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風濕因子及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檢測在類風濕關節炎中臨床意義

2017-02-28 00:21張發曹慧
醫學信息 2017年1期
關鍵詞:類風濕性關節炎

張發+曹慧

摘要:目的 探討類風濕因子(RF)、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CCP)在類風濕性關節炎(RA)診斷中的臨床意義。方法 選取75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為實驗組,另選60例非類風濕性關節炎為對照組,兩組分別檢測類風濕因子和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的濃度,并對兩組結果進行分析。結果 實驗組血清RF和CCP濃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實驗組血清RF和CCP的陽性率分別為78.67%和82.67%,兩者聯合檢測的陽性率為93.33%。結論 血清RF和CCP是診斷類風濕關節炎的敏感指標,其聯合檢測有助于提高診斷的陽性率。

關鍵詞:類風濕因子;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RA)是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征常見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最終會使骨關節發生不可逆轉的破壞從而導致關節功能喪失,這是造成中國人群喪失勞動力和致殘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國外報道的發病率約為0.2%~5.3%,國內患病率約為0.2%~0.93%[1],因此,對于RA患者進行盡早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為目前臨床類風濕關節炎診斷常用的血清學指標為血清RF,但對RA的診斷缺乏特異性,不利于早期診斷[2]本研究主要通過檢測患者血清RF和CCP的濃度,并對結果進行分析,來探討血清RF和CCP聯合檢測在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的臨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門診及住院RA患者75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性22例,女性53例,年齡為20~76歲,平均年齡(53.21±13.65)歲,其診斷均符合ACR/EULAR2010年RA的診斷標準。同時選取60例非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為對照組,其中男性19例,女性41例,年齡為18~74歲,平均年齡(52.58±14.12)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吳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RF測定原理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儀器為貝克曼IMMAGE800 全自動特定蛋白分析儀,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檢測采用定量ELISA法,試劑為原裝配套試劑,以波長450nm 比色。所有患者于清晨空腹采取靜脈血4 ml,離心5min分離血清用于檢測RF和CCP,檢測均按照試劑及儀器操作說明進行。

1.3參考范圍 抗CCP抗體0~25 U/ml,RF參考范圍為:0~20 IU/ml,測定結果大于正常參考區間上限為陽性。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1.7統計軟件包對檢測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與組間的比較采用成組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血清中RF、CC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血清RF與CCP單項檢測及聯合檢測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其陽性率分別為78.67%和82.67%,兩者聯合檢測的陽性率為93.33%,二者聯合檢測陽性率高于單項檢測,見表1。

3 討論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多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率高,病因復雜且難以早期診斷。目前臨床主要依據X 線檢查、血清RF及臨床表現來診斷。RF是最常用的血清學指標,但是它的陽性率較低,并且在其他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甚至健康人也具有一定的陽性率,不利于RA的早期診斷[3]。因此加強早期診斷或尋找新的敏感指標來及早準確診斷RA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抗CCP抗體是由RA患者B淋巴細胞分泌的特異性較高的自身抗體,其他疾病和正常人群的B淋巴細胞幾乎不分泌抗CCP抗體[4]。研究發現抗CCP 抗體其化學結構上與AKA 有關聯性,它們的抗原表位上都含有瓜氨酸,與RA 患者血清中的抗微絲蛋白抗體識別的抗原決定簇相同,這就決定了環瓜氨酸肽(CCP)對RA 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5-6],并可作為RA的早期診斷的標記物。

RF是一種抗變性IgG的自身抗體,可分為IgM、IgA、IgG、IgD、IgE五型,通常為IgM類,多出現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清或滑膜液,是類風濕關節炎血清中針對自身IgG FC片段上抗原表位的一類自身抗體,RF陽性患者較多伴有關節外表現,如皮下結節及血管炎等,過去一直是重要的診斷RA的血清學指標[7]。

研究發現,實驗組患者血清中RF、CC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血清RF與CCP單項檢測及聯合檢測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其陽性率分別為78.67%和82.67%,兩者聯合檢測的陽性率為93.33%,二者聯合檢測陽性率高于單項檢測,表明兩者聯合檢測提高了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檢出率,有利于早期診斷,因此2009年美國風濕病學學會和歐洲抗抗風濕病聯盟(ACR/EULAR)將抗CCP 抗體和RF 共同作為RA 血清學的評分標準[8]。

綜上所述,血清CCP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具有較高的陽性率,是RA診斷的敏感指標,與血清RF聯合檢測有助于提高診斷的陽性率,對早期診斷和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正,鄒毅,袁文娟,等.AKA、抗CCP、抗RA33抗體和APF聯合檢測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期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3,44(8):618.

[2]朱逸文,陶怡.類風濕因子及相關自身抗體對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價值[J].熱帶醫學雜志,2010,10(11):1296-1298.

[3]吳曉榕,陳如花.聯合檢測抗環瓜氨酸肽抗體與類風濕因子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21):2849.

[4]Bose N,Calabrese LH.Q.Should I order an anti-CCP antibody test to diagnose rheumatoid arthritis[J].Cleve Clin J Med,2012,79:249-252.

[5]Schellekens GA ,de jong BA W ,Van den Hoogen FH ,et al.Citrulline is an essential constituent of antigenic determinants recognized by rheumatoid arthritis-specific autoantibodies [J].Clin Invest,1998,101:273-281

[6]艾脈興,曾小峰,甘曉丹等.抗環瓜氨酸肽抗體ELISA 檢測方法的建立及臨床意義[J].中華醫學雜志,2001,81.

[7]胡志剛, 殷皓, 袁勁松,等. 類風濕因子分型及定量檢測的臨床應用研究[J]. 實用醫技雜志, 2007, 14(3):286-287.

[8]Polido-Pereira J, Vieira-Sousa E, Fonseca J E. Rheumatoid arthritis: What is refractory disease and how to manage it?[J]. Autoimmunity Reviews, 2011, 10(11):707-713.

編輯/蔡睿琳

猜你喜歡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
甲氨蝶呤與來氟米特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觀察
類風濕性關節炎膝關節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臨床應用評價
聯合檢測類風濕因子、抗CCP抗體、免疫球蛋白對輔助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作用
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癥狀與實驗室指標的相關性觀察
甲氨蝶呤聯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療效及安全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