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干預與健康教育在腦梗塞患者護理的應用效果評價

2017-02-27 15:04王崢
醫學信息 2016年31期
關鍵詞:心理干預腦梗塞健康教育

王崢

摘要:目的 探討心理干預與健康教育在腦梗塞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間腦梗塞患者共計80例作為此次臨床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實驗組,每組患者均為4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臨床護理,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同時實施心理干預與健康教育。觀察不同護理方案,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前、接受護理后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狀態的評分差異。結果 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前自理能力、SAS、SDS評分對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接受護理后,自理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心理干預與健康教育在腦梗塞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非常確切,對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改善心理狀態方面有重要價值,需要引起重視。

關鍵詞:腦梗塞;心理干預;健康教育;護理

腦梗塞是腦血管病癥中的常見病、多發病,致殘率高,且老年人多發,它是由于腦供血障礙引起的腦組織缺血,缺氧而發生壞死軟化形成梗塞灶的腦血管疾病。主要有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分水嶺梗死、腔隙性梗死等,前二者意識障礙一般都較輕,但病重者易導致死亡,輕者大多留有輕重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如肢體癱瘓、語言障礙、口角歪斜、大小便失禁等,給患者造成極大的精神壓力和心理障礙。臨床相關研究資料顯示:腦梗塞發病多無先兆,發病急驟,病情兇猛,對臨床治療有著非常不良的影響[1]。本病患者除生理上造成威脅外,心理上也受到了嚴重的創傷,并給臨床護理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一定的難度。為了提高對腦梗塞患者的護理效果,通過心理干預與健康教育的方式,改變患者心理狀態,對于提高綜合治療效果意義顯著。為探討心理干預與健康教育在腦梗塞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方法與價值,本次選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腦梗塞患者共計8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展開對照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腦梗塞患者共計80例作為此次臨床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實驗組,每組患者40例。對照組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齡為40~79周歲,平均年齡為(53.6±3.9)歲;實驗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為42~83周歲,平均年齡為(55.5±2.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基礎資料方面,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40例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護理方法:①密切監控相關癥狀和體征;②飲食護理 合理飲食,注意休息;③醫療護理常規,規范藥物治療。

1.2.2觀察組 觀察組40例患者在接受常規護理的同時實施心理干預與健康教育。

1.2.2.1心理干預 進行有效溝通,適時心理疏導:醫護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崇高的理想,穩定的情緒,良好的性格,敏銳的觀察,堅強的意志及善于溝通的技巧。接待患者熱情主動,態度和藹,語言親切,目光專注柔和,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真正把患者視為親人,從行動上落到實處,從而和諧了護患關系,加深了護患感情,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醫院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2],使患者對醫院和醫護人員產生信賴感。對語言不清的患者要耐心和細心,要集中精力用心傾聽,談話時保持眼神的接觸,適時的點頭、真誠親切的微笑,同時配合使用肢體語言與患者進行交流,可以幫助其消除自卑和消極心理,給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最大限度地重建患者的自信心,激發生活的動機并盡量幫助其自我能力的恢復,以便患者有充沛的精力去面對疾病?;颊呓浬鲜鰷贤ê托睦硎鑼Ш?,護患關系良好,獲安全感,不良情緒得以宣泄。

1.2.2.2指導和支持患者重建心理平衡 鼓勵患者采取有效的應對行為,當處于可控可變化的情境時,以解決問題為主要目的的應對方式比較合適。當處于無法改變的事實面前時,以調整情境為主要目的的應對方式則是較好的選擇。幫助患者分析所處的情境,認可當前情境找出負性情緒的根源,使患者自醒,接受現實,助其樹立正確的觀念,以調整自己的心態為主要方式,通過啟發、誘導、肯定改變患者心態。

1.2.2.3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成員是腦梗塞患者社會支持的主要來源,爭取家屬給予患者足夠的情感支持,使家屬對其更加重視,細心照顧,并滿足患者心理需求,使其能充分感受到家庭給予的溫暖,消除其負性情緒。同時也要教育家屬保持愉快、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情,給患者良好的心理暗示,讓其覺得自己不會成為家庭的負擔,從而主動配合治療,自覺進行肢體的功能鍛煉及語言功能的恢復訓練,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1.3觀察指標 觀察不同護理方案下,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前、接受護理后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狀態的評分差異。自理能力應用Barthel指數進行評分,評分越高代表患者自理能力越好;心理狀態應用SAS量表、SDS量表進行評分,評分越低,心理狀態越佳。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19.0版本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表示為(x±s),通過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為%,通過χ2檢驗,在P<0.05情況下認為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前自理能力、SAS、SDS評分對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接受護理后,自理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在對腦梗塞患者進行臨床治療的過程當中,患者的心理因素將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只有對患者的心理狀態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掌握患者心理狀態上的變化趨勢,才能夠使臨床護理工作的開展更具針對性,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動態且合理的調整,使患者保持一個穩定、良好的心理狀態,幫助患者盡早回到正常的社會生活當中。本次研究中發現,心理干預與健康教育的實施對腦梗死患者護理工作的開展有著非常積極地影響,護理人員必須不斷提高服務意識,轉變護理服務的工作理念,體現“患者中心”的服務思想,以科學合理的護理態度與護理行動,贏得患者及患者家屬的信任,從而更加全面的掌握患者心理狀態中的不良問題,提高護理措施的針對性。

綜合本次研究數據認為:心理干預與健康教育在腦梗塞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非常確切,對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改善心理狀態方面有重要價值,需要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1]陳連珍.品管圈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腦梗塞病人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J].求醫問藥,2011,09(5).

[2]張旋.動態系統健康教育對腦梗死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6):64-65.

編輯/羅茗柯

猜你喜歡
心理干預腦梗塞健康教育
授權理論在使用無創呼吸機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健康教育在燒傷護理中的應用
糖尿病足的預防及護理方法初步研究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塞的護理體會
舒適護理在腦梗塞患者并發癥防治中的作用
補陽還五湯治療腦梗塞恢復期患者41例
補陽還五湯聯合康復治療腦梗塞25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