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小學生心理教育

2017-03-08 22:52貴州省興義思源實驗學校馬定紅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17年19期
關鍵詞:在校生心理素質心理健康

貴州省興義思源實驗學校 馬定紅

中小學生心理學是研究青少年期個體的心理特征及其發展規律的發展心理學分支。內容包括青少年的智力發展,個性形成,情感和意志表現、世界觀的形成、心理衛生等多方面的問題。下面以在校學生的整體情況做全面剖析。

一、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其今后全面發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礎。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工作。在當前形勢下,如何培養出心理素質良好的新時代人才是學校所面臨的一個新問題。

1.加強教師的心理學培訓,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

作為教師,不能只重視學生的學業發展,也必需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雖然大部分教師在畢業前都曾或多或少地學過心理學知識,他們以為自己能很輕易地了解學生的想法,還認為心理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迎刃而解。其實,中小學生有他們自己的特殊心理,他們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得多。一些老師對待那些“問題兒童”時,首先想到的是與家長溝通,而不是與學生進行直接交流,這樣往往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失去自信,變得沉默、孤僻。老師的思想、情緒、行為的輕微變化有時都會給學生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加強對教師的心理素質培訓是極其重要的。新時代的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心理素質修養、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同時應具有進行心理咨詢的能力,對學生和家長進行心理教育的能力,對學生心理素質發展進行評估的能力,以良好的自向心理狀態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2.注重師生的心靈溝通

老師要與學生多進行溝通,坦誠地面對學生,深入學生心靈深處。只有近距離的接觸,使學生愿意和教師有更多地交流與溝通,才能打開他們的心扉,消除師生之間的界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深入到孩子心靈的深處,與孩子產生相互信任和理解。

3.開展各種活動訓練

建設和營造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關系到學校每一項工作,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教師的工作,這是極其 錯誤的。沒有學校各項工作的一致配合,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工作的效果不但難以鞏固,而且可能被降低甚至抵消。因而,學校在進行課堂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也應在中小學生中開展各種有意義的訓練活動和課內外文體活動。

二、學生的學習心理問題

1.學習目標不夠明確

不少在校生對進入學校學習自信心不足,甚至沒有學習的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因而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只求能夠過得去,甚至是得過且過。

2.學習動機層次不高

不少在校生對學習的認知內驅力不足,對學習提不起內在的興趣,學習的實用化傾向十分明顯,過分追求學習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對學習文化基礎課和思想品德課很不情愿,覺得學了將來沒有用等于浪費時間,還不如不學。

3.學習方法不當,學習習慣不良

不少在校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知道怎樣學更科學、更有效,沒有掌握基本的學習策略,因為不會學因而學不好,由學不好到不愿意學,最后發展到厭學、逃學。

4.學習的認知能力水平較低

相當一部分在校生對學習過程、學習活動和自己的學習習慣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識,不懂得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不懂得如何進行學習成敗上的合理歸因。

5.學習焦慮現象比較普遍

不少在校生是讀不進書又不得不讀書,在家中瞞著父母,在學校應付老師,對學習有著一種“剪不斷、理還亂”,擺脫不掉的心理壓力。對考試或某些學科、課程的學習存在比較嚴重的恐懼心理,有明顯的厭學情緒和行為。

三、學生的個性心理問題

個性是個體經常表現出來的具有一定傾向性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是一個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在校生中“落水者”的心態,“失敗者”的心態,“多余人”的心態比較普遍,使得他們難以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和振奮向上的個性面貌。

1.缺乏應有的積極理想和追求

不少在校生在進入學校時就覺得自己被淘汰的或者被遺棄的人,認為自己是將來沒有出息、事業上難有作為、幾乎沒有什么希望的人,因而往往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上不求進步,學習上不思進取,生活上自由散漫。一些在校生抱著混世度日的心態打發人生,甘愿沉淪,聽天由命。

2.社會適應能力較弱

現在的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由于受到來自長輩的過分關愛,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難以順利適應學校的集體生活。由于缺乏集體生活的磨練,在校生社會生活經驗比較少,社會認知方式不夠合理,往往對社會現象缺乏理智的判斷,分不清哪些是對的或錯的,哪些事情對自己人生發展來講是最重要的,而哪些在目前又是次要的。面對快速多變、紛繁復雜的社會,可以說在校生比同齡優勢群體的學生顯得更加困惑和無所適從。

所以,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學校和教師應以建設和營造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為主,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個別指導,尊重與理解學生,力求學生人格的整體性發展在教育手段上,要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以人為本,強調學生心理能力的提高。通過開展訓練活動和課內外文體活動,指導學生“以人為鏡”學會觀察、分析、評價自己,逐步使他們養成自尊、自愛、自信、自制等心理品質。

猜你喜歡
在校生心理素質心理健康
2021年西藏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教育部發布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統計主要結果
淺談高職高專院校在校生結構及變化趨勢
激發學習興趣,培育心理素質
論新聞記者的心理素質與寫作思維
開展“解煩惱”活動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