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硬化結節CT與核磁共振成像的臨床研究

2017-02-23 14:23程愛國顧太富尹建華
醫學信息 2016年35期
關鍵詞:核磁共振成像

程愛國 顧太富 尹建華

摘要:目的 探究CT與核磁共振成像診斷肝硬化結節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就診的60例疑似肝硬化結節患者,先后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與CT對患者進行診斷,對比兩種診斷方法的臨床診斷結果,并對其臨床診斷效果進行探究,分析兩種診斷方法的特異性、準確性與敏感性。結果 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診斷的敏感性為50.63%,準確性為81.13%,特異性為51.22%;采用CT診斷的敏感性為51.85%,準確性為79.25%,特異性為53.85%。兩組數據相差較小,數據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于肝硬化結節患者的診斷中,CT與核磁共振成像的診斷效果均較佳,差異不明顯。

關鍵詞:核磁共振成像;CT;肝硬化結節

肝硬化結節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是指由患者體內纖維組織包繞的再生結節引起的肝臟結構的廣泛破壞,對患者身體的影響較大,應進行及時診斷治療[1]。因為病情的診斷會關系到后期的治療,因此診斷的準確性尤為重要,為避免誤診和漏診,為患者提供合適的治療方案,應積極尋求提高該疾病診斷率的方法[2]。臨床上診斷肝硬化結節的手段主要有核磁共振成像以及CT等兩種方式,本研究特以曾在我院就診,并采用核磁共振成像和CT進行檢查的60例疑似肝硬化結節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兩種診斷方法對于肝硬化結節的診斷效果,得出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就診的疑似肝硬化結節患者60例,其中男患者30例,女患者30例;患者年齡為32~68歲,平均年齡(40.35±2.34)歲;患者病程為8個月~4年,平均病程為(2.56±0.53)年?;颊呔鶡o其他干擾疾病。

1.2方法

1.2.1核磁共振成像診斷 先采用飛利浦1.5T掃描儀對患者進行掃描,先進行MRI平掃操作,再進行動態圖像增強掃描操作,具體操作方法為:采用T1WI、T2WI進行平掃,層間距定為1 mm,層厚可定在8~10 mm,矩陣可為512×512,同時,可將視野范圍設為42 cm×52 cm。采用常規的SE/FSE自旋回波序列來進行動態增強掃描操作,TE為6 ms,TR為145 ms,層厚可定為8~10 mm。

1.2.2 CT診斷 采用飛利浦MX-8000螺旋掃描儀對患者進行掃描,先進行平掃操作,再進行雙期動態增強掃描,螺距可定為1~1.5 cm,層厚可定為0.625 mm。將劑量1.5~2.0 ml/kg的非離子型造影劑從患者肘靜脈注射入體內,注射速度可定為3 ml/s,動脈期可定為2~30 s,門脈期可定為60~85 s,平衡期可定為180~240 s,可根據增強情況來確定延長的時間。

1.3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分別采用核磁共振成像進行檢測與CT進行檢測的結果,將其進行對比,分析兩種診斷方式的特異性、準確性與敏感性等。

1.4統計學方法 將本次研究中所獲得的數據采用 SPSS 16.0統計軟件來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可采用(x±s)表示,并采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可采用χ2進行檢驗;當P<0.05時,可視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病理診斷結果 經病理證實,肝硬化結節患者為53例,正?;颊邽?例。

2.2核磁共振成像檢測結果 60例肝硬化結節患者中,肝硬化結節直徑范圍為6.23~22.14 mm。RN患者例數為19例,約占31.67%,肝硬化結節直徑<10 mm,T1WI、T2WI信號均勻患者例數為11例,約占18.33%;T2WI信號偏低患者8例,占13.33%。DN患者例數為24例,約占40.00%,肝硬化結節直徑3~10 mm,T2WI信號高于T1WI;SHCC患者10例,約占16.67%,直徑>10 mm,其中T1信號低患者20例,信號相等患者6例,信號高患者4例;T2高信號患者27例,低信號患者3例。

2.3 CT診斷結果 60例肝硬化結節患者中,尾葉大于正常肝臟患者16例,尾葉小于正常肝臟患者26例,左葉整體小于正常肝臟患者31例,右葉大于正常肝臟患者11例。

2.4兩種診斷結果比較 核磁共振成像與CT檢測對于肝硬化結節患者的診斷敏感性,準確性與特異性數據相差不大,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肝硬化結節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慢性疾病,該疾病高發于中老年患者,在發病初期,男性患者會表現為睪丸萎縮、女性患者會出現乳房脹痛等,同時還會引發肝區隱痛,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3]。

臨床上對肝硬化結節患者的常用方法主要有核磁共振成像和CT兩種。核磁共振成像是根據核磁共振的原理,通過外加梯度磁場檢測所發射出的電磁波,將物體內部的結構圖像繪制出來,這種技術被廣泛應用于人體內部結構的圖像繪制,用于診斷多種疾病的治療,肝硬化結節就是較為典型的一種。采用掃描儀將電磁波射過人體內,對人體內的結構進行掃描和觀測,從而發現異常結構的存在,例如結石、腫瘤等,具有較好的診斷效果[4]。CT也是較為常見的一種診斷方法,應用血管內對比劑的掃描是CT掃描技術之一,具體操作是將含碘有機化合物即造影劑經患者靜脈注入體內,在進行增強掃描操作時,可快速靜脈注射1.5~2.0 ml/kg 60%泛影葡胺,將血液中含碘量控制在一定水平內,這樣能使器官和病灶影像增強而顯示更清楚。肝硬化結節在核磁共振成像與CT檢查診斷中的獨立性預測指標為門靜脈高壓以及肝實質異常,除此之外,核磁共振成像診斷的獨立性指標結節性肝表面,CT診斷的獨立性指標還有肝邊緣變鈍[5]。兩種診斷方法的效果相當,也各占優勢,當單獨采用其中一種方法進行診斷時,其診斷結果均具有一些不足之處,但兩種診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互補的效果,因此有相關學者提出,將兩種方法相結合對肝硬化結節進行診斷,可將診斷的準確性明顯提高。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診斷的敏感性為50.63%,準確性為81.13%,特異性為51.22%;采用CT診斷的敏感性為51.85%,準確性為79.25%,特異性為53.85%。兩組間數據差異較小,不存在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核磁共振成像與CT對于肝硬化結節均有較好的診斷效果,兩種診斷方法效果差異不大,將兩種診斷方式相結合,可提高肝硬化結節的診斷準確率。

參考文獻:

[1]宋傳東,金曉霞.肝硬化結節中CT與磁共振成像分析結果的對比[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4):128.

[2]招春堂.肝硬化結節CT與核磁共振成像臨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04):54-55.

[3]姚靈生.肝硬化結節CT與MRI成像臨床分析[J].影像技術,2015,03:38-39.

[4]馬龔寶.肝硬化結節CT與核磁共振成像臨床分析[J].影像技術,2015,05:51-52.

[5]劉建軍.CT與MRI聯合診斷肝硬化結節應用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30):40-41.

編輯/羅茗柯

猜你喜歡
核磁共振成像
MRI與顱腦CT在老年多發性腦梗死診斷中對比研究
CT及MRI診斷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價值
超導磁共振與多層螺旋CT對診斷股骨頭壞死效果比較分析
脊柱損傷的比較影像學及臨床應用
16例多系統腦萎縮的臨床與MRI分析
MRI評估新生兒窒息后腦損傷及預后的應用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