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企業財務狀況分析

2017-03-06 03:26張大慶
商情 2016年46期
關鍵詞:目的企業財務內容

張大慶

【摘要】財務狀況分析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占有尤為重要的地位。本文將從企業財務狀況分析的目的和主要內容出發,介紹各種分析方法在財務分析中的具體運用,通過最佳的分析方法以實現預定的財務目的。

【關鍵詞】企業財務 目的 內容

一、財務狀況分析的目的和內容

財務狀況分析是對企業過去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的評價,以及對企業未來前景的預測。狹義的財務狀況分析,專指會計報表分析,即根據會計報表資料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的分析。廣義的財務狀況分析,指以會計核算資料為主,結合統計核算資料、業務核算資料和經濟調查資料,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的分析,是企業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現代企業的財務活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財務關系,不同的利益主體,進行財務分析的目的不同,內容和側重點也各異。

(1)企業經理人員的財務分析。對于企業經理人員來說,財務分析的核心目標是為企業制定財務計劃和實行內部控制服務。財務計劃編制的全面性,內部控制的復雜性,客觀上要求企業經理人員必須將財務分析貫穿于財務管理過程的始終,通過事前、事中、事后分析,總結經驗,改進現狀和規劃未來。事前分析,是前一個經營期間的總結和后一個經營期間的規劃,是企業持續經營的中心環節。它同事后分析一樣都是以財務報告為出發點對企業經營整體的評價和分析。首先,事前或事后分析,有助于企業管理者對企業財務狀況是否良好,企業經營管理是否健全,以及企業業務前景是否樂觀,作出有理有據的結論。其次進行事前或事后分析,可以揭示經濟效益好壞的原因,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經濟效益是企業經濟活動的綜合性指標,它集中反映著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果。企業經理人員通過采用實地調查和技術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從指標、數據入手,從各項經濟指標的相互聯系中系統地對比分析,揭露矛盾,找出差距,才能正確地查明影響經濟效益好壞的各種原因,以采取措施,不斷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再次,進行事前或事后財務分析,可以尋求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找出經濟效益好壞的原因,歸根結底,是為了挖掘潛力,尋求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凡是有矛盾,又有差距的地方,往往也是潛力所在的地方,只要不斷解決這些矛盾就能把企業的潛力充分挖掘出來。企業經理要結合企業生產經營條件的變化,綜合考慮各有關因素選定達到最佳經濟效益的最優方案。

事中分析與企業的日常財務管理密不可分,是在執行財務計劃的過程中進行的。目的在于監督生產,監督消耗,增加收入,節約支出,正確地執行財務計劃,確保各項財務預算指標的實現。

(2)企業投資者的財務分析。企業的投資者是指向企業投入資本金的企業和個人,例如股份公司的股東等。財務報表是投資者獲得信息,進行財務分析的主要途徑。作為企業真正的主人,投資者與企業利益休戚與共,息息相關。他們需要通過財務分析評價企業管理人員的業績,以便對管理人員作出合理的評價和適當的選擇。

(3)企業債權人的財務分析。債權人是指企業的債主,即企業對他們負有償債的義務。債權人與企業的關系盡管不像投資者與企業的關系那樣密切,但他們依然會十分關注債務企業經營狀況。一般來說,在正常的情況下,企業會按時清償其所欠債務,如銀行借款、應付帳款等,否則,企業會受到經濟處罰以至司法制裁,但若企業確實經營不善,資不抵債,債權人很可能無法得到應有的清償,而蒙受壞帳損失。即使是企業短期的拖欠,都可能對債權人造成重大的損失。因此企業的債權人,尤其是大債主,如銀行和原料供應企業,可能通過對該企業的資本結構、資金的主要來源與主要用途,該企業在過去一個時間內的獲利能力以及對其未來獲利能力的預測,來估計它清償債務的能力。

綜上所述,盡管各方面對企業財務分析的具體目標各下相同,立足點各有側重,但所需的信息主要都屬于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如何,因為企業的經濟效益、經營成果對內外相關人士來說都體現在這兩個方面。這二者又是互相關聯的。若企業的獲利能力不佳,勢必影響其未來的現金流入凈額和經營資金,而現金流入量和經營資金的不足,必然會影響企業的償債能力,如果企業不能及時清償其到期的債務,又勢必影響其籌集資金的活動,使經營資金更加不足,以至陷于虧損而處境愈加困難。相反,盈利不斷增長的企業必將擁有充裕的經營資金和可信賴的償債能力,而且又能從經營活動的擴展中進一步提高其盈利能力。

二、務狀況分析的方法

在實際財務分析中,形成了趨勢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兩種各有特色的綜合分析方法。

(1)趙勢分析法就是將兩期或數期財務報告中的相同項目進行比較,以求出增減變動的方向和幅度,從而揭示財務和經營上的變化和趨向。其目的在于分析引起變動的主要項目、變動趨勢是否有利以及預測將來的發展趨勢。

趨勢分析法有以下幾種具體方法:①項目比較法。將連續數年的財務報表上的相同項目進行比較,可以按金額表明其變動趨勢,也可以運用某一年為基期計算其變動的百分比,以揭示其變動程度。②比較財務報表的方法。這是將企業連續數期的數據并列,編成比較財務報表,列示出會計報表項目前后兩期的金額的對比,并計算出增減變動的金額和百分比,便于報表使用者進行分析。例如資產負債表格式,在編制年度報表時,即可轉化為“比較資產負債表”,因為該表的年初數,即為上年年末數,據此計算出本年年末數與年初數的增減金額及其增減百分比,即可進行比較分析。在分析比較報表時應把三大報表即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財務狀況變動表聯系起來,以判別某項指標的變動是否適當。

(2)比率分析法,這是指把財務活動中相關聯項目組合成為一個比率,以說明企業某方面的情況。由于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涉及到的項目各種各樣,如果都要進行對比,工作量太大,而其中不少比例也沒有太大意義。為了滿足各方面需要,必須抓住重點找出各方感興趣的關鍵項目進行對比,而不是機械地為計算比率而計算比率。而且,由于分析面對的有關方著眼點、目的和用途不同,所使用的比率也不同,例如,一家銀行在考慮是否給一企業短期貸款時,它關心的是企業資產的流動性比率;而長期債權人和企業投資者則著眼于企業的獲利能力和經營趨勢,以便取得理想的投資報酬。企業管理當局,需要關心財務分析的一切方面,既要保證企業具有償還長期和短期債務的能力,又要為投資者贏得盡可能多的利潤。

對同一個比率來說,不同的資料使用者的解釋和評價基本上應該一致,但有時也可能發生矛盾。例如,反映短期償債能力的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對短期債權人來說越大越好,但對企業管理當局來說,可能認為這是沒有充分利用資金的浪費現象。設計有代表意義的比率只是比率分析的第一步。因為孤立的比率本身沒有什么重要意義,例如,凈收益為1000元,銷售為10000元,盈利率10%,這個數字本身說明不了什么問題,要使其有意義,必須與一些標準比較后得出結論。

比較的共同標準有:①計劃標準。將比率與計劃標準比較,考察的是預先確定的經營結果小于這個比率,則被認為是不利的,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②歷史標準。一個企業的歷史比率是更重要的比較標準。吏用這種比較標準,企業可以將某一年度的比率與前幾年的相同項目作比較,使企業能確定是否比過去有所改進。③同行業標準。這個標準有兩個值,一是同行業所有企業相司項目比率的平均值;另一個是同行業先進企業相同項目的比率。與同行業比率相比,可以看出企業在同行業中所占的地位如何。對比的重點應放在與本企業競爭激烈的企業上。在選擇財務分析方法時往往是根據分析的具體要求、分析項目的性質,用比率來進行靜態分析用趨勢來分析動態變化。

猜你喜歡
目的企業財務內容
企業財務舞弊行為與企業高層相關性研究
制造企業財務內部控制體系的優化對策探究
去杠桿與企業財務績效
去杠桿與企業財務績效
國有企業財務精細化管理措施探討
廉潔校園文化建設在預防職務犯罪中的作用研究
談高校美術教學中創造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