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努力挖掘生活資源,為學生習作尋路者
——對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的策略研究與思考

2017-03-08 22:52云南省普洱市鎮沅縣第三中學黃忠文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17年19期
關鍵詞:中學作文農村

云南省普洱市鎮沅縣第三中學 黃忠文

中學作文教學是一個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總是困擾著我們,尤其是農村中學的作文教學更是困難重重,作文課上,老師為命題搜腸刮肚,為批改皓首枯燈,為講評唇干舌燥;其結果是沒讀到幾篇像樣的文章。弄得教學雙方都心力交瘁。

農村中學作文難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作文是一種綜合性、實踐性、創造性的勞動,作文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學生思維的主渠道,在語文教學的“聽、說、讀、寫”中,“寫”是終極目的。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最后達到自己會應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才是語文教學的初衷。因此,我們必須靜下心來,冷靜思考,在現有的條件下,想辦法,尋路子。面對家庭單調的生活,面對校園被高墻圍住的四角的天空,翅膀斷了也要飛翔,戴著鐐銬還得跳舞。

多年來,通過觀察、內省、反思、探究與行為跟進的自我研究,我們發現農村中學生的生活環境不是“真空”,農村這一塊廣袤肥碩的土壤中有取之不盡的寫作資源。認真挖掘就有收獲。我個人認為,做好以下幾點是行之有效作文教學策略:

一、捧一把泥土,育作文之苗

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相比,見識短淺。城市學生處于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接觸社會的機會多。農村沒有摩天大樓,沒有雄偉開闊的廣場。但有著大自然的奇妙景觀。農村學生與山川、河流、森林、飛禽、走獸……接觸的機會多,并且是零距離接觸。綠油油的秀色可餐的莊稼,郁郁蔥蔥清幽雅致的樹林,忽高忽低展翅翱翔的飛鳥,縱橫交錯輕柔粗獷的河流。這些特有的自然風光,都可作為學生觀察、寫作的對象?!笆郎喜皇侨鄙倜?,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大自然的奇妙景觀,不僅給人們以美的陶冶,也給予人們以智慧的啟迪?!扒Ы兴Ы?,萬里無云萬里天?!奔词故瞧掌胀ㄍǖ囊黄瑯淙~,平平淡淡的一方晴空,一場罕見的瑞雪,一次壯觀的海潮,都能給予我們以綿密的哲學理趣、迷人的藝術靈光。這是自然的饋贈,是農村孩子最為直接的感性認知,教師要用自己的慧眼引領學生去發現身邊的美,把它收進材料倉庫。

二、汲生活之水,灌作文之花

農村孩子在農事活動中親身體驗的事情多;大多數家庭四世同堂、三世同堂,與長幼、叔伯共同生活的機會多;口頭交流頻繁。在火塘邊聽長輩們講遠古時代的故事,在祭祀活動中學習民間習俗,在田間地頭聽人彈唱。耳濡目染,學得真知。只要留心就會發現——長長的驛道,古舊的風雨木橋訴說著人世的滄桑;清清的溪水,彎彎的河道流淌著古樸的民風;青石板上挑夫堅實的腳印在不經意間會撞入你的眼簾……甚至路旁一株野花都會撩起一段心事,讓你回憶起山果喂肥的童年?!案F人的孩子早當家”大多數農村孩子都是在生活的磨練中長大的,摸鐮刀、弄犁耙,吃五谷、種雜糧,品嘗過生活的艱辛。中國古訓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得”,農村孩子無論是參加農事活動的親身體驗,還是火塘邊的聽聞,都是躬得之物。屬作文之花。

三、辟一方沃土,護作文之樹

只有平時養成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才能不斷充實自己的思想,打好文化和精神的底子。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敝挥卸嘧x書,學生的思想才能豐富,寫作之源才不會枯竭,生活之渠才會更清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把讀書當作為作文課堂培土。從七年級開始就著手培養學生讀書的習慣,我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每周設一節名著閱讀課;二是利用自習課收看《電視散文》;三是要求學生讀《優秀學生作文》。閱讀必須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無論讀哪方面的書都要做讀書筆記,都要用普通話閱讀,并加以品評。讀《優秀學生作文》必須讀專家評語。教師有目的地選擇一些語段讓學生品讀、理解、揣摩、賞析,體驗和感悟祖國文字之精妙,景物之豐美,人情之偉大,作者技法之高超。書里的自然、社會、人生百態,濡養著學生的道德修養,為作文引來了源頭活水。讀《優秀學生作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易于學生理解,能產生共鳴,讓學生從中學習作文技巧、技法,拓展了學生視野,讓學生可持續發展。

四、筑象牙之塔,展作文之果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給學生作文找“支點”在作文教學中很有必要。農村中學生寫作環境是“缺氧”的,在調查中發現:許多農村中學缺少學生習作展示的平臺,沒有???,甚至連墻報都沒有,優秀的習作只能擱置箱底。有句話說得好:“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边m當的表揚,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成為他們前進的動力。

辦墻報,辦報刊展示學生習作是表揚學生的最佳方式, 在學校還沒有??那闆r下,我把多年收集的優秀作文,打印出來在學校公示欄展出,讓學生分享。教師對學生作文的點贊,潤澤了學生幼小的心田,呵護了學生的寫作熱情。

在苦苦探尋中,我們為學生構建著“象牙塔”,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播撒艱辛的汗水,也收獲成功的快樂。翻開作文刊物,也能嗅到不少帶著泥土清香的文章。

農村中學作文教學在立足課堂規范、扎實訓練的基礎上,從學生作文存在的問題入手,搭準文病脈搏,究其生成原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領學生挖掘山野、溝壑、泥土、沙石中的作文資源,作文教學是有前景的。

(1)趙立伯主編《教師論》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1992版

(2)劉國正主編《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中學語文卷》

(3)《中學語文課程標準》2003、2011版

(4)《葉圣陶教育文集》

(5)劉錫慶、朱金順《寫作通論》北京出版社1983年06月版

猜你喜歡
中學作文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在多解中學創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寧波市四眼碶中學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贊農村“五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