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

2017-03-02 01:12單玉良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42期
關鍵詞:有效整合初中語文信息技術

單玉良

摘 要: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僅帶來了社會的進步,也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就成為了目前眾多教師關注的主要焦點。本文主要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簡單談談將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進行整合的意義,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整合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 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整合

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應用到初中語文的教學中,可以為語文課堂的教學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實現。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實現,還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們要將信息技術巧妙地應用到語文教學中,進而使學生更高效、快速地學到知識,構建出高效的語文課堂,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1]

一、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意義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過于單一,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與能力的提高,將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相整合,我認為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意義:

首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部分的語文教學都是通過學生讀課文的形式來完成的,學生對于課文中所講的內容沒有清晰而深入的認識,而利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就可以在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的作用下進行學習,更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可以優化課堂教學的結構。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都將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而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背景下,學生成為了課堂學習中的主體,教師要作為引導者幫助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而網絡資源的豐富多樣性恰好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使其進行高效有序的學習;

最后,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是在黑板上寫板書來整理教學內容,通過多次的強調來讓學生掌握學習的重點,突破學習的難點,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加重了教師的教學任務,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而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時,可以將教學重難點清晰地利用多媒體或者一些電子設備呈現出來,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這些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將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策略

將信息技術手段巧妙地應用到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增添趣味與魅力是每一位語文教師密切關注的主題。下面我就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教學方法,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廣大教師的教學提供一些參考。[2]

1.設計恰當的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導入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初始環節,也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主要階段。因此,教師要精心地設計課堂的導入環節,巧妙地應用信息技術,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激發出來,使其自覺主動地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

例如,在教學課文《紫藤蘿瀑布》時,我就先為學生播放了瀑布的錄像,有的學生就脫口而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在學生感受到了瀑布的氣勢后,我便為學生介紹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紫藤蘿瀑布,并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紫藤蘿盛開的圖片,一簇簇紫色的小花,裝點出了美麗的春色,也讓學生的心情充滿了興奮與愉悅。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緒后,學生便都十分積極地學習課文,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豐富教學的內容,加大課堂教學容量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眾多的教學模式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而微課與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就成為了目前頗受教師青睞的教學模式。將其巧妙地應用到初中語文的教學中,既可以優化語文課堂的教學結構與形式,又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使得課堂的教學內容得以豐富,有效地拓寬學生的視野與眼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課文《陋室銘》時,我就借助了微課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先為學生錄制了幾段短小的教學視頻,讓學生在課下先預習這節內容。第一個視頻主要是從網絡上下載的比較好的閱讀示例,為了讓學生在欣賞時深有體會,我還在視頻中增加了音樂;第二個視頻則主要是介紹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等,為學生理解課文作鋪墊;第三個視頻則是讓學生對照著課文中的釋義,將一些重點的句子進行翻譯。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我則是主要讓學生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討論探究,從而使得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這樣的教學模式也有效地節省了課堂的教學時間,使得教師可以針對學生不理解的內容進行重點的講解,為學生進行適當的拓展補充,從而有效地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大大地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3]

3.整理教學重難點,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學習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語文課程的知識之間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在語文課文的教學中,一篇課文就有一個完整的結構框架,學生要想學好語文,就需要統觀全文,在理解全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細致的分析,從而更好地學習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理解課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而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教學,可以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進行著重的整理,讓學生在學習時思路清楚、邏輯分明,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例如,在教學課文《背影》時,在引導學生分析了這幾件父子之間發生的事后,學生對整篇課文的理解還有些零散,沒有形成整體的分析思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全文,我便將課文的內容進行了提煉整理,并利用多媒體將這篇課文的框架展示了出來,即“開頭設疑——望父買橘——父子分手——結尾思念”,通過這樣的整理與提煉,學生就會在腦中形成一個整體的分析思路,使其更容易理解課文中作者的感情變化,從而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結語

總之,將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的教學進行有效的整合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基本途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在了解學生學習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設計教學的環節,并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與內容,從而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中的重難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為學生今后綜合能力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蔡曉玲.中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現狀與應對策略[D].上海師范大學2011

[2]莫威.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優化感受型作文教學——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實踐中的思考[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01)

[3]邵建剛.巧借媒體精彩 妙補文本空白——談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恰當運用[J].浙江教育技術.2010(04)

猜你喜歡
有效整合初中語文信息技術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
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整合初探
多媒體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