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節日文化 伴我快樂成長

2017-03-08 22:52福建省晉江市安海幼兒園顏芳蘭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17年19期
關鍵詞:課題組傳統節日民俗

福建省晉江市安海幼兒園 顏芳蘭

幼兒的知識經驗很大一部分源于其生長的生活教育環境,陳鶴琴先生認為,“所有的課程都要從人生實際生活與經驗里選出來”。源自兒童真實生活中的課程是不以獲取新異的、可炫耀的知識為目標的,他能夠充分揭示兒童日常生活中意義。傳統節日是潛在的教育資源,因此,合理開發與利用傳統節日的教育資源就顯得尤為重要。利用傳統節日的教育資源進行方案實踐是將傳統節日活動作為一種載體,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家長、社區資源參與的積極性,圍繞特定的傳統節日主題,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等,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是十分有價值的。挖掘傳統節日深厚的文化內涵,充盈傳統節日的時代內容,讓幼兒喜歡、愛過中國傳統節日,是此課題的出發點和歸宿。

一、傳統節日活動的開展更豐富多彩

(一)環境的創設更彰顯民俗特色

在節日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們主要圍繞“中秋節”、“冬至節”兩大節日開展活動,為了突顯園本特色,學園主要從環境入手。雖然民俗節日的開展具有時效性,但民俗節日是最容易在環境中顯現的。學園為民俗節日課題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為孩子們營造了濃烈的、可感知的傳統節日環境。學園充分利用外部環境如樓道、走廊等創設與課題相適宜的環境,在園所的大環境的感染下,課題組各班的小環境也相得益彰,課題組成員圍繞本課題充分利用本土資源,把班級環境與節日民俗課題的開展有機地融合,為孩子們營造富有鄉土氣息的節日環境氛圍。環境創設中注重多種展現形式,有活動開展的進程圖片、幼兒作品、家長參與作品等,為幼兒提供了主動學習的動態環境,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進一步感受本土文化的氣息,對地方節日民俗文化有更具體、深刻的認識,也更體現了民俗節日教育活動對幼兒的影響。

(二)主題方案的設計更深入有層次

針對上學期設計的民俗節日主題方案上挖掘的深度不足的問題,本學期課題組重點圍繞“主題式園本課程的開展”,展開課題研討活動,如節日主題前主題方案的交流、階段交流、課題教學反思交流等。課題組成員借鑒了以往老師們的設計方案,經過交流碰撞后設計出適合本年齡段幼兒的民俗節日主題活動,設計時以幼兒的發展為依據,涵蓋各領域的內容,滿足幼兒認識、情感、能力等全方位的學習,圍繞主題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體現了節日民俗教育活動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教育價值。

(三)園本區域活動的開展更豐富

在《指南》新精神的指導下,我們課題組成員在各班均以濃墨重彩創設了“節日民俗活動區”,創設的園本活動區域與以往的創設有所區別,從區域環境和區域材料的創設上老師們更注重低結構材料的投放與區域材料玩法的多樣性這幾個層面,從以往裝飾性較多、教師布置為主的方式轉變為更體現課題開展進程、幼兒參與為主的特點,在創設中盡量把環境的創設與區域的開展合二為一。老師樣還注重從多個領域搜集材料、自制玩具、重新設計材料的玩法,多樣化、趣味性強且具有年齡層次性的各類區域材料吸引孩子專注地操作,使節日民俗教育活動在主題區里得到延伸和拓展,進一步凸顯了民俗節日的教育功能。

二、傳統節日活動的開展促進教師與幼兒的成長

(一)讓幼兒在傳統節日活動中感受、體驗與發展

1.注重學習,提高了幼兒的認知能力

在傳統節日活動實踐研究證明:幼兒園傳統民俗節日教育將有利于孩子認知、情感的互為發展。如在“端午節”,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嘗試用富有節奏的兒歌來說說各種各樣的粽子,師生共同即興創編了“吃肉粽”的童謠,不但激發了幼兒對節日食物的了解和喜愛,同時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創編兒歌的能力。

2.注重過程,體驗到傳統節日的快樂

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我們也分析了解到不同的節日,內涵不一樣、社會背景不一樣;相同的節日在不同年齡段的側重點不一樣。因此,我們在開展傳統節日活動中采用了不同的活動形式,旨在讓每個孩子都喜歡過中國傳統節日,愛上中國傳統節日。

3.注重實踐,回歸于幼兒的日常生活

我們在放假前,不同年級組找準切入點開展了“春節”活動。大班突出“年與我”的關系,除了“春節民俗風”系列活動外,還開展了“我們班的一年” “我的新年歷”,寒假里“我與媽媽辦年貨” “壓歲錢大討論”等活動也引起了孩子、家長們的關注。中班通過在參與“年”的過程中感受節日氣氛,如“我也來掃塵”“民間年畫欣賞”“餃子宴”等系列活動。小班則通過幼兒在全園的“年味”中感受濃濃節日氣氛,參觀了哥哥姐姐布置得新年環境、看了他們掃塵的錄像,還品嘗了大班哥哥姐姐的餃子宴,學說一句春節囑咐的話……

(二)在傳統節日活動中促進教師的反思與成長

1.以幼兒為主體,將幼兒的需要放在首位

在每一個傳統節日活動開展時,我們都要分析此節日的核心價值,根據孩子的興趣、經驗,并考慮與幼兒需要相支撐的社會發展需要來進行篩選,設計符合各年齡段幼兒的傳統節日活動方案。

2.以課題為載體,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首先,我們課題組每學期推行“三個一”活動。即是:一堂有探討價值的教學活動、一篇教育案例、 一篇閱讀筆記。把教師的教、研結合起來,確立教、研相長的工作觀。其次每月課題組長負責搜集學習資料(書面資料或教學錄像),組織小組成員共同學習、探討、交流。通過組織學習,豐富了教師理論知識,更新了教師的教育觀,營造了濃厚的課題研究氛圍。

3.以情感為主線,提升教學實踐活動的質量

在我們的課題研究中,我們要求課題參與者向全體教師展示各自的教育教學實踐與研究成果,以每個節日的情感價值為主線開展了各類教學實踐活動,我們課題組人員一起走進班級進行觀摩,進行記錄,一起研討、調整。在活動中,教師既是參與者也是獲益者。

在課題開展的過程中我們認為傳統節日教育的內容是廣泛的、無窮盡的;傳統節日教育的方法是多樣的、無定律的,教師只有在平時教學工作中注意收集不同節日的教育素材,挖掘有價值的教育內容,掌握節日教育的原則,創造性地進行節日教育實踐研究,才能使傳統節日教育之花越開越鮮艷。

猜你喜歡
課題組傳統節日民俗
冬季民俗節
陽城縣“耕心微寫”課題組
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iSoil課題組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原科技大學新能源開發與應用課題組介紹
民俗節
慶六一 同成長民俗歡樂行
課題組成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