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組合作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有效路徑

2017-02-22 20:21曹立春
文教資料 2016年26期
關鍵詞:初中班級管理有效路徑小組合作

曹立春

摘 ? ?要: 文章提出在初中班級管理中,小組合作運用的有效路徑主要有科學組建異質合作小組、構建小組合作的多元評價體系、制定完善的小組合作的班規與考核量化細則等。

關鍵詞: 小組合作 ? ?初中班級管理 ? ?有效路徑

中學新課改強調合作、探究式管理及學習形態與方法。在此背景下,班主任須更新管理理念,重視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意識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班級管理。為此,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被越來越多的班主任運用于班級管理中。然個別班級管理者由于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理念領會不夠深刻,在實際操作中急于求成,重形式輕內容,致使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筆者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出一條小組合作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有效途徑。

一、科學組建異質合作小組

小組是小組合作的基本活動單元,是班級管理的直接對象。因此小組成員的構成、小組長的選拔、小組成員分工將直接影響小組合作的成效。

1.組建科學合理的合作小組。

組建科學合理的合作小組,是提高合作效率與實現目標的關鍵所在。根據班級總人數,組規模五至六人的標準,本著“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綜合考慮學生的成績、性別、個性特點、思維方式、能力傾向等因素,將學生平時各方面的綜合表現劃分好、中、差三個等級,把三個等級的學生平均分配到各組。這樣各組之間的實力水平基本持平,且組內成員間具有相互合作的個性基礎,有利于鼓勵組員主動參與班級管理,形成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良好氛圍,促進人人進步。

2.精挑細選小組長。

優秀的小組長,是開展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有力保證。作為管理者,小組長最好是由責任心、組織協調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成績等方面都相對突出的同學擔任。然在初中生中,這樣較為全面的人才畢竟少數,因此,在推選時,小組成員應從客觀實際出發選出最能帶領自己成長的人,或許只有一個突出優點,或許各方面比較均衡。這樣推選出的小組長,易得到組內成員的信任與支持,便于組長樹立威信,有利于管理小組,在組內形成相互幫助、相互鼓勵、相互監督、相互督促的團隊精神,在與他組展開競爭時更能發揮集體的力量、啟動集體的智慧,使小組立于不敗之地。

3.小組成員分工明確,角色定位清晰。

小組成員明確的分工,清晰的角色定位是小組成功開展合作的必備條件。小組合作是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著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為此,要在小組內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氛圍,每位成員都應該根據自己的優勢承擔不同任務,扮演不同的角色,調動全體成員參與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本著“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則,細化任務分工,明確角色定位。小組內部可以設組長、學習指導員、紀律委員、各學科組長等崗位,每位成員可以根據自己的所長與實際需要身兼幾職,但每位成員至少擔任一項職務。因而每位成員既清晰工作任務,又實現個人價值,從而有利于成員間的相互配合。組內成員人人管事,人人被管,互相協作,共同成長。

二、構建小組合作的多元評價體系

公正合理地評價可以促進班級小組合作的積極開展、良性運作,提高小組合作的質量。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必須變革單純依據學習成績與紀律表現評價體系,構建小組合作的多元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評價內容多元化。

新課標倡導發展性評價,將著眼點放在學生的未來。因此,評價要強調內容多元化,既包括一般性發展目標,又包括學科學習目標一般性發展目標,包括道德品質、學習能力、交流合作等;學科學習目標體現在各科課程標準中。各學科的評價要依據本學科的《標準》,要涵蓋學科素養各個方面的內容,既要考查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概念與事實的理解,又要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學習方法與技能、學習的行為習慣和思維的創新等方面的變化發展。

2.評價方式多元化。

小組合作的評價應著重考察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尊重和保護學生自主合作、大膽探究的積極性。因此小組合作的評價方式應該追求多元化,將學生自評、組長評價、組內互評、組際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納入評價體系之中,多角度鼓勵督促幫助每位同學,使其主動展示自我、積極參與小組合作。

3.評價主體多元化。

新課程評價改革強調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要求評價主體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改變單一的教師評價學生狀況,將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評價相結合。在擴展評價主體的同時,重視評價的主客體之間的互動。學生可以就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結果發表不同的看法,在平等的互動中關注被評價者發展的需要。

4.評價過程動態化,注重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

新課標強調學生的發展性,意味著對學生的評價不僅關心學生成長能夠達到的水平與等級,更要關注學生日常學習的表現,這就要求在對學生評價時,強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強調動態與靜態的結合,且側重對學生綜合能力形成過程的監控評價。因此,要對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反映出來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進行評價。

5.評價結果人性化、發展化。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對小組與成員的評價結果,如果再像以前那樣采用嚴格的分數或評判式評語,將嚴重束縛學生參與合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不利于學生成長。因此,可以將學生的表現劃分為優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個等級,實行等級制度,且在一定期間內給綜合評價待合格的同學復評的機會。在給學生打評語時,必須堅持正向引導、肯定學生的優勢與特長,提倡個性化和鼓勵性評語,進行發展性評價。

三、制定完善的小組合作的班規與考核量化細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完善的小組合作的班規與考核量化細則,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每位學生參與合作與自主學習的熱情,幫助大家養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真正實現全班同學自主學習、自主管理,有利于形成積極向上的班風和學風。

1.發揮集體智慧,制定班級公約。

初中生,心理上渴望獨立。班主任要充分利用這一心理現象,制定班級公約時,充分放權給學生,發揮集體智慧,讓班規在思想的碰撞中誕生。班規的制定,要求全體學生集體討論,且要符合全體學生的意愿。這樣既能挖掘班級每位同學的自我管理潛能,又能有效地提高其遵守班級公約的自覺性。小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結合小組實際,圍繞班級公約制定相應的小組條約,約束小組成員自覺遵守。于是,在班級管理方面,就構成了一張“法”中有“規”,“規”中有“約”,相互約束的“法”網。因此,在小組合作的班級管理中,做到了有“法”可依,做到了“公正、公平、合理、信服”地處理問題。這樣班內的違紀現象才會明顯減少,有效促進良好班風、學風的形成。

2.制定考核內容與量化細則。

為保障組內合作與組間競爭的有序性,在班級公約的基礎上,必須要制定具體的考核內容與量化細則。在學生的學習、紀律、勞動、衛生、活動等方面確定考核內容,但一定要遵循“最近發展區”原則,讓學生通過努力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對考核內容制定考核細則,細則要全面、細致,既要注重學習,又要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這樣小組各崗位上的負責人才會按照考核內容與細則對成員進行督促,使其努力做到最好,力爭小組的整體成績在班內名列第一??己耸且粋€動態的過程,為此,我們可以一節一評比、一周一小結、一月一總結,評出本節課、本周、本月表現優秀與不夠優秀的小組,激勵優秀小組更努力,鼓勵不夠優秀的小組積極查找原因努力追趕,力爭本組在下次評比中有所進步。

在班級管理中,小組合作的應用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了學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合作意識,提升了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挖掘了學生的潛能,有效促進了全體學生全面成長。但在實踐中,對班主任來講,小組合作班級管理模式仍是個重大課題,還有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付紅.班級小組合作管理模式的實踐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7(1):21-24.

[2]黃冬元.小組合作讓班級管理柳暗花明[J].中學教學參考,2015,(8):103-104.

[3]吳克紅.小組合作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3,(10):27-28.

猜你喜歡
初中班級管理有效路徑小組合作
財經類高職院?!罢n證融合”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有效路徑探析
初中班級管理中應處處彰顯公平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