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問

2017-03-01 21:07于曉君
小學教學參考(數學) 2017年1期
關鍵詞:有效追問

于曉君

[摘 要]受自身認知能力的限制,學生很難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提煉與整合。由表層到本質,由放任到規范,由內在到外顯,在追問中幫助學生歸納、完善、夯實數量經驗。

[關鍵詞]歸納轉化;完善猜想;夯實推理;有效追問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2-086

因受到自身認知能力的限制,學生在各種認知過程中所獲取的體驗常常只能成為教學的起點。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將學習的內容進行提煉并整合,適時地借助追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梳理、提煉、總結,從而促進學生數學經驗的形成。

一、由表層到本質,在追問中歸納轉化經驗

轉化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它能夠起到化繁為簡、轉新為舊的作用。在教學中,很多教師雖然能夠借助轉化思想來探究平面圖形的面積,但是缺少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與思考的意識,導致學生只停留在感性認知的層面。如果教師能借助教學實踐對學生進行適當追問,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思想解決數學問題,學生自然會學有所成。

如教學“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進行面積計算”時,有的學生用數格子的方式來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有的學生利用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來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我借助提問:“為什么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呢?”當學生對轉化有一定的認知后,我追問道:“為什么必須沿著高來剪呢?”學生思考的同時也能加深認識,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

在這一案例中,通過兩次追問,促進學生對轉化方向、操作關鍵點進行思考。顯然,教師的適時點撥,促進了學生由感性向理性邁進,有助于學生掌握轉化思想。

二、由放任到規范,在追問中完善猜想經驗

數學猜想是數學學習的一種方法,它是根據某些已知的數學知識和事實材料,運用非邏輯手段做出的一種假定,屬于合理范疇下的推理。猜想不是憑空捏造,而是將舊知識和新知識有機結合后推導出結論。教師應多鼓勵學生敞開思維,在猜結果、猜方法、猜規律的過程中,豐富猜想的經驗。教師適時的追問,能有效地強化學生反思、質疑與猜想的行為,有助于完善學生的猜想經驗。

教學“長方形的面積”時,我制作了等長不等寬、等寬不等長、長寬都不等的三組圖形讓學生觀察后猜想長方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學生經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很快猜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我順勢提問:“這樣猜的理由是什么?”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后,一個學生說:“經過對比發現,如果長相等,寬較大的長方形面積較大;相反,如果寬相等,那么長較大的長方形面積就較大,因此,長乘寬等于長方形的面積?!睂W生一次有價值的猜想,再現了數學知識的探究過程。

在本案例中,我在學生猜想之后,立即追問學生猜想的理由是什么,之后引導學生將猜想與已知條件結合起來驗證,不僅能夠讓學生扎實掌握數學的知識和技能,還能使學生獲得學習的美好體驗,享受探究學習帶來的快樂。

三、由內在到外顯,在追問中夯實推理經驗

推理是數學的基本思維方式,是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契合學生認知需求的重要渠道。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需要教師為學生積累豐富的推理經驗,運用追問的方式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中蘊含的真理進行探究的興趣,通過明辨與思考讓學生的思路越來越清晰,知識理解得越來越透徹。

“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是學生學習平面圖形面積的開端,也是學習平面圖形面積的基礎。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分析,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對推理結果進行有效表達。當學生提出通過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來計算面積時,我提出質疑:“計算長方形的面積,為什么要知道長和寬的長度呢?”此時,我出示長方形的格子圖,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經過交流,大部分學生都能理解長、寬與面積之間的關系:將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在邊長為5厘米的長方形上,需要沿著長擺5個;寬是3厘米,就意味著沿著寬要擺3個。如此,這個長方形就需要擺下3排小正方形,每排5個,即15個正方形,而長方形的面積正好是15平方厘米。

在學生對某些概念不理解時,教師應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并耐心地進行引導并適時地追問,讓學生在激烈的討論與交流中獲得知識并積累推理經驗,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在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過程中,教師不能對學生放任自流,應充分運用追問,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梳理與總結,真正促進學生活動經驗的不斷積累。

(責編 韋 迪)

猜你喜歡
有效追問
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優化提問與有效追問策略
淺談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追問”的創設
讓孩子們在自主探究的路上漸行漸深
在追問中生成數學課堂精彩
把握“教學做合一”展示初中數學智慧課堂的“精品亮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