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論訴訟標的

2017-03-06 03:32劉寶
商情 2016年46期
關鍵詞:學說標的聲明

劉寶

【摘要】訴訟標的學說有舊說、新說、新實體法說等,各家學說并非先后繼替,而是互相展開論戰,始終并存。各家學說“其見解差異之大,謂其對于概念之說明有所貢獻,倒不如謂其只有增加混亂?!北疚臑榱死迩逅悸?,在仔細甄別各家觀點的基礎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訴訟標的 訴

一、訴訟標的理論學說的簡要回顧

最初,訴訟標的并不是訴訟法而是實體法上的概念,訴訟標的即實體法上的請求權(實體法說,亦稱舊說)。隨著社會和法律的發展,尤其公法及其觀念和理論的發展,德國學者Hellwig首先從訴訟法的角度闡述訴訟標的。他認為,訴訟標的是指原告在訴的聲明中所表明的具體的訴訟主張,審判的對象就是關于訴訟上的權利或法律關系的主張,即訴訟標的(訴訟法說,亦稱新說)。隨后又產生了新實體法說等,其中的新說又分為一分肢說、二分肢說、三分肢說。這些學說并非先后繼替,而是互相展開論戰,始終并存。

給各種學說一個透視圖就可以看到,無論哪種學說都是在原告的起訴內容中尋找確定訴訟標的的基準。如果把原告的起訴內容分解為“原因事實(生活事實)—法律依據(實體法上的請求權)—訴訟請求(訴的聲明)”三個要素的話,舊說是以“實體法上的請求權”為訴訟標的的本質屬性,新說則是取兩頭,或者以“生活事實—訴的聲明”,或者單取“訴的聲明”為訴訟標的的本質屬性。而相對的訴訟標的說則主張,不同的訴訟類型、不同的訴訟階段,分別可以靈活地在原因事實、請求權和訴的聲明中選擇作為訴訟標的的本質屬性。這無疑導致概念的不同一。所以鮑爾(Fritz Baur)評論道,各家學說“其見解差異之大,謂其對于概念之說明有所貢獻,倒不如謂其只有增加混亂?!?/p>

二、訴訟標的之再解讀

為了便于研究訴訟標的,首先要明確訴是什么,關于訴的概念,中外民事訴訟法學理論上長期以來一直存有爭議,目前仍沒有形成統一看法。對于什么是訴,可以說是眾說紛紜。有的說,訴是民事權利受到侵犯或發生爭執時,要求法院予以保護的請求;有的說,訴是當事人要求法院用判決保護其私法上的利益的申請;有的說,訴是權利被侵害或將被侵害,請求法院為有利于自己判決的聲明;有的說,訴是從司法上保護主觀權利或法律秩序的手段;有的說,訴是要求法院為有利于自己判決的訴訟行為;有的說,訴就是訴訟程序或民事訴訟的統一形式;有的說,當事人請求和法院進行的審判活動合起來就是訴,如此等等。

無論哪種認識,都對訴是向法院提出保護權益的請求這一基本點能夠達成一致。既然如此,訴的標的必然是向法院提出的請求,如果這一觀點不成立,那么訴的意義將何在?在原告的請求被法院受理后該請求就變成訴,也就意味著進入了訴訟程序,那么進入訴訟程序的原告的請求,當然是訴訟標的,所以訴訟標的即訴,訴即訴訟標的,否則訴與訴訟標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將會造成自相矛盾,這不僅會給思維造成混亂,而且也對實踐沒有指導意義。

那種區分訴與訴訟標的觀點,雖然對訴訟標的有所把握的準確,但是認識過于狹義,只局限于訴訟標的本身,而忽略了訴本身就是訴訟程序中的標的,在實踐中訴的各要素均可能成為爭議的標的,而狹義的訴訟標的只是終極意義上的爭議之處,這種狹義的認識導致了對訴訟標的認識的百家爭鳴,雖然是一種好的氛圍,但也帶來了思維的混亂與對實踐指導的模糊。

三、訴訟標的之重構

(一)對訴訟標的既有理論學說的評價

不可否認,訴訟標的各種理論學說對于完善訴訟標的理論,以及對于實踐的指導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積極之處不再贅述,本文重點探討不足之處,無論舊實體法說,還是訴訟法說(新說)、新實體法說等,均忽視了訴這一前提,當事人既然在現實生活中遭遇了不滿,權益受到了侵害,便要行使權利起訴,故訴的每項內容、每段有意義的話語均可以成為爭議的標的,而終極意義上的標的即原告的訴訟目的,可以簡潔地概括為聲明、請求或標的。如離婚案件中,分居時間是法官判斷夫妻感情是否確已破裂的一項重要指標,對這一事實的審查判斷是每一離婚案件的必經階段,所以不能認為當事人的離婚聲明是唯一標的,無視訴訟理由也是重要的訴訟標的的觀點是難以成立的。

(二)訴訟標的的指歸

千經萬論,處處指歸。無論各家學說如何研究訴訟標的理論,其目的無非是用于解決理論上的體系問題及實踐中的操作問題。筆者認為,各家學說的爭論均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但更多地囿于各自的環境、立場,而忽視了初心,即訴的本義是什么,訴本身即是標的,是當事人的爭議之處,在初始意義訴與訴訟標的是同一的,無論實體法說認為是實體權利,還是程序說主張的程序上的聲明,甚至是新實體法說認為各要素的拆分與組合,均是同一的。訴像是人的皮膚,勾勒出了一個人的整體面貌,而各個學說的不同分析、不同觀點像是骨骼、肌肉、內臟等,是訴的內部要素的聯系與區分,單純地以訴的內部要素來以點概面地討論訴是不可能的,就好像單純地拿著一張骨髓X光片來說一個人長什么樣、脾氣性格如何,那也是不可能。我們要想認識與把握訴訟標的,首先要有上述認識,厘清思維,避免邏輯循環論證,避免再增設概念,空洞研究。

為此,筆者認為應當取消訴訟標的這一概念,只提倡訴這唯一概念,當然訴是有要素的,包括主體、主張、事實、理由(包括實體法上的,也可以包括程序法上的),至于何種要素會成為爭議標的,則要因案而異,最關鍵的是無論以何種要素為爭議標的,都要在訴這一屬概念的統領下協調兼顧各個要素關系,不能單純片面地強調某一要素。這樣一來,不僅研究道路會清晰,而且實踐操作也簡便易行。

參考文獻:

[1]王娣.民事訴訟標的理論再構筑[J].政法論壇,2015,(2).

[2]李龍.論我國民事訴訟標的理論的基本框架[J].法學,1999,(7).

[3]霍麗娟.論我國民事訴訟標的理論的轉型[J].法制與社會,2009,(3).

猜你喜歡
學說標的聲明
遺失聲明
紅周刊績優指數100只標的股一覽
紅周刊績優指數100只標的股一覽
紅周刊績優指數100只標的股一覽
紅周刊績優指數100只標的股一覽
王充癡迷讀書
學問與學說
學說英語
一堂生動的分式復習課
論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在聯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