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民俗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的重要性

2017-03-08 22:52廣西大化縣七百弄實驗學校唐素文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17年19期
關鍵詞:民俗文化傳統語文

廣西大化縣七百弄實驗學校 唐素文

端午節快到,我們語文組在本校做了一項有“關民俗文化知識”的調查問卷,結果有85%的小學生對于我國的民俗文化的認識程度比較淡薄,甚至一無所知。每次節日到了,只知道大人們團聚一堂,吃喝完,高興一陣。他們根本不了解節日習俗的來源,各個節日的儀式及紀念的意義,這就是無形的漠視了本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反而熱衷地盲目跟風過西方的節日,導致我國的傳統節日文化知識的缺失。

我國優秀民俗文化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培養民族文化意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尤其是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更應當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傳統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促進作用。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民俗文化的滲透是非常重要的。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民俗文化滲透的可行性

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可實施民俗文化教育的。首先小學生正處于年幼時期,他們的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等都來自生活,他們接受新事物,學習新知識的能力都很強。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內容包含著中華民族傳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展現中華民族傳統精神品質的優秀篇章,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民俗文化知識,培養學生了解民俗文化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小學生在學習掌握新知識的時候,他們的求知欲、好奇心、新鮮感都很強,他們往往喜歡學習趣味性的知識,喜歡多姿多彩的課堂,民間文學和民俗文化知識是豐富多彩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能用一些有趣的民間傳說故事作為新課導入課堂,更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民俗文化是可行性的。

二、小學語文課程特點有利于民俗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使優秀民俗文化能夠真正滲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把民俗傳統文化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這也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從而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中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對教材的編寫提出了新的建議:內容的選材符合時代的特點,選擇多元化文化,開闊學生視野。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這些特點也具體體現在所包含的民俗文化方面。在每冊教材中都編排有民俗文化的內容,如三年級《年的來歷》《清明節的由來》《雪頓節上看牛賽》,四年級上《端午節的由來》、四年級下《重陽節的傳說》《牛郎織女》,五年級《火把節》《劉三姐》,語文教師利用這些優良傳統文化知識充實語文課堂,激發學生對優良傳統文化的熱愛,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民風民俗文化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受人們的青睞,其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神秘色彩,內容豐富多彩,形成的傳統節日遺留給后代,為華夏兒女增添意義和樂趣,震撼和撫慰人們的心靈。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民俗文化是必要的。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可通過生活化方式進行滲透

我國優秀民俗傳統文化主要是來自于生活。在教學中將傳統文化融入到生活化教學中,既能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能夠增強課堂的學習氣氛,從而使學生充分理解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例如在教學《嫦娥奔月》時,讓學生搜集資料,了解傳統文化的意義,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傳說不相同,紀念方式也不同,無形渲染他們熱愛生活 向往生活。在課堂教學內容設計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知識課堂學習中。這樣才能真正地將民俗文化滲入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傊?,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時應當注意新課改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教學理念。只有這樣才可以既能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優秀的民風民俗傳統文化知識,又能夠真正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水平。

四、小學語文教學中民俗文化可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進行滲透

傳統文化具有民族性、繼承性的特點。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融入傳統文化,也要在課外融入文化,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另外,課余作為課堂的延續,應當與課堂教學保持同步,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中秋、春節、清明等傳統節日,最具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時人們對于傳統節日也非常喜愛。而教師可以在講解與節日有關的文章時融入傳統文化,而在課后布置靈活的課外活動??稍诠澣罩畷r,創設一些新穎、有趣的學習活動,以便學生能夠深入與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如讓學生收集一些與節日相關的故事或是民間習俗。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將課堂上傳統文化的學習延伸到課下。如在上述《端午節的由來》的例子中,在學生完成課堂的學習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互聯網、查閱書籍等途徑來搜集有屈原的其它故事以及他的愛國故事。之后再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和互動,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并最終達到讓學生學習優秀傳統的目標。由此可見,教師應當重視利用課外時間,結合教學實際,將傳統文化融入到課外學習活動中,從而讓學生了解到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

五、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的民俗文化既能有助力于語文課堂的開展,又能使學生真正接受傳統文化,從而為我國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播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如今,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傳統文化趣味知識越來越多,語文教師更多地擔負著文化傳播者的角色,在教學中有責任向學生傳播包括民俗文化在內的各種文化知識。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重視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將傳統的民俗文化融入到教學中。

因此,加強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民俗文化的滲透,勢在必行。

猜你喜歡
民俗文化傳統語文
家鄉的民俗文化街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談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兩岸民俗文化薈萃福州
《詩經》宴飲詩中的民俗文化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