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折射出的契約精神

2017-03-02 22:59陳林丹
儷人·教師版 2016年20期
關鍵詞:契約精神民本思想孟子

陳林丹

【摘要】《孟子》中關于君臣關系、君民關系的思想強調各角色之間的平等關系,有西方社會契約論精神的意味。孟子認為,臣子有對君主的不義之舉說不的權利,人民也不是坐以待斃的螻蟻。他們有選擇和行動的權利和力量,這直接對統治者構成了一種約束力,規范其言行舉止,維護人民利益。

【關鍵詞】孟子 民本思想 契約精神

【正文】

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的主要思想是,在現代民主社會里,人民根據個人意志投票產生公共意志,讓渡部分權利。如果主權者走向公共意志的反面,那么社會契約就遭到破壞,人民有權決定和變更政府形式和執政者的權力。而讀《孟子》,我們會發現孟子的忠君思想亦是有原則的,深思之,還會發現頗有盧梭“社會契約論”的味道。

于《孟子》行文間,讀者不難感受到其“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節,孟子以仁義作為衡量人和事的唯一尺度,踐行著仁義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這種氣節,即使面對獨掌大權的君主,也絲毫不為所減。所以在作品里,讀者隨處可以看到孟子與君王對話時的據理力爭甚至雄辯滔滔,有時使得理虧的君王不得不“顧左右而言他”。在雄辯滔滔背后,透露了孟子之于政治和君權的諸多看法。

孟子提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痹诿献拥挠^念里,臣子作為輔佐君主治國平天下,君主應該以禮相待,平等以對;如果君主傲慢無禮,不尊重他,他便不再報之以絕對服從和盲目忠誠。并且,如果君主所推行的政策與仁義相悖,那么臣子不應該繼續接受君主的任用,不助紂為虐,“非其道,則一簞食不可受于人”。

不僅對于臣子,對于人民也應踐行契約精神。孟子認為,君王應該實行仁政,“樂民之樂者”,“憂民之憂者”,積極發展生產,興辦教育,減輕刑罰,以德服人??傊?,就是把以民為本、為民父母的理念真正落到實處,如此,才可能有“天下之民至焉”。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君主任性妄為,沉溺于個人無節制的奢侈享樂,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民眾的痛苦上,肆意發動不正義戰爭,就會偏離正軌,失去民心,而后政權崩塌,江山不保。每到此時,孟子將會充分肯定推翻反動政權的起義戰爭,“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本鞯牡匚徊⒎墙^對和永恒的,推翻一個不義的政權是正當而合理的。

《尚書·蔡仲之命》云:“民心無常,惟惠之懷?!痹谡沃?,君王的統治政策與國民治理情況關系極其密切,民心向背往往直接反映在所在轄區的人民數量上。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暴政使百姓過得很苦,他們就會擁護較為寬仁的其他統治者,進行遷移。在中國傳統的安土重遷觀念里,總是傾向于把顛沛流離視為毒蛇猛虎,以安穩定居為是。安定團結固然是統治者和官員竭盡全力想要維持的,但是,若站在普通百姓的立場上看,安定不變并不一定就是正面積極的。試想長期生活在暴虐無理的統治下,人民若不自行遷移,遲早也會揭竿而起,當人最基本的生存面臨威脅,再傳統再厚重的忠君觀念也無濟于事。所以,在《孟子》中,諸如“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此類的思想表述,不勝枚舉。

在禪讓制里,君主是因為其才能和品德才成其為君主。而在世襲制里,帝王之子生來就有可能繼承統治權,其當權不是因為個人的才能和品德,而是因為家世和血統。

在很多情況下,人民生長于何方,便被規定服從于哪個政權,他們是被動的,“正確的”合于官方的政治立場往往僅僅取決于他們的出生背景和生活環境,而非他個人理性思考后做出的選擇。人民生在此國,即被默認為擁護這個統治體系,一旦他們發出異議,就會被視為異端、逆賊、叛徒,就會被專制政權壓迫和傷害。如此,在中國古代專制社會里封閉性的代代相傳的專制權力運行機制里,無條件地忠于君主,而不過問君主的言行是否合乎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在很多語境下,無疑是荒謬和愚昧的。

孟子所堅執的理念恰恰便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不僅臣子有對君主的不義之舉說不的權利,人民也不再是坐以待斃的螻蟻。他們有選擇和行動的權利和力量,這直接對統治者構成了一種約束力,規范其德行,使君王不斷反省改正自己的言行舉止,不斷使政治趨向清明,“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庇忻癫庞袊?,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天意,雖然這是不成文的,但是如果君王一直執迷不悟,看不到群眾作為政權基礎與其個人統治權力的兩者之間直接的因果聯系,視百姓的性命和權益如草芥,則百姓將離心離德,該政權遲早分崩離析。

孟子關于君臣關系、君民關系的思想強調各角色之間的平等關系,有契約精神的意味,但這并不意味著孟子的政治思想與西方的社會契約論思想完全重合,兩者仍然有著較為明顯的區別——孟子的思想仍然屬于人治的政治框架內,人民始終未能掌握直接影響君王行為的硬性力量,政治行為的主動權還是在君主手中。這種契約是不成文的,也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它是十分脆弱的。但制度其實可分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行為準則、倫理規范、社會風氣等正是非正式制度的組成部分,孟子關于君民關系的思想符合公正、正義的社會關系原則,如果能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便能對專制君主產生持久、強大的政治約束力量。

孟子作為生活在公元前時期的人,其思想超前地帶有一定意義上的現代西方民主政治色彩,不論其在當時的歷史語境下算不算空想和理想主義化,它所折射出的人文主義關懷和人本思想無疑都值得當代讀者肅然起敬。

【參考文獻】

[1]方勇(譯).孟子[M].北京:中華書局,2015.

[2](法)盧梭.社會契約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猜你喜歡
契約精神民本思想孟子
隱性教育視角下高校體育社團對大學生契約精神的培養研究
大學生契約精神如何培養
淺析彭德懷廬山上書事件體現出的民本思想
融通古今中外智慧,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