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性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2017-03-02 23:46胡艷豐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46期
關鍵詞:趣味性節奏音樂

胡艷豐

摘 要:節奏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們生活在聲音的世界,到處都充滿著不同聲音和不同的節奏,因為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維持時間短,所以必須經常變換訓練的方式,實際上就是節奏型,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例子,不勝枚舉,通過形象化的趣味性的節奏訓練,能調動學生的激情,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愉快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把枯燥、單調的音樂節奏變得生動、有趣、易學,再配上有趣的兒歌詞,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就會更加濃厚,并能積極參與。

關鍵詞:趣味性節奏訓練 學習興趣

我從事教學工作18年,一直堅守在農村一線任教音樂和數學。農村小學教師缺乏,使我不能實現做專職音樂教師的夢想。即便如此,我仍然堅持兼職做著音樂教師。因為音樂是美妙的,它能使孩子們得到快樂。音樂在現代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節奏就是音樂的生命,沒有節奏的音樂就像一個空殼,沒有一點生命力,所以當今的音樂節奏訓練就是很重要的教學,讓節奏不停地圍繞在孩子們的耳邊,不能只是讓孩子們去用耳聽,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感受。在音樂作品中,節奏型運用的如何,直接影響到音樂形象的塑造和表現,同樣在演唱或演奏過程中,節奏型的準確性掌握的如何,直接影響到音樂作品的表現。那么在我的音樂課堂中,一個最讓我頭疼的問題是孩子們每學唱一首歌,節奏快慢把握不了,搶拍或慢拍現象嚴重。雖然課堂上我也會教學生拍打節拍,用打擊樂呀,拍手呀,但單調的節奏訓練讓孩子們沒有很大的熱情學習,同時教拍節奏的過程總是與歌曲演唱時分開界線,也就是說,節奏練完后,唱歌時節奏感又沒了。學生沒能準確地把握節奏,是我上音樂課最大的困惑。我也經常有機會去培訓和學習,非常榮幸,今年元月份,受市教育局教研室的指派,到中央音樂學院參加“國培計劃——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學習。接觸到新體系,是我人生當中最大的福氣。學習的七天里,中央音樂學院的老師們把我們當成學生,帶著我們上課,其中律動課中的感受最深,帶回的音樂學院老師們編寫的教材,回來一試,受益匪淺。單調的節奏型變成趣味性的節奏訓練,增加了學生的興趣,音樂課堂更是增色不少。學生能否準確地把握住音樂作品的節奏,我行之有效的趣味性節奏訓練不僅能增強學生的節奏感,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學好音樂,唱好歌曲。

本論文以趣味性節奏訓練為研究對象,圍繞趣味性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展開研究,在對節奏訓練的特點即大眾化、趣味性進行論述的基礎上,詳細介紹了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其中包括: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音樂情感。[1]

下面,就我的音樂課中趣味性節奏訓練的有效運用,總結以下幾點感受:

一、趣味性節奏訓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節奏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們生活在聲音的世界,到處都充滿著不同聲音和不同的節奏,因為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維持時間短,所以必須經常變換訓練的方式,例如在訓練《跳繩》時,把“小繩 小”讀成“噠噠 噠”,把“學習” 讀成“跑跑”,把 “好”讀成“耶”,學生很感興趣,讓學生模仿鐘聲的聲音:“嘀答 嘀答”就是 xx xx 的節奏型,讓學生互聽心臟的聲音:“咚咚咚咚”就是 x x x x 的節奏型,讓學生模仿:“噠噠噠噠 噠噠噠噠”的機槍聲,實際上就是節奏型,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的例子,不勝枚舉,通過這些形象化的趣味性的節奏訓練,就能調動學生的激情,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愉快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把枯燥、單調的音樂奏變得生動、有趣、易學,再配上有趣的兒歌詞,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就會更加濃厚,并能積極參與。

我們在學唱歌的同時,還可以加入打擊樂器或生活中教室里的東西作為樂器為歌曲伴奏,比如說把雙響筒、碰鈴、三角鐵、鈴鼓、桌面、文具盒等,學生每人都拿著樂器敲打,便可以從生活實際中得到體會,他們邊唱邊打節奏或請幾個同學演唱,其余同學為其伴奏,從參與興致盎然,既學會了簡單的樂器演奏,又活躍了課堂氣氛。[2]

二、趣味性節奏訓練能幫助學生掌握重難點。

在音樂教學中,對將要學習的新節奏型,在學唱中難以把握準確,我們可以在教歌曲前抽出重點節奏型,采用“節奏讀譜”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學生很快就掌握,而且能夠使學生區別出各種不同的音符、休止符的形狀和時值,教學中基本上每節課都要有趣味性節奏訓練,但時間不宜過長,卻要持之以恒,趣味性節奏訓練可在課前練,也可在課中練,下課后還可以布置學生在大課間運動時練,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樂理知識,還可以訓練學生的樂感和音樂鑒賞能力。

三、通過節奏創作,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我們對學生要進行各方面的素質教育,這些學生當中,也許將來有作曲家、演唱家,所以要為他們引線牽路,如給他們固定拍號、不同時值的音符,讓其自由創作各種節奏型。例如:用八分音符創編小孩輕快跑的節奏型,用四分音符創編出爸爸走路時的節奏型,用二分音符創編爺爺走路緩慢的節奏型。又如:聲勢節奏練習:用身體的各個部位拍出節奏,可以跺腳、拍手、拍肩、捻指等各種拍子,通過動手、動腳、動腦,多種感官的參與,既愉悅了身心又掌握了知識。再如,為歌曲配伴奏也是一種極好的訓練方式,學完一首歌曲后,自己想一種符合這首歌的節奏型為歌曲伴奏,邊拍邊唱,手腦并用,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和靈活性。

總之,我認為,在音樂教學中,增強節奏的趣味性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小學音樂教學策略》鄭莉主編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年8月

[2]《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高進建 編寫、林松濤 整理 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2014年7月

猜你喜歡
趣味性節奏音樂
花有自己的節奏
“揪”出音樂教學的趣味性
吃飯有個最佳節奏
提高化學實驗教學趣味性的實踐探索
YOUNG·節奏
音樂
把握民生新聞趣味性的幾點思考
國企反腐開啟“一天查處一人”節奏
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趣味性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