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中切除的臨床療效觀察

2017-02-27 09:00霍麗嫵
醫學信息 2016年31期
關鍵詞:切除術妊娠子宮肌瘤

霍麗嫵

摘要:目的 觀察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中切除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行剖宮產的96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臨床資料,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8例患者。對照組患者單純實施剖宮產手術,觀察組患者剖宮產術中實施子宮肌瘤切除術,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療效。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出血量、術后宮縮使用量感染率、惡露時間、產后使用宮縮素量與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子宮肌瘤切除率為100%;觀察組患者感染率為4.16%,對照組患者產后感染率為6.2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中切除安全可靠,準確把握手術適應證,可明顯降低二次手術的風險。

關鍵詞:妊娠;子宮肌瘤;剖宮產;切除術

近年來高齡分娩產婦不斷增加,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產婦發生率也不斷升高,嚴重影響產婦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妊娠期患者子宮血液供應豐富,所以子宮肌瘤在體內出現呈不斷增大的趨勢。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會對妊娠結局產生不良影響,在剖宮產術中行肌瘤切除可以避免二次手術的風險,有效預防子宮肌瘤的變性,并避免了子宮肌瘤對分娩后子宮收縮的影響[1]。但是手術的安全性、有效性存在爭議。本文作者結合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行剖宮產的96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臨床資料,觀察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中切除的臨床療效?,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行剖宮產的96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臨床資料,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8例患者。對照組48例產婦年齡24~36歲,平均年齡(26.21±4.08)歲;孕周37~41 w,平均孕周(38.12±1.33)w;初產婦32例,經產婦16例;單發肌瘤40例,多發肌瘤8例;肌瘤直接3~11 cm,平均直徑(6.45±2.73)cm。觀察組48例產婦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25.86±3.43)歲;孕周36~41 w,平均孕周(37.78±1.23)w;初產婦35例,經產婦13例;單發肌瘤38例,多發肌瘤10例;肌瘤直接3~10 cm,平均直徑(5.82±1.92)cm。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產次等基礎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單純行剖宮產,在手術前30 min行硬膜外麻醉,在麻醉起效后行腹部橫切口,暴露子宮后于子宮下段行切口進行剖宮產,在胎兒順利娩出后,向子宮內注射20U宮縮素,并給予500 ml氯化鈉和20U宮縮素靜脈滴注,進行常規手術切口縫合。

1.2.2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行剖宮產術后,進行子宮探查,確定子宮肌瘤準確位置,使用甲硝唑溶液沖洗子宮,然后進行子宮肌瘤切除術。子宮肌瘤壁處于肌壁之間,并直徑大于6 cm時,在肌瘤底部和周圍注射宮縮素10U和10 ml生理鹽水后切除肌瘤,沖洗子宮后進行縫合[2]。

1.3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0.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采用χ2進行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臨床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手術時間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出血量、惡露時間、產后使用宮縮素量與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子宮肌瘤切除率為100%,見表1。

2.2對比術后感染發生率 觀察組患者感染率為4.16%,對照組患者產后感染率為6.2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產婦是妊娠常見合并癥,尤其是隨著高齡產婦的增多,其發病率不斷上升。臨床為了避免因各種因素帶來的對孕婦或胎兒經陰道分娩的不利因素,使母子安全,必要時需進行剖宮產手術。由于子宮肌瘤位于黏膜下,會使官腔變形,引起胎位異常,在分娩過程中導致難產,容易產生宮縮乏力情況,嚴重威脅產婦和胎兒的安全[3]。尤其是肌瘤病情較嚴重的患者,陰道分娩風險較大,臨床多采用剖宮產,但是是否聯合進行子宮剔除術,存在較大的爭議。傳統的醫學模式,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剖宮產術后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是禁忌手術,手術安全得不到保障,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發展,剖宮產術中切除子宮肌瘤手術安全性已經可以滿足臨床需要[4]。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明顯高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出血量、術后宮縮使用量感染率、惡露時間、產后使用宮縮素量與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子宮肌瘤切除率為100%;觀察組患者感染率為4.16%,對照組患者產后感染率為6.2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剖宮產術后行子宮肌瘤切除術安全有效,切除率高,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無明顯影響,具有臨床推廣的重要意義。與此同時,剖宮產術中行子宮肌瘤切除術,避免了二次手術,有效預防了子宮肌瘤的變性,改善了產婦的預后效果。在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中切除,臨床應該正確把握適應證,并積極做好對新生兒、產婦的搶救準備工作。同時手術過程中嚴格執行手術操作要求,盡量縮短手術時間,術后注意觀察出血量,有效保證手術的安全性[5]。

總而言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中切除術安全有效,術后并發癥低,并且有效避免了二次手術對患者的創傷和風險,有效預防了肌瘤的變性,保證了患者的長期預后效果。所以,臨床選擇手術方式,應該在保證母嬰的安全下,依據肌瘤大小、位置等具體情況,積極進行剖宮產術中子宮肌瘤切除術,規避二次手術風險。

參考文獻:

[1]鐘珊珊.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中肌瘤剔除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2):44-46.

[2]于慧.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剖宮產56例臨床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20):322-325.

[3]周秀蘭,王雪莉,馮燕豫.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可行性探討[J].中外醫療,2010,29(9):467-469.

[4]盧玉蓮.剖宮產術中行子宮肌瘤剔除術78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24):91-92.

[5]周莉娜.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母兒結局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0):108-109.

編輯/蔡睿琳

猜你喜歡
切除術妊娠子宮肌瘤
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與傳統根治術治療結腸癌的臨床效果對比
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
研究B超在婦女子宮肌瘤鑒別診斷當中的臨床應用
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剝除術的臨床觀察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營養健康指導
高齡孕婦的妊娠結局及其分娩相關危險因素的臨床分析
不同血流阻斷法在原發性肝癌手術中的效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