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護理專業《人體機能應用基礎》整合教改探究

2017-02-27 21:11武紅霞
課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12期
關鍵詞:教改整合

【摘要】目的:探討《人體機能應用基礎》課程融合后對高職護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影響。方法:通過成立課程研發團隊,在進行充分的專業調研的基礎上,進行課程標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結果:摸索出一套適合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教學模式及適應《人體機能應用基礎》課程特點的相應的教學方法。結論:我?!度梭w機能應用基礎》課程整合教改取得了一定成績,此整合方式為護理專業其他醫學基礎課程的整合提供了一定思路。

【關鍵詞】人體機能應用基礎 ?整合 ?教改

【基金項目】校級教學改革項目:本文依托校級教學改革立項:2012LZYJ15。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5-0235-01

《人體機能應用基礎》是由傳統護理專業的基礎課程《生理學》、《生物化學》和《病理生理學》的教學內容進行精簡、融合、優化形成的一門高職護理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本課程根據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中心,結合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重組課程內容,本著合理取舍、有效整合的原則,主要介紹人體細胞的化學組成、分子結構及功能、物質代謝及其調節和細胞、器官、系統乃至整體不同水平所表現的各種正常、異常生命現象、活動規律、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人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等內容。學生通過學習該課程的相關知識,能為深入學習其它基礎醫學課程,臨床護理課程奠定厚實的基礎,為護理對象進行護理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和評價提供理論依據。

目前,國內外多數從正常、異常的角度將護理專業基礎課整合成正常人體形態結構與功能、異常人體形態結構與功能,而很少從形態與功能的角度將課程成人體形態應用基礎(正常-異常)、人體機能應用基礎(正常-異常)。這種整合的優勢是學生一入學就接觸疾病,進入工作角色,體現了知識、能力為崗位服務的課程設計理念,至今這種整合方式較為少見,整合后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做了如下工作。

一、制定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應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對課程的要求,參照職業資格標準編寫,要充分體現職業性和崗位性要求,優化教學內容,內容的選取以“必需、夠用”為度、以“正常與異常、基礎與臨床”緊密結合為序化原則,立足護理專業培養目標,體現護理專業培養特色。

《人體機能應用基礎》將《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生理學》有機融合,打破學科課程結構,淡化學科界限,重視課程及課程間的邏輯聯系和內在規律,加強課程內容的滲透和融通,以重組整合為主線,以內容綜合應用為重點。編寫課程標準時,首先由從事相應專業的專、兼職教師組成課程研發團隊,在學習高等職業教育理念的基礎上,準確理解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在對從事護理工作不同年限的畢業生進行工作需求調研的基礎上,選取教學內容,序化整合后為糖尿病病人檢查結果判斷與分析、發熱病人能量變化分析等9大模塊,37個工作任務。內容選定后,由教學經驗和專業實踐經驗豐富的課程研發團隊成員負責執筆起草。初稿完成后,聘請行業專家對課程標準初稿論證審議。

二、編寫了校本教材

在課程標準完成的基礎上,按照課程整合的思路,遵循課程標準對教學內容的要求,打破學科教材,編寫了校本教材。

(一)精選教學內容,《人體機能應用基礎》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原來的教材內容偏多,偏難,偏深,我們在編寫校本教材時,根據高職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課程標準的要求,降低了教材的難度,比如,在三大物質代謝中,簡單代謝過程,盡量不出現復雜的化學反應式,而把重點放在物質進行這種代謝有什么重要生理意義,代謝異常與疾病產的關系,通過闡述三大物質代謝的概念,過程突出本課程的基本知識、技能的學習,為學生學習臨床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學生進入臨床工作后為患者進行健康宣傳教育打下理論基礎。

(二)刪減了教學內容,編寫校本教材時,我們對原有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精簡。在闡明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基礎上,以護士資格考試以及護士的職業發展為抓手,立足護理專業培養目標,體現護理專業培養特色。例如,原生物化學中核酸的結構與功能,基因信息的傳遞與表達等相關章節,與學生高中的《生物學》教材內容是重復的,我們在編寫校本教材時簡化了重復的內容。其次,對生理、生化、病理生理中重復的內容進行整合,如《生物化學》中有血液的生化,《生理學》中有血液,《病理生理學》中有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我們把這三者內容整合為:血液的組成與理化特性、血細胞的生理,血凝與纖維蛋白溶解、血型與輸血、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既減少了課程之間的重復,提高了課堂效率,更做到了內容精煉、重點突出、機理的闡述從正常生理到異常病理變化的循序漸進的原則,易于學生接受。

(三)校本教材在每一章的前面增加了情景導入,在相關知識點增加了護資考點鏈接,在每一章的后面都有以A2型題目為主的反饋練習題。通過案例導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學生理解了本章的內容,可以為后續那種疾病的護理提供基礎理論的支撐,使基礎課程更加貼近崗位。護資考點鏈接和反饋練習題更是為學生系統化學習搭建了一“高效、自主”的學習平臺。

三、改革教學模式

《人體機能應用基礎》是以傳授基本知識、訓練基本技能為主的一門課程,在教改過程中,我們采取傳統和現代的教學手段相結合,教學模式采取“教學做”一體,通過對工作任務完成,將教學內容融入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授糖代謝時,首先導入情景,一位大媽由于地震被困于廢墟下,受條件限制,救援困難圍繞這一情景,教師提出問題:開始被困廢墟時,大媽血糖水平怎樣維持?被困廢墟15小時,大媽血糖水平怎樣維持?被困廢墟24小時,大媽血糖水平怎樣維持?56小時后大媽獲救時昏迷了,檢查結果酮癥酸中毒,為什么?問題提出后,通過網絡互動平臺,師生進行互動式教學增強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及溝通、交流能力,同時在情景植入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職業道德和職業情感的培養。

四、考核方式的改變

考核方式實行形成性考核,學生的成績由期末考試成績×70% +形成性考核×30%組成,期末考試為閉卷理論考試,形成性考核由到課率、課堂表現、單項技能考核,綜合項目考核四項內容組成,到課率規范學生的學習秩序,課堂表現考查學生在教學任務完成過程中的參與情況,單項考核旨在考查學生對臨床常用檢查項目結果的識別判斷并分析其臨床意義能力,綜合項目考核由教師設置不同背景問題,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以此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性把握和駕馭基礎知識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在考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協作精神。

我們通過對《人體機能應用基礎》的全方位鍛造,制訂科學的、切實可行的課程標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核方式,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人體機能應用基礎》在護理專業中的重要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三屆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這種整合方式促進了學生學習基礎課程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了具有寬厚扎實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并適應護理專業的發展和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端技能型護理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何月英,柯海萍等.基于工作過程的人體機能學實踐教學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3(3):94-95.

[2]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3]戴士弘.職業院校整體教改[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4]戴長蓉,鄧惠芳,吳玉斌.護理高職教育醫學基礎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施[J].護理學雜志,2008,23(21):67-68.

[5]鐘桂英,劉威等.發展性高職教育教學評價[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武紅霞(1972-),女,漢族,山東陽谷人,聊城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基礎醫學。

猜你喜歡
教改整合
虛擬機服務器在教學實踐中的探索研究
初中美術教改新思路初探
以私立華聯學院為例談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思考和構想
以私立華聯學院為例談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思考和構想
談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淺析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
記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一次歸類、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