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社會化初探

2017-03-08 22:52湖北省廣水市教育局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17年19期
關鍵詞:社會性社會化同伴

湖北省廣水市教育局 韓 林

一、兒童社會化的概念和正確同伴交往的基本特征

(一)兒童社會化的含義

兒童社會化是指兒童從一個生物人逐漸掌握社會的道德行為技能,成長為一個社會人,逐漸步入社會的過程。心理學家陳會昌在《讓孩子在同伴中社會化》一文中作了更為通俗地說明,“兒童社會化就是人從剛出生時的生物的人逐漸變成社會的人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小孩子通過與人打交道,學會人際交往的規則,學會怎樣看自己,怎樣看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和別人,掌握社會上生存的本領和手段”。

(二)兒童社會化的重要作用

培養身心健全的人是教育的最根本目標,社會性發展是兒童身心健全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體格發展,認知發展共同構成兒童發展的三大方面,促進兒童社會性發展已成為現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標。家庭、社會、學校應當共同為促進兒童的社會性發展而努力。

學前期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時期,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在人的一生的社會性發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其未來人格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學前期應該注重發展兒童的社會性,為孩子的未來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三)兒童同伴交往的基本特征

兒童同伴之間的交往最早可以在6個月的兒童身上看到,這時的嬰兒可以相互觸摸和觀望,甚至以哭泣作出反應,6個月以后,嬰兒之間的交往社會性逐漸加強,有報道表明, 12—24個月的孩子開始在一起相互游戲,表現出初步的相互交往能力, 3—4歲的兒童同伴關系則建立在口頭上,再大一點的孩子則出現交為復雜和互惠的游戲。

2歲以前兒童同伴交往發展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階段,是物體中心階段,這時兒童之間雖有相互作用,但他把大部分注意都指向玩具或物體,而不是指向其他兒童。

第二階段,簡單相互作用階段。兒童對同伴的行為能作出反應,并常常試圖支配其他兒童的行為。

第三階段,互補的相互作用階段。這時出現了一些更為復雜的社會性互動行為,對他人行為的模仿更為常見,當積極的社會交往發生時,常伴有微笑,出聲或其他恰當的積極性表情。

兒童之間絕大多數的社會性交往是在游戲情境中發生的。兒童在游戲中的交往是從3 歲左右開始,而3歲以前的兒童獨自游戲比較多,3歲后,幼兒同伴交往的發展特點主要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3歲左右,兒童游戲中的交往主要以獨自游戲或平行游戲為主,同伴之間沒聯系,各玩各的。

4歲左右,聯系性游戲逐漸增多,并逐漸成為主要游戲形式,這種聯系是偶然的沒組織的,彼此間的交往也不密切。

5歲以后,合作性游戲開始發展。在游戲中,幼兒分工合作,有共同的目的、計劃,服從一定的指揮,遵守共同規則,互相協作、尊重、關心與幫助。

二、目前我國兒童同伴交往的現狀及危害分析

(一)教師的素質與兒童的社會化

從教師的素質方面來看,目前,有些師范學校,把“培養社會需要的人”當成學校辦學的最高法則,教給學生的主要是:重專業課程的學習,不重師范課程的學習;重知識技能的訓練,不重情感、態度的培養,因此學生人文素養普遍較低,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有消極影響。從教師的態度來看,目前我國的應試教育給兒童帶來升學的壓力,重兒童智力輕社會性的觀念還存在,有些教師生怕兒童不學好或因同伴交往影響知識的學習,往往過分干預同伴之間的活動,這些作法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都是有害的。

(二)家長的態度與兒童的社會化

因為同伴交往對孩子的影響較大,家長也害怕近墨者黑,常常把孩子的缺點和過失歸屬于孩子同伴交往的結果,因而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為兒童的同伴關系設置障礙或干擾他們的正常交往,另一方面也往往是由于家長對孩子過多的干涉和指責,引起孩子心理上的反感所致。

三、培養兒童社會化、發展同伴交往途徑與方法

(一)正確認識兒童同伴交往的作用

同伴交往,只有在兒童集體中才能得到滿足,而且,社交技能也只有在實際交往活動中才能形成和改善,因此每一位成人都要充分認識到兒童交往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到同伴關系對個體發展的重大影響。

(二)積極組織兒童的共同活動

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走出家庭尋找同伴,讓他們到兒童的世界中去發展社會交往能力,以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良好的個性。

(三)尊重兒童的同伴關系

兒童的同伴關系是他們最正常、最廣泛的社會關系,他們的同伴關系雖然不穩定,對象易變化,但同伴關系作為一種需要是恒定的。因此,成人對于孩子的人際交往,尤其是選擇朋友,應該予以指導。

(四)對不受歡迎的兒童進行行為訓練

不受歡迎的兒童大多數是由于在人際交往中的某些不利因素造成的不良境遇。為此,對于受排斥者,我們希望通過訓練減少他們與同伴主動沖突,減少多余地討嫌行為,增加他們對同伴的興趣;理解和學會與別人合作;增加與同伴情感上的親近。對于受忽略者,我們希望通過訓練減少他們的表面性交往;減少無效性的交往行為;增加他們與同伴的情感聯系,學會保持友誼;學會使交往活動有效地保持下去。具體的訓練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口頭指導。研究者依照預定的目標,用口頭言語指導兒童、進行同伴人際交往行為的一種訓練方法。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當兒童能將新行為模式內化為自覺的行動時,訓練即為成功。

角色扮演。研究者按照預定的訓練目標,通過安排兒童充當同伴集體中的不同角色來改進兒童人際交往。

正向行為強化。運用物質的或口頭的表揚強化有效的同伴人際交往行為,稱為正向行為強化。這種訓練法表現為十分重視兒童的實際交往行為,特別是有效正向行為。

在實際教育過程中,這些方法可以綜合使用,還可以結合實際,使不受歡迎的兒童對交往的認識、情感、行為諸方面有一個轉變,以期改善他們在集體中的人緣地位,促進他們社會化的正常發展。同時對他們所屬的集體進行教育,改變集體對這些兒童的固有看法,使他們體會到一個良好的集體氣氛,體會到集體的溫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集體的交往質量。

猜你喜歡
社會性社會化同伴
以戶外混齡活動促進社會性發展
紅薯會給同伴報警
牽手校外,堅持少先隊社會化
專題·同伴互助學習
行政權社會化之生成動因闡釋
尋找失散的同伴
高校學生體育組織社會化及路徑分析
從社會性弱勢群體自身心理角度談接受科技知識
社會性交互及其在三維虛擬學習環境中的實現
公共文化服務亟須推進社會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