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
——家庭——社區”聯盟模式的探索與反思

2017-03-08 22:52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虹橋小學常永秀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17年19期
關鍵詞:家庭社區家長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虹橋小學 常永秀

一、時代背景及教育發展要求

1.教育發展要求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重視和發展家庭教育……中小學校要切實擔負起指導和推進家庭教育的責任,要開辦好家長學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推廣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p>

在《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中,“兒童與社會環境”非常明確地提出:“要適應城鄉發展的目標,基本建成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主要指向家長素質的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等?!?/p>

2015年11月,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構建家庭教育社區支持體系,教育部門要和相關部門密切配合,推動建立社區家庭教育的指導機構,把家庭教育的指導服務納入到社區體系中去,提供公益性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p>

《教育部關于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中關于學校如何引導家庭教育做了說明。

2.社會發展要求

今天,隨著“社區”概念的提出,“社區”教育受到了極大關注。一個完善的社區,應以提高社區整體的服務內容,加強社區與家庭之間的親密紐帶,加強社區教育資源的開發利用作為一種實現社區自身發展的現實追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教育形成了一種趨向于更廣泛的“學?!彝ァ鐓^”聯盟模式。這一模式構建了學校與社區的伙伴關系,實現了社區與家長的良性互動,值得我們在家校合作中加以借鑒。

3. 學校發展要求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虹橋小學,是一所地處太原市杏花嶺區與尖草坪區交界處的小學。這里的學生家長的職業、文化程度、經濟狀況、生活經歷、家庭生活環境不甚相同,如何整體提高家教意識、提升教育影響,延伸學校教育效果,實現5+2不等于0,這給我們的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和要求。我校的家長學校工作,只有采用多種形式,借助社會各方面力量,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構建“學?!彝ァ鐓^”聯盟模式,能有效形成符合我校實際的家長學校工作模式。

二、構建聯盟的探索與實踐

1.學校與家庭聯盟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學校的實踐與總結,學校家長學校工作不斷健全、完善,制定了《虹橋小學家長委員會章程》成立了三級家長委員會,三級家長委員會實施6部管理,依據各自職責、權利、義務開展工作,逐步形成制度化、規范化、科學性。

家長借助家長委員會形式,積極參與學校管理。他們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享有知情權、評議權、參與權與監督權,他們不僅參與管理,而且參與教育,

2.學校與社區聯盟

社區的六大功能之一,就是推動各類教育發展,實現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一體化。在這一理念的支持下,我校主動打破“圍墻”,積極深入到學生居住社區進行聯系,溝通、交流、建構,配合、幫助社區成立“社區家長學?!?,定期開展家庭教育講座、心理健康指導、家教問題解答等,發揮學校優勢,為社區開展各種宣傳、服務活動。

社區配合學校,提供場地,提供資源,組織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利用節假日組織學生參加社區服務活動,不僅拓展了孩子的知識,也培養了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社區教育資源的廣泛運用,不僅對學生進行了多途徑、多方式和有針對性的思想道德教育,而且使他們能夠直接感受和學習來自社會的最真實的經驗和認識,實現了學校、社會共同育人的目的。

3.家庭與社區聯盟

一個個家庭聚集,構成了一個社區,而一個社區又是一個家庭的小社會,社區委員會則是為每一個家庭服務的組織機構。

社區利用家長學校形式,經常組織宣傳活動,鼓勵家長要用多元視角看待孩子。由于社區與家庭面對的教育目標不同,因此,社區對家庭教育的視角,與家長是截然不同的。社區面對的目標人群更加廣泛,在社區里,從胎兒到新生兒,從幼兒到小學生、初中生,兒童有差異化的表現。所以,在社區開展對家庭教育的支持和服務時,首先就鼓勵家長用多元的視角看待孩子——要有年齡視角,還要有性別視角,也要有民族的和文化的視角,要考慮民族和文化的差異。此外,社區在開展家庭教育支持服務的時候,還考慮到了兒童家境的不同,并特別關注那些家境不好的孩子。社區的孩子之間普遍存在著個體差異,就好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社區里的每一個孩子不僅是有差異的,而且是帶著家庭烙印的。

“學?!彝ァ鐓^”促使三方形成合力,結為聯盟,并使這三方的和諧互動,才能實現教育的最大化。為了實現三方互動,我校利用了多樣化的方式與途徑,如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培訓、家長專題研究會、電話、校訊通、家訪、家校聯系卡、班級微信群、社區頒發學校榮譽證書等方式與家長、社區工作者實現暢通交流,為實現最優化的教育合力創造了條件。我們也認識到,只有建立在平等交流與合作的基礎上才能實現。

三、探索帶來的反思

在探索與實踐的過程中,發現社區與學校的合作仍處于比較淺的層次,更多時候社區扮演的是配合和支持的角色。要真正構建“學?!彝ァ鐓^”聯盟,就必須積極建立以學校為中心的社區網絡,加強學校與社區的友好合作關系,幫助社區積極構建資源共享體系。

此外,我校還發現,在每一個家庭中,家長本身的成長經歷不同、職業不同、受教育的背景不同……都會影響到家長對孩子的認識和教育態度,直接制約著孩子的個性和心理發展。這個現象提醒我們,要始終牢記“學?!彝ァ鐓^” 聯盟模式的工作是以“孩子”為中心,要重視家長的多樣性,重視工作的科學性,遵循孩子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適應孩子的多樣性的差異,促進不同家庭的孩子的健康發展。

實踐證明,“學?!彝ァ鐓^”聯盟模式是學校教育擴展和延伸的有效載體。只有不斷挖掘各方教育資源,創新家長學校運作模式,充分發揮社區的教育功能,學校、家庭、社區才能互利互贏,和諧發展!

猜你喜歡
家庭社區家長
社區大作戰
家長日常行為規范
3D打印社區
我心中的好家長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家庭“煮”夫
戀練有詞
家長請吃藥Ⅱ
近8成家長不認同只要學習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尋找最美家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