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生物學教學淺析

2017-03-02 22:51郭貴民
儷人·教師版 2016年20期
關鍵詞:聯系知識教法

郭貴民

【摘要】為了適應理綜考試,提高理綜成績,高三生物教學應從抓教法、抓知識、抓技能、抓聯系、抓能力五個方面抓起,使知識、技能、能力更好的落實到學生,提高教學效益。

【關鍵詞】生物復習 教法 知識 技能 聯系 能力

高考理科綜考試是對中學物理、化學、生物基礎知識上的綜合能力的測試,主要通過單學科的綜合和學科間的綜合題目,考查學生所學物理、化學、生物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運用這些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以便有利于中學的教學和高校對人才的選拔。 針對如今高考模式和要求,高三生物復習中如何把知識、技能、能力落實到學生呢?我想應從以下幾點抓起:

一、抓教法。高三生物復習是學生對生物基本知識的重新鞏固和建立知識網絡以及形成只是相互關聯的深刻理解過程,也是提高思維能力、綜合能力、運用能力的過程。因此,高三生物復習課不是簡單地新知識的傳授課,一定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上,重點要抓知識的區別、聯系、比較,澄清各知識點的內涵與外延,不斷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應用能力。因此,不僅要繼承傳統教學的模式,更要根據知識實際、學生實際、學校實際積極改革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努力探索和創建新的教學模式,千方百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完成復習的目標任務,在復習教學中各種方法的運用都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有效地學。所以在復習教學過程中,采用課件教學、分組組討論式教學方法是較好的教學方法,課件教學既可增加知識的容量,亦可使抽象的、微觀的、靜態的內容具體化、宏觀化、動態化,便于加深學生的理解和鞏固。分組討論式教學,提前布置討論的題目,通過教師的啟發和學生的相互討論,既可激發學生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表達能力,也可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使學生在互動中感受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過程,將知識進行消化與升華,不斷提高運用知識和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抓知識。教材內容是知識大夏的建筑材料,只有這些材料準備得越充分,知識大夏才會建造得越宏偉越壯觀。理科綜合能力的基石就是是理、化、生的基礎知識體系,只有理、化、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的越扎實越牢固,理解的越透徹,理科綜合能力提高的就越快。所以要加強能力與創新的培養就不能不強調基礎知識。

抓基礎知識就是要通過復習,使學生對生物學的概念、原理、規律、結構、功能等準確、全面、深刻的領會、感悟。講解時盡量將知識講深、講透,挖掘基本知識的內涵與外延,使學生掌握知識的本質,可以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運用自如,真正做到“源于書本,高于書本”。復習中要注意指導學生使用綱要法、比較法、圖解法、圖表法、衍射法等方法將知識梳理、歸納,使知識系統化,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如指導學生運用綱要法繪出每章的知識系統圖,使學生對每章的知識體系有一個完整的認識。運用圖表法對幾種細胞器從形態、結構、 功能 進行比較;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場所、過程、反應式、物質變化、能量變化、意義等進行列表比較;對一些易混、相似的概念通過比較,有利于學生提高辨析能力。衍射法是以某個知識點為核心,將與此有關的知識用線條連衍射圖。如以免疫為中心,可將免疫的定義、免疫系統的組成、人體的三道防線、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細胞免疫、抗原、抗體、過敏反應、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等等用線連成衍射圖,讓學生分析,明確連線兩端的知識關系。運用該方法總結、綜合,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靈活掌握知識。

抓基礎知識就是要在復習過程中讓學生對生物學基本定律、基本概念、基本實驗操作過程等基礎知識逐一澄清,達到能夠融會貫通、熟能生巧的程度。

三、抓技能。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對學生進行生物基本技能的培養,有助于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對實驗的復習,應該做到:①可結合實驗教學錄像讓學生對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方法、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重新感悟一遍,鞏固和增強感性認識;②局限于學校的條件,增開學生實驗會有困難,但根據需要,教師多做一些演示實驗,或者輔助學生做一些實驗方面的培訓。如啟發學生設計一些實驗來驗證光合作用的條件、原料、產物,探討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等;③要引導學生分析各操作步驟的相關原理,并加以延伸、拓寬,舉一反三。教材中的許多實驗、歷年高考中的實驗、生物科學史中的經典實驗、與當前熱點問題有關的實驗等等,指導學生仔細分析原理、步驟、現象、結論等。④要引導學生繪制細胞結構等生物簡圖,記錄實驗結果,多試驗結果進行分析等。⑤還可以對一些設計不完整或者有錯誤的實驗設計,讓學生予以補充或糾正,以加深學生對生物實驗的內容、過程、要求等的理解。

四、抓聯系。理綜科目考試題的取向是以理論聯系方面的問題情況作為材料背景,因此高三復習時要與初中有關知識聯系、與實際生活聯系、與社會熱點及生物科學新進展聯系,這對拓寬學生知識面、啟發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必要的。

1、與初中有關知識聯系。初、高中兩個階段所學的生物學基礎知識,既分工又互相銜接。高中生物學是對初中生物學知識的綜合、概括和提高。因此復習時應適當地聯系與高中生物教材有關的初中生物學知識,對學生理解、掌握高中教材有很大的幫助。如復習動物的新陳代謝可聯系初中的消化、呼吸、循環、泌尿等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等。初、高中可聯系的知識點很多,教師備課時應認真梳理、選擇。

2、與生產生活實際相聯系。復習中應引導學生將生活實際與所學的生物學知識相聯系,這樣既可以檢驗他們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作物增產、生物防治、無土栽培、果實催熟、高原反應、衛生保健、環境保護、生態農業等實際問題,復習中要適時引導學生分析。

3、加強學科間的聯系。綜合題目通常是經某一學科知識為載體,考查學生對事物整體、結構、功能和作用的認識,以及對事物發展變化的理解,要求學生能應用各科知識,深層次、多角度分析自然現象,找準問題切入點。加強學科間的聯系應體現在:①理、化、生學科知識間的聯系。如光合作用過程中光能、化學能、生物能間的轉化就包含了物理、化學現象;酶是生物催化劑,也具有一般化學催化劑的特點,還收PH、溫度等條件的影響;②研究方法的聯系。理、化、生三科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三科的基本原理都來自于實驗,因此實驗能力、實驗設計、基本操作、實驗現象記錄、分析和對實驗數據的處理均存在著相同之處,這也是理綜命題的切入點;③能力培養上的聯系。理、化、生同屬自然學科,在能力培養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如遺傳習題中的邏輯推理與物理、化學中的推理題十分相似。

4、與社會熱點及生物科學新進展的聯系。隨著人口的增加、工業的發展,對各種資

源的需求量不斷擴大,導致人口與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嚴重失調。因此,復習中應引導學生分析保護自然資源的重要性和措施,分析環境污染的來源、種類、危害、治理方法等,強調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發展。讓學生懂得每個地球公民都有保護自然、環境的責任和義務,都應該從身邊小事做起,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堅持合理消費和健康生活方式,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生物科學的新進展是對生物學知識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復習時應多穿插,多聯系。如復習生殖時可將“克隆”的有關知識穿插進行;復習遺傳時可聯系基因工程、太空育種等方面的知識與實例;復習胚胎干細胞時,可以和器官移植相聯系;復習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時,可聯系最新的研究成果與假說;復習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時,結合屠呦呦對青蒿素的研究與應用,讓學生知道這是生物多樣性的直接使用價值。這樣的聯系,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抓能力。理綜高考命題的指導思想明確了由“以知識立意”為主轉為“以能力立意”為主,更強調創新能力。理解力可以說是各種能力的基礎,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是各種能力的最高要求,所以,復習中應加強能力的訓練,掌握知識和方法的遷移,學會根據問題要求進行化簡與提取,抓住本質確定解決問題的根據,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學生的能力是在考試答卷中體現的。因此,平時訓練和檢測題目的選擇要具有針對性,既要有知識再現性的題目,也要有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分析綜合能力的題目,還要有培養實驗能力、創新能力的題目。通過平時的練習和考試考查,不斷訓練學生認真審題和迅速而正確回答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通過練習、檢測等作業,真正理解知識,并靈活運用知識,在運用知識的實踐中培養發展能力。在考試前還需進行適量的限時訓練,鍛煉學生根據成自己的特點,合理安排做題順序和時間分配的能力,冷靜分析、仔細作答、嚴密思考的能力,運用科學名詞、科學語言進行表述的能力,字體規范、字跡清晰的書寫能力等等。

總之,為了適應高考的理科綜合考試,我們每位理、化、生老師都應想法設法,使知識、技能、能力更好的落實到學生,提高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楊娟 《考試周刊》“高中生物復習有效性的思考”, 2010(36):201-201

[2]徐娟 《廣 西教育b:中教版》“如何上好高中生物復習課”, 2013(42):89-90

[3]李成忠《中學教學參考》“也談高考生物復習的策略”, 2011(8):124-124

猜你喜歡
聯系知識教法
是“知識”,還是“知識權力”追求?
淺談平面圖與立體圖的思維培養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遠
語文教學要創新教法
羽毛球正手擊高球教法五步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