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青年婚戀觀解析

2017-03-04 08:35喬亞俊王衛兵
人間 2016年33期
關鍵詞:婚戀觀婚戀恩格斯

喬亞俊+王衛兵

摘要:身處變革時代的當代青年人,面臨劇烈的社會轉型和各種價值觀的沖擊和影響,青年婚戀觀也呈現出多元特征并折射出現實之痛。只有克服重重困境,青年才能最終實現理想與現實相統一的完美婚戀觀。

關鍵詞:青年;婚戀觀

中圖分類號:B8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034-01

當代青年身處一個變革的時代,世界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至今仍在持續,以互聯網加人工智能以及新材料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愈演愈烈,網絡化、信息化與生活的高度融合,中西方價值觀的交流與碰撞對當代青年的影響日益明顯。高房價、高壓力、快節奏的生存環境,使青年的生存處處充滿挑戰。青年婚戀觀作為青年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青年對待婚姻和戀愛問題的內在標準和主觀看法。當今青年婚戀觀受時代和社會影響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并折射出一些現實問題。只有努力構建理想與現實相統一基礎上的美好婚戀觀,才能為青年人一生的幸福奠定良好基礎。

一、當代青年婚戀觀的特點

首先在擇偶觀方面,青年的擇偶標準更趨現實和理性,帶有明顯功利化的特征。一部分青年重視對象的內在因素,如性格、氣質、人品、能力、才華和理想等;而更多的青年重視外表或一些外在條件,比如身材、相貌、家庭條件、職業、收入等等。

其次,在婚姻觀方面,青年的婚姻觀更趨向于自主化。大多數青年認為“自我做主的婚姻是最好的婚姻”。青年在婚戀關系中也更崇尚自主意識和兩性平等。同時,青年對待婚姻更加理性。一方面他們注重享受愛情的甜蜜,另一方面,也要求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

二、完美婚戀觀的三個重要因素

(一)婚戀之基——相互之愛。

青年婚戀關系要以相互之愛為基礎的。恩格斯在1886 年撰寫的《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文中,將愛情歸結為“人們彼此間以相互傾慕為基礎的關系”,認為這種“互愛”的兩性之愛是婚戀的重要基礎。恩格斯說:“只有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也只有繼續保持愛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但是,現實生活中常常存在著過多物化的婚戀關系,優越的物質條件成為很多青年在構筑婚戀關系中的首選條件,甚至不惜以犧牲愛情為代價。作為青年人要勇于大膽的追求愛情,因為,只有在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中才能獲得最大程度的幸福感。

(二)恒久的力量——共同理想。

生物學家研究發現,愛情中的男女會施放包括多巴胺(dopamine)在內的多種化學物質,從而可以感受到彼此間強大吸引力并體驗到幸??鞓返母杏X。但這些愛情物質發生作用的時間是有期的,一般來說最短6個月,最長可以持續4年左右的時間??梢?,為使愛情保鮮除了相互傾慕外,還需要其他東西來發揮作用。而理想就是能使婚戀關系和長久的重要因素。理想作為人在現實基礎上精神活動的產物,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體現。理想賦予愛情以豐富的社會內涵和精神色彩,更強調的是雙方思想、精神方面的融洽?,F實生活中,兩個思想接近、價值觀和理想相似的人更容易走在一起,并能形成未來的共同理想,正是因為理想的存在,能使愛情激發出巨大的力量,促使婚戀雙方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標,相互扶持,共迎挑戰,努力克服和戰勝困難,使愛情走的更長更遠。所以我們說理想是婚戀關系的動力和靈魂。詩人徐志摩說,“我將于茫茫人海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笨梢娀閼匐p方成為擁有共同理想的靈魂伴侶是多么不容易。所以現在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剩男”“剩女”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要求擁有較高物質生活品質,另一方面又要尋找兩情相悅的靈魂伴侶,確實不易。

(三)道義的擔當——彼此責任。

如果婚戀關系只有兩情相悅、志同道合還遠遠不夠,如果缺少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的話,還不能稱其為完美的婚戀關系。責任就是要讓所愛的人幸福,責任是在相互之愛與理想基礎上的情感升華,它賦予愛情以濃厚的道德色彩,責任也是愛情得以長久的重要保證。所以,當婚戀雙方有了責任和擔當的時候才會顯現出愛情的神圣和光輝。

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恩格斯,他出生在德國萊茵省一個有貴族血統的名門望族。父親是個工廠主。還在讀中學的恩格斯在其父的堅持下被迫輟學經商,隨后又到柏林服了一年兵役,之后被派往曼徹斯特的家族工廠工作。在此期間,恩格斯參加了一些進步組織和憲章運動。恩格斯逐漸從一個資本家的兒子轉變為無產階級戰士。在曼徹斯特,恩格斯結識了一位有階級覺悟的愛爾蘭紡織女工瑪麗·白恩士。恩格斯非常欣賞瑪麗的勇氣和革命斗志?,旣惻愣鞲袼挂黄鹱咴L工人家庭,了解工人階級生活的點滴,喚起了恩格斯對被資本家殘酷剝削的工人階級的深切同情,寫出了《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并逐步確立起了為無產階級解放而奮斗的理想信念。他們的愛情也在并肩作戰的過程中日漸加深。由于兩人身份地位的巨大差別他們的結合遭受到重重阻力。但他們最終沖破了家庭的阻撓、輿論和傳統的束縛勇敢地走到了一起。事實證明,他們的愛情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兩人相互扶持、并肩戰斗,共同為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奮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從恩格斯和瑪麗的愛情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完美的婚戀關系應當是相互之愛、共同的理想和責任這三個要素的有機結合,缺少哪一方面都不能稱之為完美。

三、完美婚戀觀的現實之困

作為青年,我們都渴望美好的婚戀關系,但現實中為什么那么難以實現呢?究其根源在于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深刻矛盾。正如馬克思指出的那樣:“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決定著社會生活、政治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一般過程”。恩格斯也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文中指出,愛情、婚姻關系的發展是由社會的經濟狀況決定的,尤其是生產力水平的起著決定作用。人類婚戀關系的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不文明到文明,有粗俗到健康的不斷發展的歷史過程。因此,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婚戀關系也會越來越文明、健康和美好。只有到了共產主義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了,完全取消了階級、門第差別的時候,人們才會不再考慮其他因素,才能真正實現以愛情為基礎的婚戀關系。作為一名青年人都渴望擁有完美的愛情,只有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加上自己的努力和奮斗才能擁有美好的生活。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陳林,《恩格斯傳》,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年版

作者簡介:喬亞俊,女,攀枝花學院思政部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婚戀觀婚戀恩格斯
德國多種活動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
如釋重負
大學生婚戀觀現狀調查及教育對策
韓劇傳遞的婚戀觀及其對女大學生影響的倫理思考
90后大學生婚戀觀調查研究
母親永遠只有一個
母親永遠只有一個
婚戀心理探秘
婚戀陋習
婚戀陋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