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書法藝術欣賞的幾點體會

2017-03-10 21:51于朝君
青年時代 2017年4期
關鍵詞:欣賞群眾文化書法

于朝君

摘 要:書法作為中國獨有的優秀傳統藝術,在當下群眾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背景下,受到人們的不斷追捧和喜愛,甚至成為充實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種方式。然而,其所蘊藏的“玄妙”似乎成為人們自由欣賞書法藝術的阻礙。筆者將結合工作實際,粗淺地談談關于書法藝術欣賞的幾點體會,以期對書法愛好者欣賞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關鍵詞:書法;欣賞;群眾文化

近年來,隨著全國美術館、文化館等免費開放工作的不斷推進,各類群眾藝術展覽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繁榮發展勢頭走進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中。書法作為中國獨有的優秀傳統藝術,也不斷受到人們的追捧和喜愛,在某些文化發達地區,觀看“書法展覽”甚至成為充實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種方式。文化館作為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陣地,既要做好廣大群文愛好者的輔導培訓工作,同時也要在加強群文愛好者的藝術欣賞能力方面下功夫,全面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所從事的群眾文化工作,粗淺地談談書法藝術的欣賞的幾點體會。

書法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其以漢字為載體,它經過數千年的流傳,衍變了多種書體,形成不同的表現風格,這也就促成了書法藝術具有自己一套獨有的欣賞(鑒賞)方式。以鄙人之見,對于書法藝術的欣賞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從整體到局部

說整體,即是我們首先要把握一幅書法作品給我們的總體感覺和印象。當我們全神貫注地欣賞這幅作品時,書體、風格流派、表現形式和作品內容等不自覺地在我們心中形成了一種印象和觀念,它們就構成了我們對一幅書法作品的初步了解和認識。隨即,我們很快就會轉入到對作品局部的欣賞,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觀察字的結體(亦稱“結字”)。簡單的說就是字的間架結構。元代的趙孟頫在《蘭亭跋》中說:“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即強調了結字需要注意之處——“工”。但是這個“工”我們不能單純的理解為“工整”。在不同書體中,“工”的意義也不盡相同。篆、楷的結體講究勻稱、均衡;行、草書的結體注重欹側、向背、穿插、映帶等特點。舉個例子,“欹側”是書寫行草書時,著意改變字的重心方向,形成字與字之間的彼此“呼應”、“顧盼”、“避讓”等,以此增加字形的變化,形成“共性”,展現出字的靈動、活躍、律動等特點?!跋虮场睆娬{同一方向的筆畫應盡量避免平行和雷同,盡量做到“違而不犯”、“和而不同”,既要保持多樣性,又要兼顧統一。二是注意觀察字的大小變化,字間的疏密、錯落變化和筆跡的粗細變化等。三是要琢磨作者行筆的方法,包括筆畫的“輕重緩急”、“起承轉合”以及一個字的收筆與下一個字的起筆之間的聯系等。這些因素構成了一幅書法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書法作品內蘊情意的一種外現。

二、從靜止到流動

書法作品中的每一個字都是靜止的,但是這種靜止中卻蘊含著“流動”性。行草書中筆畫與筆畫相連、字與字的首尾相接就是書法作品流動性的最好證明。但是,中國書法不是為了表現流動而流動,它是要在流暢的線條中追求飛動的意趣,同樣在筆畫的“斷”處也能彰顯出“流通”的脈動,那是要追求一個靈妙的世界。此外,這種靜止到流動也能夠使觀者在觀賞作品時聯想書家書寫時的情境,分析書家的創作意圖,還原書家的用筆技巧和體悟其思想情感等。

三、從意象到本性

書法作為藝術(可以理解為抽象的線條藝術),它所展現的也是一種意象。孫過庭《書譜》中對書法所表現的意象做了如下的描述:“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姿,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這段話中,孫過庭借奔雷、墜石、鴻飛、獸駭、蛇驚等現象對書法進行描述,并不是為了說明書法的意象要體現某一類物象,而是說書法意象實際要表現的是自然的本性和生命,表現作為宇宙萬物本體和生命的“道”。欣賞書法作品就是要跳出和超越作品形式美和內容本身的界限,進入到對“理”和“意義”的理解和體驗。

四、從實到虛

在書法作品中,“實”和“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用筆的 “實”與“虛”?!皩崱惫P并非面面俱到地把每一個字寫得都非?!昂戏ā被颉耙幘亍?;“虛”筆也不是讓我們有意“忽略”或表現“隨意”和“率性”。我們也不能說由于墨盡而書寫出的“飛白”或淡墨的效果就是“虛”的表現?!皩崱惫P和“虛”筆中藏著太多書家心靈的語言和秘密,它是書家技巧、情思的自然流露,學養和性情積淀的體現,是不能靠單純摹仿來獲得的。二是筆墨與布白之間的關系。王羲之說:“實處就法,虛處藏神”,就是說我們在有筆墨處見“法”,即形式、規矩;而無筆墨的虛空處藏著“神”,即隱藏著用人心的“靈明”去體悟的無限的世界。熊秉明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國書法理論體系》中對褚遂良的書法有這樣的一段描述:“褚書另一特色是對空間的敏感,唐書評所謂“字里金生,行間玉潤”?!锨f講“無”的重要性,用在書畫上,則是空白的重要性?!隈姨?,“有”和“無”相容納,相輝映,相滲透,造成一片空闊與宓靜”。熊秉明的這段描述對褚遂良書法意象的特點做了說明,即書法的意象不但體現在筆墨上(“實”),更著重于無筆墨處(“虛”),就像方士庶在《天慵庵隨筆》中說:“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因心造境,以手運心,此虛境也。虛而為實,是在筆墨有無間?!币粯?,中國書畫藝術的“筆墨有無間”體現了“實”和“虛”的關系,它們是相互聯系,相互映襯的,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它是書畫家創造的另一個顯示個人的意味、情趣和價值的虛靈世界。

綜上,中國書法是一門博大精深的人文藝術,對于它的欣賞和實踐都要經過一個長期艱苦的磨礪過程。盡管如此,這并不意味著中國書法高深莫測,拒人千里,我們應當把它當成一種提高修養、完善人格的學習手段。筆者認為欣賞中國書法除了應注重對書法的學習和實踐,如要勤于臨摹和研讀中國古代經典碑帖外,還應善于觀察、發現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同時,還要深入學習文史哲等方面的相關知識,讓這些東西成為書法藝術欣賞和創作的有益補充。中國書法藝術是中國先賢們留給我們的珍貴的文化厚禮,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當深刻認識到這是中華文化的根柢所在,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保護和傳承好中國書法藝術,讓書法真正走進我們的生活,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神圣象征。

參考文獻:

[1]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茹桂.書法十講[M].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3]朱良志.中國美學十五講[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陳振濂.書法美學[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5]朱良志.曲院風荷[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6]孫曉云.書法有法[M].江蘇美術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欣賞群眾文化書法
書法
書法欣賞
書法
書法欣賞
關于當前群眾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淺論基層群眾文化緊跟時代步伐
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相關思考
德媒:中印尚難以做到彼此“欣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