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近代音樂史研究多維曠野上的瞭望

2017-03-04 12:28鞠會云
人間 2016年33期
關鍵詞:音樂家

摘要:我們通過對二三十年代表性的中國近代音樂的普查,發現以“對象”一詞為劃分依據,不僅可以發現對前期龐大文獻的分析整理過程中的可取之處,還可以尋找到很多空白區域,我想通過尋找這種未被活躍關注到的空白區域,通過團隊作業來完成本次的學術研究,本論文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對龐大文獻的梳理,對中國近代音樂史截止目前的專著、學位論文(碩博論文)、核心期刊三個部分的前期研究成果展開梳理,以不同的視角對研究對象——“人”和研究對象——“機構”做出相關的整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關鍵詞:音樂家;音樂機構;音樂劃分;中國近代音樂史;空白區域

中圖分類號:G63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130-02

一、以“人”(identity)為對象

(一)從性別的角度出發,我們以男性和女性音樂家作為分界點來進行分類探討。中國近代以后,婦女得到解放,女性在音樂活動中的表現才慢慢浮出水面,他們開始接觸音樂并獲得訓練和教育①,在這個男系主權的社會里面,人們的重心對于女性的關注度遠遠不夠。從參與范圍上來講,包括中國女性、外籍在華活動的女性。從參與群體來講,包括專業音樂家、業余愛好者、街頭流浪藝人,我們主要從專業音樂家的角度入手,20世紀上海國立音專的建立,為廣大女性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才得以使現在音樂教育中人才輩出。

思考:在當時那個男權的社會中,唯我們熟知度最高的都是男性音樂家,然而女性音樂家的身份、有哪些人、參與的音樂活動、所做的貢獻和對后世有什么意義關注度還不夠。

(二) 從國籍的角度出發,我們以中外音樂家作為劃分點。

1.中國音樂家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近代時期在中國活動的音樂家,一部分是在海外活動的音樂家。

(1) 中國音樂家根據他們的活動特征可分為如圖所示: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這些音樂家都有留學經歷,如沈心工在日期間創辦的《體操》,就夏滟洲編著的《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簡編》中可以看出,對于這部作品也是以“其曲調是以日本兒童歌曲《手戲》為藍本改編的”一句話帶過,又如蕭友梅,在1901年赴日留學后,又在1912赴德,在外求學的十幾年中,書中僅僅提到他的《中國古代樂器考》獲得的博士論文,再如江文也對他的作品了解也是在他回國后,對于這類留學海歸音樂家在國外的一些生活、創作了解甚少。

思考:在中國音樂家的研究中也暴露出一個問題,人們只關注到了他們在國內的發展和成就,然而對中國音樂家海外所做的貢獻關注度還遠遠不夠,還有僑居海外的中國音樂家也應該值得我們關注。

(2) 移居港澳臺的大陸音樂家角度分析。

A香港,這是國人矚目的地方,由于復雜的政治、歷史原因,在上個世紀80年代之前我們對香港音樂發展歷史知之甚少,直到改革開放的80年代之后,才逐漸有了一些交流和了解,由于香港歷史背景和社會制度的特殊性,造成了音樂的發展情況與大陸有了很大差異,現在這個地區已經回歸祖國,歷史的段落性已形成,對于他那段歷史需抱有積極的態度掌握材料,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自然可以放筆直書②,移居香港大陸的音樂家有:

B 澳門,在16世紀后淪為葡萄牙的殖民地,早期的傳教士就開始在澳門傳播西方文化,創辦教會學校(馬禮遜學堂),五四以后,內地掀起了救亡圖存的抗戰熱潮,澳門出生的如:孫中山、蕭友梅、冼星海奔赴內地實現自己的報負,20世紀后半葉,澳門本地的音樂家如林樂培、葉惠康、林品晶等,他們的事業也都在香港和歐美,愿意留在澳門地區從事新音樂文化建設的音樂家較少,與此同時,他們在當時也很難有所作為③。

C 臺灣,自1945年抗日戰勝利后,日本將臺灣歸還給中國,成為中國的一省,其中留在臺灣的臺灣籍的作曲家有李志傳、呂泉生、郭芝苑等,江文也、柯政和留在北京,在1945~1949年間,從大陸旅居臺灣的音樂家:張錦鴻、康謳、李永剛、戴粹倫、史惟亮④等。

思考:在這種兩岸三地一家親的口號之下,學界的反應卻是另外一種景象,并沒有對移居到港澳臺的大陸音樂家給予一定的關注,然而,港澳臺地區卻一直有在關注大陸的動態,對于港澳臺這些“特殊區域”學界怎么看,還有這些地區的一些與音樂相關的社會政治活動也應該納入到這個整體中,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

(二)外僑(foreigner)音樂家。

從語言文化圈的角度來劃分

(1)英美的英語圈:20世紀初,西方教會把西方宗教文化帶到了古老的中國,開始創辦教會學校如圣約翰大學、東吳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中西女孰、燕京大學音樂系等。代表性的音樂教師:中西女孰中如史鳳珠、王瑞嫻、李虞貞、周淑安、蔣英、姚錦新等。燕京大學中如蘇路燈、關德森、范天祥等。

(2)俄語圈:俄語區域分布國家為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20世紀20年代是東北地區是俄裔音樂家活動中心(哈爾濱),先后建立名目繁多的音樂團體,以《俄僑音樂家在上?!窞槔?,文藝團體活動中出現的“星二會”中青年歌唱家如科切爾金、雷賓、亞基莫夫、韋堅斯基、米勒等,“和拉姆聯誼會”中如音樂家別爾莎茨基、基爾薩諾夫、俄僑樂圣阿隆·阿弗夏洛穆夫等,在國立音專任教的俄僑音樂家如查哈羅夫、蘇石林、齊爾品等。

(3)東北日僑音樂家。

1935年后,日偽統治了這片區域(大連),比較重要的音樂家有:崗村樂童、高津敏

(4)法租界法僑音樂家:在法租界上成立的上海工部局樂隊,第一任指揮雷慕薩(長笛手)

(5)意大利意籍音樂家:鋼琴、指揮梅百器等。

思考:對于這些外僑音樂家,書中基本都沒怎么提到,在中國近代音樂史中外國音樂家介紹的太少,但這些外僑音樂家在音樂發展中也都做出了很大貢獻,也應該值得我們深入的研究。

(三)從音樂家影響度的角度劃分:

“大家”(master)與“小大家”

關于音樂大家,我們可能都會比較熟知的如:蕭友梅、冼星海、程懋筠等音樂大家為振興民族所做的貢獻,享受后人給予的至尊榮耀。

流行音樂家:左翼音樂運動在上海興起,都市流行音樂正式拉開帷幕,領軍人物黎錦輝《毛毛雨》,與此同時造就了一批流行音樂作曲家如黎錦光《夜來香》、劉雪庵《早行樂》、陳歌辛《漁家女》。

但還有一部分小大家——在地方區域,各自所在的省市做出貢獻的音樂家,同樣做出了一些成就,一直默默付出,卻被人們遺忘在歷史的塵埃中,如南昌大學師范部藝術科的創辦者劉天浪,建系之初音樂專業僅有教師5人:劉天浪(理論作曲)、邱亞軍(聲樂)、揚樸軒(小提琴)、王家瓊(鋼琴)、陶端棐(作曲理論)

思考:做出突出貢獻的音樂大家,在國際上享受盛譽,也是人們一直關注的焦點,對于在地方的音樂家或者是二流三流音樂家卻往往被人們所忽視。

二、以“物體”為對象

(一)專業音樂機構。

1. 官方音樂教育:

(1)公立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如上海國立音樂??茖W校(設立了理論作曲、鍵盤、聲樂、弦樂、管樂以及民樂)、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音樂系(1930年)、私立京華美術??茖W校音樂系(1930年)、杭州藝術??茖W校音樂系(1932年)、國立歌劇學校等。

(2)官方音樂協會組織是在中央或省委宣傳部領導下組成的音樂團體組織,代表性的如1933年,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這是一個旨在推行推行學校音樂教育和改進民眾音樂生活的音樂教育團體,該機構隸屬于民國政府江西省教育廳,也得到了省府及教育廳的財政支持,是當時國內為一個由政府資助的省級音樂團體;江西省音樂家協會;1934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設立“音樂教育委員會”等;

2.私立學校音樂教育:1932年,馬思聰和陳洪在廣州創辦的私立廣州音樂學院(1936年秋被國民黨勒令繳納保證金而不得不停辦)、丁善德和陳又新創辦的上海音樂館(私立上海音樂??茖W校)、私立上海美術??茖W校音樂系、私立燕京大學音樂系、私立滬江大學音樂系、私立上海新華藝術??茖W校音樂系等。

思考:在音樂教育機構中,公立學校的辦學模式、開設專業及影響都受大家廣泛關注,然而在一些私立音樂院校中,他們的辦學成果也應該有待我們研究。

(3)實踐表演。

(1)官方社團:“蘇聯之友社”音樂小組(中蘇音樂學會)、左翼劇聯音樂小組、中國管弦樂隊、北京交響樂團、南京中華交響樂團、上海市政府交響樂團、中央管弦樂團、山東省立民眾劇場、山東省立實驗劇院、山東省立劇院、國立實驗劇院

(2)非官方劇團:春柳社(成員:曾孝谷、歐陽予倩、李叔同、陳靜若)、無錫的天韻社、1927年,柯政和、劉天華發起的“北京愛美樂社”、山歌社、今虞琴社、吳平音樂團等

外籍音樂家組成的樂團:俄僑音樂社團——哈爾濱交響管弦樂協會、上海工部局管弦樂隊

(二) 民間機構:

群眾性歌詠團體:中華全國歌詠協會(冼星海)、民眾歌詠會(劉良模)、新安旅行團(兒童抗戰宣傳團體 )、孩子劇團、青年會戰區服務團(呂驥、劉良模)、犧牲救國大同盟 、業余歌詠團、又如任光在抗戰爆發期間在海外開設的音樂團體——“巴黎華僑合唱團”、“民眾歌詠訓練班”、“銅鑼合唱團”

思考:中國近代音樂機構中對于在國內的一些比較矚目社團機構研究的比較深入如“國立音?!?,然而在海外如任光為宣傳抗日在海外組織的一些民眾社團、地方性的社團(重慶合唱團、山東省立實驗劇院)發表的刊物和著述中關注度還不夠。

三、結語

通過對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不同角度的劃分, 我們需要深入研究的東西還有太多,從不同的視域去發掘我們的創新思維,依靠強有力的歷史依據作為我們客觀評判的準則,所以,作為一名中國音樂史研究者,我們更需要為中國音樂史填補幾處空白,更需要我們用創新的思維來展開我們的研究工作。

注釋:

①女性參與音樂活動的意義研究--以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中的實力為參照

②移居香港的大陸作曲家研究(20世紀30-80年代) 高洪波 中央音樂學院 博士論文

③20世紀以來中國港澳臺地區音樂發展及其與祖國內地音樂發展之關系 汪毓和 中央音樂學院 音樂學研究所 北京100031

④臺灣 香港和澳門當代音樂概覽 劉靖之 中國音樂學(季刊) 1991年第1期

⑤二十世紀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發展之回顧 杜亞雄 云南藝術學報

參考文獻:

[1]汪毓和《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第三次修訂版)

[2]夏滟洲《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簡編》

[3]中國近代教育史紀年【新版】上海音樂學苑出版社

[4]移居香港大陸作曲家研究20世紀30-80年代 高洪波

[5]論上海飛地音樂社會的政治文化空間(上)洛秦

[6]讓音樂史研究更全面關于臺灣香港音樂研究 梁茂春

[7]女性參與音樂活動的意義研究——以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中的實力為參照

[8]二十世紀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發展之回顧 杜亞雄 云南藝術學院學報

作者簡介:鞠會云(1991-),女, 漢族,山東東營人,碩士在讀,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研究方向:中外音樂比較研究

猜你喜歡
音樂家
節拍器
Kid of the Year
合作
電影《音樂家》在第三屆尼泊爾國際電影節上獲好評
音樂家的兒子
音樂家石膏像
節日樂曲
誠實更重要
小小音樂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