路”的緣分
論國際經貿與商務環境下的跨文化溝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