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截石位在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中的應用及配合

2017-02-23 14:34郭水華
醫學信息 2016年35期
關鍵詞:腹腔鏡

郭水華

摘要:目的 探討截石位對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并發癥的影響,總結體位配合體會,對傳統截石位的擺放方法進行改良。方法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的患者8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對照組術中采用傳統截石位,觀察組行改良截石位,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患者舒適度及手術醫生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較對照組在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上有明顯改善,并且觀察組患者舒適度和手術醫生滿意度也高于對照組。結論 改良截石位既不影響術中醫師的操作,又可以按人體力學的要求安置患者,從而有效預防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體位舒適度,提高腹腔鏡手術安全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改良截石位;腹腔鏡;宮頸癌根治術;配合體會

宮頸癌是婦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1],在婦科癌瘤中,其發生率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嚴重威脅廣大婦女的身心健康,是發展中國家癌癥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早期宮頸癌首選手術治療,隨著微創技術發發展,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手術出血少、術后病率低及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已經廣泛應用于婦科良性腫瘤及不孕癥等的診治[2]。截石位是婦科腹腔鏡手術最常用的體位,而傳統截石位易導致腓總神經損傷及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為此,我們對傳統截石位擺放方法進行了改良,并對85例截石位下行腹腔鏡宮頸癌根治術的患者進行傳統與改良方法的對比觀察,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F將結果及配合體會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取該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84例行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的患者,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各42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6~68歲。觀察組患者年齡35~67歲。納入標準:術前患者均無小腿疼痛以及血栓發生,所有患者均在全麻氣管插管下行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平均手術時間140 min。兩組患者的年齡構成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術中采用傳統截石位,觀察組術中行改良截石位。

1.2.1對照組 患者采用傳統截石位[3]?;颊哐雠P于手術臺,行靜脈穿刺及氣管插管全麻后,將支腿架安裝固定在手術臺上,根據患者身高調整腳架的高度,以患者腘窩的自然彎曲下垂為準,腳架關節端置于腘窩處,使患者下肢呈髖關節屈曲90°,外展寬度為生理跨度45°。

1.2.2觀察組 患者采用改良截石位。先在患者上肢建立靜脈通路,在全麻氣管插管前,協助患者將臀部移至背板下沿10cm,安放好腳架,在腿托上加棉墊襯墊,腳架應與床傾斜成30°角,高度為患者大腿長度的2/3,同時應使腿托處于水平位。讓患者先感受腳架的高度,并詢問患者的舒適度,根據患者的反饋對腳架的高度進行微調。協助患者取仰臥位,行全麻氣管插管后,再將患者的雙腿架起、固定,松緊適宜,在患者骶尾部及腰部懸空出用薄軟墊墊實。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患者舒適度及手術醫生滿意度。將患者舒適度評定指標分為四級:I級為無不適感;Ⅱ級為輕度不適,有輕度酸痛或偶有麻木感,但能忍受;Ⅲ級為中度不適,酸痛感較重,雙下肢有麻木感;Ⅳ為有嚴重的不適感,酸痛感麻木感明顯。制定《體位配合的質量評價表》,由手術醫生對其進行評分,90分以上表示非常滿意,70~89分表示比較滿意,69分以下表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

1.4統計學處理 用SPSS19.0軟件對監測收集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表示,采用χ2檢驗,經統計計算為P<0.05,則表明兩組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手術醫生滿意度 觀察組手術醫生滿意度95.2%(40/42)明顯高于對照組66.7%(28/42),P<0.05存在差異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患者舒適度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24 h舒適度,結果發現,觀察組舒適度較對照組更加明顯,見表2。

2.3患者術后并發癥 隨訪兩患者的術后72 h并發癥是否存在下肢疼痛、麻木及血壓等的變化,結果發現兩組患者均未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嚴重并發癥;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11.9%(5/42)明顯比對照組54.8%(23/42)低(P<0.05),見表3。

3討論

早期宮頸癌一直以行開腹手術治療為主,近年來腹腔鏡技術發展迅猛,運用于絕大部分的婦科手術,以致腹腔鏡下手術逐漸替代了開腹手術,相關文獻報道,雖腹腔手術時間長于開腹手術,但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具有微創、術后恢復快的優點[4]。手術體位是患者為適應醫療需要所采取的一種強迫姿勢。在病情允許的條件下,增加患者的舒適程度,減少醫源性損傷,是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的具體體現之一。手術體位既要保證能充分暴露手術野,使手術能順利進行,又要照顧到患者的正常呼吸和循環功能,避免因肢體的關節和神經以及局部組織受壓而導致術后并發癥。

下肢神經損傷和深靜脈血栓形成是截石位手術后嚴重并發癥[5]。傳統截石位擺放方法易導致小腿靜脈回流障礙和腓總神經壓迫,加上麻醉后患者的肌肉松弛,全身或局部失去自主能力,術后容易發生與體位擺放相關的并發癥。本研究中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醫生滿意度滿意度95.2%明顯高于對照組66.7%,觀察組患者術后24 h舒適度較對照組更加明顯,雖兩組患者術后均有出現下肢麻痹、低血壓及肩背疼痛等癥狀,但兩組患者均未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嚴重并發癥,且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11.9%明顯比對照組54.8%低,因此,改良截石位在麻醉前患者意識清醒狀態下進行體位擺放,減低因移位后引起的受力不均引起局部受壓,避開了對腘窩的壓迫,易受壓部位均加以保護,增大受力面積,防止局部組織受壓,使肢體處于功能位,可有效減少手術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術后舒適度和手術醫生的滿意度,操作簡便、省力。改良截石位的擺放方法經臨床驗證,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蘇穎然,張科靜.腹腔鏡下行子宮頸癌根治術5例[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14(3):365-366.

[2]徐金貴,金晶,忻悅,等.改良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臨床研究[J].現代實用醫學,2013,25(9):1020-1021.

[3] 魏革.手術室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38.

[4]李莉,劉志蘇,王娟.腹腔鏡與開腹宮頸癌根治術的臨床對比分析[J]. 2010,22(5):851-852.

[5]米凱,馬建中.改良支腿架在截石位手術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 2001,1:62.

編輯/丁一

猜你喜歡
腹腔鏡
致敬甘肅省腹腔鏡開展30年
腹腔鏡下胃楔形切除術治療胃間質瘤30例
旋切器在腹腔鏡下脾切除術中的應用體會
腹腔鏡技術在脾切除術中的應用
腹腔鏡肝切除術中出血的預防及處理
完全腹腔鏡肝切除術中出血的控制與處理
腹腔鏡在普外急腹癥治療中的應用研究
關于《腹腔鏡用穿刺器》行業標準的若干思考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并發癥防治
521 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腹腔鏡探查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