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實踐哲學的來源考證

2017-03-04 12:15薛峰
人間 2016年33期
關鍵詞:馬克思

摘要: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范疇。馬克思本人也十分重視實踐的思想,在被恩格斯稱它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的《關于費爾巴哈提綱》中,馬克思明確地把實踐這種“感性活動”作為區別以往舊哲學的關鍵?!皬那暗囊磺形ㄎ镏髁x——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所以,結果竟是這樣,和唯物主義相反,唯心主義卻發展了能動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發展了,因為唯心主義當然是不知道正真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痹谶@里,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有對以往哲學的批判繼承,這里批判的關鍵點就是實踐范疇,弄清楚這一點,對于我們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觀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可以更好的指導我們的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

關鍵詞: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提綱》;實踐觀點

中圖分類號:N0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114-02

一、馬克思實踐哲學的內容

(一)實踐的作用。

實踐的作用不僅體現在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上,而且體現在人的創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上。實踐內在地包含著現實世界的基本哲學關系,即人與自然(唯物論)、人與意識(認識論)以及人與社會(歷史觀)的關系,馬克思主義哲學正是為解決這些問題而創立的。也就是說,實踐包含著現實世界的一切秘密,現實世界在實踐里面被包含了,而且現實世界中的一切矛盾有機體都是從實踐而來。正因為如此,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現實感性世界作為人的實踐活動產生出來的客觀世界,包含著人類的全部感性活動?!雹俨⑶?,馬克思把對象、現實、感性等這一類問題當做實踐在現實世界的反映。

實踐活動既包括主體和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包括主觀和客觀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被認為是一種矛盾的運動,而在這種矛盾運動中,既有物質客觀運動,也有主體創造活動。實踐活動通過這種矛盾運動來完成解釋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哲學任務。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和意義:首先在自然觀里,實踐是消除人與自然的對立實現人與自然統一的基礎;其次在歷史觀里,實踐被認為是人的本質標志和人的存在方式,它實現了人與社會的統一;再次是在辯證法里,實踐被認為是除了主觀辯證法和客觀辯證法之外的另一種辯證法——實踐辯證法,這是因為實踐本身所具有的否定之否定的性質;最后在認識論里,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目的和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真理和價值體現在實踐的過程中??偠灾?,言而總之,實踐的觀點貫穿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各個環節中,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和基本的觀點。

(二)馬克思實踐哲學的物質基礎。

實踐的觀點既是馬克思主義新哲學的起點,也是一切唯物主義舊哲學的終點?!皩嵺`的唯物主義”哲學——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后來自己對他們新哲學的稱謂,②但這并不是說把實踐就是本體,就是世界的本原了。因為在馬克思、恩格斯那里,無論主體的實踐活動在改造客觀世界中具有如何大的作用,但首先必須要承認的一個前提就是“自然界的優先存在”。人的實踐活動只是單純的改造世界,必須要認清的一點是,“物質”被沒有創造,改變的只是“物質的形態”而已;而且,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并不是隨意妄為,而是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比如實踐主體自身的狀況和前人的實踐成果等,這些都制約著人的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一門學問:既不能忽視實踐作為與舊哲學分界線這一原則的重要意義;但也不能離開“自然界優先存在”這個前提,把實踐理解到世界本原的地位,就會曲解馬克思和恩格斯這兩位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本意。

二、馬克思實踐哲學的來源

(一)馬克思對亞里士多德實踐觀的繼承與發展。

馬克思的“實踐”概念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亞里士多德實踐觀的影響。亞里士多德的實踐的目的蘊含在實踐自身的活動中,實踐活動本身是不能充當任何手段的。實踐的自我實現就是一種自由的活動,思辨作為實踐的最高形式。馬克思區別于亞里士多德的地方在于,他把關于創制的活動放到了他實踐觀的基礎地位上,并把物質生產的活動看作實踐的本質,并進一步在此基礎上說明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質,在這個過程中實踐活動被看成是價值目的。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作為人和動物區別的標志,就在于人有能力使勞動成為目的活動,并且勞動是人生存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在馬克思那里,勞動的價值具有和亞里士多德的實踐一樣的地位,二人都把勞動看作是目的本身的活動??梢钥闯?,馬克思繼承并發展了亞里士多德的實踐觀,把實踐看成是自由的勞動和勞動的自由,而且馬克思把“實踐的過程”和“實踐的目的”這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并最終達到統一。馬克思主要在創制的意義上來使用實踐,并使實踐與理論最終統一于實踐。

(二)馬克思對康德實踐理性批判的繼承與發展。

哲學總是與時代有關。要理解某一哲學家的思想,就要回到當時的那個時代。馬克思與康德同屬德國哲學的代表人物,二者之間是繼承與發展的關系。馬克思在他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文中,對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進行了徹底地剖析:“18世紀末德國的社會狀況是完全能夠透徹地反映在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觀點中的。因為當時的法國資產階級已經經歷過資產階級革命并且占據統治地位,而且同時掌握了歐洲大陸的控制權;而當時英國資產階級在政治上獲得解放的同時,也讓工業發生了革命并且在政治上已經實際控制了印度,而在商業上已經控制了世界上所有其他的許多地方,相比英國,大部分德國市民卻只有‘善良意志而已??档滦陌怖淼玫卣務撨@‘善良意志,即使這個善良意志是那么的毫無效果??档抡J為只有在彼岸世界,善良意志才能完美實現以及到達善良意志與個人的需要和欲望之間的完美協調?!雹墼谶@里面,康德所倡導的“實踐理性”的意義,正如黑格爾在《小邏輯》里面告訴我們的:“康德所倡導的實踐理性指的是一種能思維的實踐意志,也就是指根據普遍的原則自己決定自己的意志理性。實踐理性的現實任務正是在于建立具有命令性的、客觀性的自由規律,這也就是說,指示行為應該如何實踐的規律?!雹芤庵臼且环N非理性的力量,這也就決定了意志這種非理性本身可以作為一種生命的沖動動力??档略谶@里把實踐理性理性化,讓意志按照善良意志的要求來行事,來實踐,并且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必須無條件地服從理性的絕對命令。所以,那些不遵從或者說不按照善良意志力的絕對命令來實踐的行為,在康德那里都是被認為是不道德的行為。

馬克思在康德的實踐理性概念中受到啟發,借鑒實踐概念的同時,又發展了實踐概念,重新解釋實踐概念。他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雹蓠R克思賦予的實踐新含義,是由于他對“主體”這一概念范疇的深刻理解,而這一理解也是來源于被康德自稱為“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原則中。這一原則的創舉是實現了認識過程的革命,使認識主體脫離了認識對象,實現了認識主體的自由,提高了認識主體的地位和作用。馬克思從中受到啟發,主張要理解外部世界的現象就要從認識主體的實踐出發。由此可見,馬克思實踐概念的提出和從主體概念來理解外部世界的實踐唯物主義理論,都與康德哲學傳統有千絲萬縷的關聯,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就可以把康德與馬克思聯系起來,并且有足夠的理由認為這個聯系是巨大的。

(三)馬克思的實踐哲學與康德的實踐哲學。

康德哲學里,主體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馬克思正是受到了康德的啟發,在肯定主體的同時,提出了實踐的觀點??档乱院蟮牡聡诺湔軐W經過費希特哲學的改造,建立了由純思維的“絕對自我”與“非我”(感性世界)的本體論哲學,然后到謝林那里主客體統一于精神,再到黑格爾強調主體的能動作用,提出了“絕對精神”這一概念,最后費爾巴哈重新確立了唯物主義的地位,找到了自然中感性的人類這一主體。從上面的簡短分析可以知道,德國古典哲學的先哲們,在對實踐方面的探索作出了許多努力。馬克思批判地繼承了德國古典哲學的精華,首先批判黑格爾的歷史唯心主義原則,從而發現了人類社會歷史的秘密在于市民社會這一范疇,而市民社會要到政治經濟學里研究,經過不懈的努力,最后馬克思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繼承發展的角度看,康德哲學雖然是對唯理論和經驗論的調和,并且認識論上陷入唯心主義,但是康德哲學對主體作用的確立,對于馬克思卻具有指導意義。而且康德主張對知識的產生進行辯證地思考,這種形而上學的批判精神,對于我們今天的學習生活是必不可少的。從康德到馬克思,再從馬克思又回到康德。馬克思在終結德國古典哲學傳統認識論原則的同時,又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原則,這種哲學變革的方式具有現代意義。正如馬克思所言“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⑥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理論體系,正是由于其自身徹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特征。

三、馬克思實踐哲學的未來

(一)實踐思維方式是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鍵點。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中,實踐思維方式別具一格自成一體,具有其它理論所不具有的特殊作用,主要體現在下列三個方面:

首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起點和基礎就是實踐思維方式本身。馬克思用這種獨特的思維方式,以實踐為其理論切入點,創立了實踐哲學。他以實踐的觀點批判了那些離開主體去理解人的感性活動,同時還批判那些唯心主義思維方式,在批判中確立了自己歷史唯物主義的進本原則。

其次,毫不夸張的說,理解了實踐思維方式就掌握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內涵和要義,因為實踐思維方式貫穿在馬克思整個哲學理論中。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論中,實踐思維方式體現在改造世界的物質活動中;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法中,實踐思維方式體現在區別舊哲學辯證法的新實踐辯證法的內涵中。馬克思的實踐辯證法既有對事物肯定的理解也有著對事物否定的理解,關鍵看你如何理解。實踐的辯證法由于實踐的矛盾二重性所以是批判性的也是革命性的;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論中,實踐思維方式體現在實踐是認識論的核心。

最后,馬克思主義理論可以吸收當代最新理論成果的原因就在于實踐思維方式所體現的內涵。馬克思用實踐思維方式對舊哲學進行了徹底地批判,用實踐思維方式,消除了唯心主義和就唯物主義理論的缺陷,最終在實踐那里達到了思維的客體性原則和主體性原則相統一的高度。馬克思在批判舊哲學的同時,又用實踐思維方式去作為一個尺度吸取舊哲學的積極成果。實踐思維方式以其獨有的特性,既是批判舊哲學理論的武器,又是新哲學立論的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所具有的實踐二重性,只會使它的理論內容越來越豐富,而不是停滯不前被時代所淘汰。正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用實踐思維方式去批判一切理論,在批判中揚棄,在否定中肯定,這種品質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當今時代應該學習的。

(二)馬克思實踐哲學的新視域——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

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為我們新時代理解馬克思的實踐哲學提供新的視角,他把道德實踐的地位又提高了,這對于我們信仰的確立有很大幫助。他認為人的行為可以被劃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第一種是集中在生產領域的目的性行為。這種行為的特點是借助于工具理性從事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但是由于這種實踐活動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那么人的主體性特點就不能合理完美地發揮;第二種是以行動者共同的價值取向為目標的規范性行為,這種行為的特點是以人們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世界中的價值認同和規范遵守為重要標志;第三種是與培根‘劇場假象理論相類似的戲劇性行為,雖然這種行為特點同樣是一種不合理的行為,但是社會卻需要這種行為。而為了解決前面三種不合理的行為,他提出了交往行為理論;第四種是以實用語言和非語言作為理解交往行動的工具行為,這種行為的特點是可以協調自身與行為達成一致。它是具有合理性的行為”⑦。

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有理解功能、合作功能、社會化功能和社會轉型功能。他的目的在于想要解決以下問題:第一,二戰以后的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狀況與馬克思、列寧所處時代比較,已經發生新的變化,所以要適應現時代的要求,把握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特點,讓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容應對新時期所面臨的新挑戰。第二,為社會學提供獨特思路,建立新的解釋原則;第三,為適應資本主義的新時代轉型,繼續解決人的異化問題,最終讓人得到自由解放全面發展的機遇。

馬克思在自己的著作中就明確實踐的世界觀高度,他把實踐范疇看成是拯救當時那個時代的唯一方式,哲學任務就是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在理論與實踐中找出適合時代的橋梁。重回馬克思,就是要重新找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實踐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以其批判性和革命性的特點,否定一切權威的精神,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時代最強音。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一卷,第78頁.

②同上,第三卷,第48頁.

③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11—212頁.

④黑格爾.小邏輯,第142頁.

⑤同上,第57頁。

⑥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一卷,第121頁.

⑦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33—150頁.

參考文獻

[1]曼弗雷德·庫恩著,黃添盛譯.康德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克洛納著,關子尹譯.論康德與黑格爾[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

[3]俞吾金.從康德到馬克思:千年之交的哲學沉思[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衣俊卿.從康德到馬克思:完成哲學革命的契機[J].學習與探究,1990(6)

[5]哈貝馬斯著,曹衛東譯.交往行為理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薛峰(1990.11-),男,漢,山東省膠州市,碩士,上海師范大學,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

猜你喜歡
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馬克思妙計催書
小老鼠馬克思下動物園
《卡爾·馬克思:世界的精神》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和馬克思差多遠?
別開生面的描繪
《馬克思的青年時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