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國際收支賬戶探究中國模式的發展方向

2017-02-27 23:21王明哲
中國集體經濟 2017年4期
關鍵詞:中國模式金融改革

王明哲

摘要:中國發展模式的討論由來已久,通過對經常賬戶的分析可發現過去30年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是靠粗放的加工貿易為主的出口導向政策,需要向內需型轉變。外商直接投資是導致資本與金融賬戶順差的主要原因。面對巨額外匯儲備,中國需要高度重視金融改革和金融安全,通過金融改革探尋一條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模式道路。

關鍵詞:國際收支帳戶;中國模式;內需導向;金融改革

一、對于中國發展模式的現有研究

關于中國模式的看法,秦宣( 2010)指出“中國模式”主要是指從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總結出來的一種社會發展模式,是從全球化的角度或世界視野來看待中國社會發展道路,也稱為“中國道路”、“中國經驗”。陳紅太對中國模式簡潔的概括為“四民主義”說,即“民營經濟”、“民權政治”、“民生文化”、“民主社會”。而汪玉凱認為中國模式是經濟模式、政治模式和社會模式三者的綜合。關于中國模式的核心是什么?有外媒總結就是“市場經濟+社會主義”。

經濟學家從多種視角:制度視角以及政治經濟學視角探討中國模式的發展,包括制度視角和政治經濟學視角。林毅夫、蔡昉和李周從比較優勢理論的視角給出了解釋,林毅夫認為中國改革的成功經驗之一在于放棄了“趕超戰略”,轉而奉行比較優勢戰略,因而取得了全球范圍內分工與貿易的最大優勢。從政治經濟學視角,姚洋(2010)將中國模式總結為四個基本要素: 社會平等; 賢能體制; 制度的有效性先于制度的純潔性; 中性政府。關于中國模式的很多文獻有很多角度,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等方面。中國模式受到很多的關注更多是因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強勁出口和GDP的飛速增長,即主要是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而引出的政治、文化、外交等模式的探討。

二、國際收支賬戶的概述

(一)通過經常賬戶看中國發展模式

中國目前仍然處于“雙順差”的狀態,即經常項目與資本與金融項目都是順差,其中經常賬戶在1985年到1996年基本上收支平衡的,進出口相抵消,1996年之后經常賬戶開始不斷增加。我國加入WTO后,商品和勞務出口大幅度提高,我國經常項目順差突飛猛進達到4124億美元,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使得我國商品和勞務的出口大幅度下降,2011年更是降到了2000多億美元。雖然經常賬戶順差占比會有所下降,但在接下來的幾年,經常賬戶仍然是順差的主要來源。我國的進出口總額在2001年后開始上升,而且速度遠大于以往的增長速度,商品貿易順差逐漸增大。

我國的貿易順差主要來源于一般商品的加工貿易。對于其快速發展我們應當注意首先把中國對外商品貿易模式應由出口導向型向內需型轉變。我國商品出口量主要建立在國外大量需求的基礎上,在國外經濟不景氣時,這種基礎就會消失,從而影響我國經濟的平穩發展。將國家經濟依托于國際環境是被動的,也是危險的,尤其是在金融危機之后?;粍訛橹鲃拥年P鍵在于擴大內需。如何擴大內需主要依靠減少貧富差距、建立更加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以及提高我國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等方面。其次,中國要改變以往只重視商品生產的模式,轉變成重視“人才生產”和“創新生產”的模式。我國如今的出口依然建立在廉價勞動力的基礎上,這種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就業問題,但代價是中國勞動者的幸福感、環境的污染以及資源的枯竭。所以要打破這種局面,使我國的商品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而且我國的勞動者不僅僅做一些簡單重復勞動,需要通過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從而大力發展科技水平。

(二)通過資本和金融賬戶看中國發展模式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引進外資上大體是不斷增加的趨勢,這也體現了我國一貫堅持的“招商引資”政策,即地方政府吸引外資投入到當地發展經濟,這種形式會產生一系列示范效應,如地方經濟總量增長,地方政府基礎設施投入的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增長,地方官員升遷比例增加、地方就業增加等等。我國在土地、資源、勞動力方面的比較優勢也成為吸引外資投入的關鍵因素,也成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特色的中國發展模式,而這項成績也成為一個地方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伴隨其不斷出現的就是在20世紀80、90年代“開發區”熱。自1980年深圳成為第一個經濟特區和1984年成立的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后,“開發區”就如雨后春筍般遍布中國大地,這些地區也成為引入外資的前沿陣地。這樣的模式也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直接投資則一直穩定上升,保持了持續增長的順差形勢,一方面可以減少證券投資項目和其他投資的大幅度波動,另一方面直接投資順差可以抵消證券投資賬戶和其他投資的逆差,從而保持了金融項目的順差形勢。

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還不完善,隨著中國資本賬戶逐步開放,越來越多的問題需要注意和解決。首先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不完善、中小金融機構發展滯后,國有銀行在資金配置上長期處于絕對支配地位, 居民都認為我國的幾大國有銀行大而不倒,就放心的存款,從而導致我國邊際儲蓄率不斷提高, 目前各類企業融資渠道狹窄,普遍大幅度依賴外源資金,銀行發放了大量的風險貸款。一旦宏觀經濟不景氣, 這些銀行的局部風險就會引發恐慌和金融不穩定乃至出現金融危機。其次,許多非正規金融迅速發展,是市場所需但是游離于金融監管之外,已經成為維持金融穩定的安全隱患。

(三)建議與總結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經常賬戶的順差體現出了我國依靠勞動力和資源的比較優勢大力實施的出口導向型政策,順差主要是加工貿易出口造成的。在近些年里這種模式確實是取得的很大成績,然而在新形式下這種模式難以為繼,要由出口導向-快速增長政策轉向成內需導向-穩定增長政策。資本和金融賬戶的順差體現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大力引入外資促進發展的政策,FDI的增長也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這也有很大的風險,也暴露出了我國金融市場的問題和弊端。我國要在金融市場的重視程度上和外匯儲備管理上下功夫,真正實現我國金融改革,為整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助推劑。

對于中國的資本金融發展模式,我們認為中國首先要提高金融安全的重視程度??梢試L試建立中國金融安全委員會,直屬中央,掌控全國的資本金融制度建設和監管。要改變中國金融市場模式,轉變成在政府的主導下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金融體系。給更多的中小金融機構建立一個公平參與的舞臺,增強資本市場活力,讓金融市場真正成為為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服務的行業,而不是被詬病為“剝削人民”的行業。要實施外匯儲備多元化、管理的創新化和人民幣的國際化。要實施外匯儲備投資主體多元化,減持美債,增加黃金的持有。在經濟實力的支持下,在金融體系不斷健全時不斷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總之,要走出內外失衡的困境,一要堅持“本需為主、外需為輔”的大國戰略;二要逐步形成“零部件、中間產品出口為主,能源、資源和技術設備進口為主”的貿易體系;三要推動創新和人才“引進來”,商品、資本、人民幣、銀行服務“走出去”的開放經濟新格局;四要培養一批中國自己的跨國公司集團,提升“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綜合運作能力,在未來30年內逐步構造中國自主的全球生產體系。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大學“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中國模式”問題研究報告[R].思想理論教育,2005(09).

[2]白津夫.“十一五:中國經濟增長中的十大矛盾(上)[J].學習時報,2005(03).

[3]丁學良.辯論中國模式[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4]李巍.中國資本賬戶開放及金融穩定[J].上海財經科學,2007(05).

[5]李偉.后危機時代背景下對‘中國模式的理性分析[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 2011(06).

[6]李玉娟,蔡云.我國國際收支順差的原因及不利影響分析[J].廣西社會科學,2009(05).

[7]李彬.中國模式:內涵及意義研究[J].中國物價,2014(04).

[8]汪玉凱.冷靜看待中國模式[M].中國改革報,2015(09).

(作者單位: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猜你喜歡
中國模式金融改革
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關系的反思
美國將放棄金融自由化改革方向嗎
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困境
我國溫州民間借貸調查分析
供給結構失衡、信貸約束扭曲與金融改革
新常態下多維度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