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的國內研究綜述

2017-03-10 22:04夏曼楊少龍
青年時代 2017年4期
關鍵詞:評價

夏曼 楊少龍

摘 要:分析的馬克思主義是20世紀70年代在西方國家興起的又一馬克思主義思潮,在20世紀80年代傳入中國,國內對于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通過對國內學者關于該思潮的研究及評價,對國內研究文獻進行簡單的梳理,并總結分析的馬克思主義這一思潮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何啟示。

關鍵詞: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產生及其特征;國內研究;評價

分析的馬克思主義是20世紀70年代在西方國家,主要是英美國家興起的又一馬克思主義思潮。國內學術界對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始于80年代中后期,直至1992年余文烈的《分析學派的馬克思主義》一書才對分析的馬克思主義進行了全面的介紹,使得國內學者對于這一思潮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本文將對國內學者對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特征、研究內容,及這一思潮的總體評價等方面的理論研究進行梳理。通過梳理國內研究有利于我們客觀地掌握分析的馬克思主義,了解我們在解讀馬克思理論方面的進步與不足,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而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促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繁榮發展。

一、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及其特征

關于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國內主要有以下具有代表性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從形式上看分析的馬克思主義是分析哲學和馬克思主義研究“聯姻”的產物。這一點與其他西方的馬克思主義流派產生的背景是相似的。第二種觀點認為,從廣義上看,分析的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是分析的,就在于它運用了在西方非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和哲學中幾種思潮中發展起來的思維方法;從狹義上說,分析的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是分析的,則在于它以微觀分析的微觀機制,去說明宏觀現象的那種傾向。無論從廣義還是狹義上來說,分析的馬克思主義不僅包括分析哲學,還包括分析哲學方法在內的,當代西方哲學中能夠使表述更為精確、論證更加嚴謹的方法。

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的英美地區是有其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的,只有到了20世紀70年代以后,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在英美地區才擁有了豐厚的發展土壤。國內學者的研究表明,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激化是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社會基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形成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對立的局面,并隨著新技術革命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的基本矛盾暴露出來。由此,英美的一些左翼知識分子試圖從馬克思理論中尋求為什么資本主義終將由社會主義取代這一問題的答案。

第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先后興起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為分析的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學術環境。自蘇聯十月革命勝利以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先后興起了幾種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主要包括新黑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弗洛伊德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新實證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

第三,英美左翼知識分子和廣大群眾對傳統理論的長期斗爭促進了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了冷戰格局,英美以政治手段壓制馬克思主義的局面直至20世紀60年代以后才逐漸被打破,英美左翼知識分子在對傳統理論深刻反思的基礎上開始逐漸轉向馬克思主義,試圖以馬克思的觀點去理解和分析社會現象。

第四,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的產生與流行于西方的分析哲學和社會科學密切相關。20世紀30年代以來,分析哲學是在英、美占據主導地位的一種哲學思潮。分析的馬克思主義者認為馬克思本人的著作及流行的有關馬克思主義的著作缺乏嚴謹性,為了重新建構馬克思主義必須運用分析哲學和社會科學的方法論。

第五,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的產生也是馬克思主義內在發展邏輯自然延伸的結果。馬克思主義是創始人馬克思、恩格斯結合大量實踐經驗得出的真理,但是真理具有相對性,在后世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中,發展出了各種馬克思主義流派,在這些西方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一些運動卻失敗了。因此,馬克思主義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仍然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問題十分廣泛,并且分析的馬克思主義者對于馬克思的基本原則持有不同的觀點。余文烈指出“‘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并非一個嚴密的理論派別,它并不以其獨特而又統一的理論體系和觀點區別于其他學派?!眹鴥葘W者對于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的特征持不同意見,但就其根本特征來說,分析的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是“分析的”就在于將分析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將分析的方法運用于馬克思主義的研究。

二、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理論研究

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對于馬克思主義的重新建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方法論、經驗理論(歷史唯物主義)和規范理論。準確來說,這是對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對象進行的劃分。

(一)方法論:國內對于這個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方法論的個人主義方面

分析學派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有四個方面的特征:分析哲學的基本方法是語言與邏輯分析、理論命題數學化并且根據數理推導進一步闡述作者的理論觀點、“方法論的個人主義原則”與博弈論的運用和功能解釋。

分析的馬克思主義者推崇方法論的個人主義,認為任何一種理論要成為現代化意義上的科學,同樣要對事物和現象做出宏觀描述。從方法論的個人主義出發,分析的馬克思主義者反對把社會形態和階級描述為具有它們自身發展規律的方法論的整體主義的觀點。[1]張曉云指出,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從新的視角展開了對馬克思理論的研究,并且使馬克思主義研究從思維范式轉換為分析范式。

曹玉濤提出,分析的馬克思主義者試圖運用分析哲學和社會科學的方法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文本,重新構建馬克思主義理論。但是,馬克思主義者想用文本來反對文本,犯了教條主義和實用主義,只重分析,拒絕用辯證的文本解讀方式,使得分析的馬克思主義陷入了“文本實用主義”之中,這是他們的文本分析法錯誤的根本原因。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在強調分析的方法時走向了絕對化,分析的馬克思主義者在重新構建馬克思主義的時候曲解了馬克思主義原著的觀點,甚至舍棄了一些觀點。

(二)經驗理論(歷史唯物主義):國內對于這個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恩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方面賴特的階級理論方面。

余烈文認為,分析的馬克思主義者對于歷史唯物主義方面的研究呈現各種觀點,我們在研究中會根據不同的觀點得出不同的結論,我們應當批判地研究學習以推進學術研究。

孔圣根指出,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對唯物史觀的基本概念進行了重新解釋,澄清了某些混亂和模糊;對唯物史觀的重述,分析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對唯物史觀的重新評價,認為他們的分析使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更加清晰明確,也明確指出其可能性。

張之滄提出,分析學派的馬克思主義在對于馬克思唯物史觀的解讀和發展既突出了馬克思唯物史觀的經驗性、現實性,也突出其歷史性、邏輯性;在看到新時期的階級關系、政治關系的同時也看到了新階級的不斷分化與形成,以及新的剝削性質與剝削關系。曹玉濤在對馬克思的兩個尺度的論述中,對分析的馬克思主義中關于剝削爭議做了簡要描述,認為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在剝削問題上是混亂的。呂梁山認為,賴特的剝削理論在邏輯上存在缺陷,并且與資本主義的現實存在事實上的矛盾,因此他的觀點必定存在疑問。

(三)“規范”理論或稱道德理論:國內對于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會公正的倫理哲學問題方面

李佃來認為,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在正義理論的重構上主要做了兩件工作:一是將傳統馬克思主義幾乎被遮蔽的正義原則彰明,從而呈現出自我所有權與馬克思主義的內在關聯;二是在規范性的意義上重新闡釋關于剝削的學說,進而使之過渡為一種趨向于平等主義的分配正義理論。

段忠橋認為,科恩從“在一個分配正義占優勢的社會中,人們在物質方面可能得到的利益大致上是平等的”這一平等主義的命題出發,論證了羅爾斯的差別原則,但他并沒有證明正義社會的特征是由于刺激的不平等而導致的,同時也沒有確立被羅爾斯視為正義的不平等的正義性。

袁久紅指出,柯亨在蘇聯解體、東歐劇變、西方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潮時,以其堅定的理論立場和突出的理論成就對社會主義的價值規范進行辯護。社會主義平等最終實現需要通過分配正義的社會制度的重新建構以及道德風尚的改變。埃爾斯特對局部正義問題的探討,開辟了正義問題研究的新領域。埃爾斯特提出的局部正義的效應,是根據不同的動機來解釋偏好的形成以及最終的分配原則和計劃,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機構的分配問題具有啟迪作用。

三、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的總體評價

(一)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的進步意義

段忠橋認為,第一,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西方尤其是英美地區的傳播,擴大了馬克思主義在西方學術界的影響,使馬克思主義在英美學術界有了一定影響;第二,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一些概念和原理進行了分析和闡述,使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深化;第三,探討了當今資本主義社會的新情況與新問題,并且對資本主義制度不合理的地方做了較為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俞吾金認為,由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當代的馬克思主義者受歐洲那些哲學家模糊的語言風格所影響,對英美地區分析哲學的態度十分冷漠。目前我國學術界掀起了一股重新研讀馬克思經典文本的熱潮,我們應該更加認真的對待分析的馬克思主義者的研究成果,總結他們的消極影響和教訓,以便于更好的推進我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

(二)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的局限性

段忠橋認為,分析的馬克思主義一些基本主張是錯誤的,其大量具體結論也是站不住腳的。在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主張中,它的一個明顯的錯誤就是反對辯證的思維方法,由于其以分析的方法反對辯證法,導致其致命的弱點就是只能對社會結構和社會歷史做靜止的分析;另一個明顯的錯誤是提倡方法論的個人主義,分析的馬克思主義者從孤立的個人出發,從個人的不變的人性出發,這本身就是不科學的。

楊松認為,分析的馬克思主義過分專注于語言分析而較少研究歷史現實,無法從社會實踐中得出結論,僅僅就文本談思想談理論,只能片面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分析的馬克思主義者還缺乏辯證的思維方式,即認為一個事物要么是“事實”,要么是“價值”,把“事實”與“價值”割裂開來看。

從上述兩個方面看,國內學者對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具有進步意義這一觀點是持肯定態度的,它對于馬克思主義在西方國家的傳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分析的馬克思主義也有著致命的問題。

四、如何將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結合到我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當中

自20世紀80年代西方的分析的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以來,不斷有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的學者對該思潮進行了解讀。國內出版的各種相關書籍,主要側重于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產生的背景、特征、代表人物的著作及其主張,以及對主要代表人物的觀點解讀。從總體上看,國內研究學者對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處于簡短的評述階段,對于某些問題的解讀也比較簡短,許多研究都存在重復的現象。

對于如何將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結合到我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建設中,除了上面提到的避免重復研究的問題,還可以進行下面幾個方面的研究:一是關注國外對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的最新解讀,介紹和翻譯國外最新的理論著作等等,從西方國家對該思潮的解讀入手研究,當前各個國家階級的新變化;二是針對國內還未研究到的,或者是還未深入研究的觀點進行詳細的評述和解讀,比如賴特的階級理論,關于道德理論方面的社會公平問題等等;三是正確認識我國國情,結合我國目前的現狀辯證的解讀分析的馬克思主義思潮,尤其是關于市場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研究,對我國的經濟體制的選擇、改革有一定幫助。

前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之后,分析的馬克思主義思潮仍得以存活,是當今西方世界除“后馬克思主義”研究之外唯一的馬克思理論研究主流。馬克思對于未來社會的描繪可能不再是吸引這批學者從事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主要理由,但是馬克思對于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公正、不平等現象的批判仍然是推動他們研究的重要動力。分析的馬克思主義者隨時愿意對自己的論證進行“必要的修正和現代化”,這正是馬克思主義批判精神的最佳體現。

在現今這個日益全球化、現代化的大環境下,無論是西方社會還是東方社會,都不斷地迎接著現實帶來的挑戰,同時也不斷地印證著歷史的推動是不可抗的。我國目前的國情下,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是否能協調共存,我們需要從分析的馬克思主義思潮中吸取其追求嚴謹的態度,也要從傳統馬克思主義思想中繼承堅持實踐的精神。我們應當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性,這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現實途徑。為保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必須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汲取各門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現代成果,從而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過程中發展馬克思主義。

參考文獻:

[1] 段忠橋. 當代國外社會思潮(第三版)[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147-177.

[2] 胡婉娟. 國內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研究綜述[J]. 雞西大學學報,2013,第4期

[3] 余文烈. 分析學派的馬克思主義[M]. 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11-17

[4] 段忠橋. 理性的反思與正義的追求[M]. 黑龍江: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7:89.

[5] 何京,王偉. 分析的馬克思主義興起研究[J]. 梧州學院學報. 2014年4月.

[6] 曹玉濤. 略論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建”[J]. 哲學研究. 2010年,第6期.

[7] 余文烈. 分析派馬克思主義的分析方法評析[J]. 國外社會科學,1993(10):1-6.

[8] 張曉云.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分析范式”-分析的馬克思主義探析[J]. 南京社會科學,2007(2):43-47.

[9] 曹玉濤. 文本實用主義的陷阱——分析馬克思主義的文本分析法批判[J]. 教學與研究,2009(9):51-55.

[10] 鐵省林. 分析的馬克思主義何以是分析的[J]. 齊魯學刊,2013,第4期.

[11] 孔圣根. “分析的馬克思主義”評析[M]. 蘇聯東歐劇變后國外馬克思主義趨向,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100-102.

[12] 張之滄. 分析派馬克思主義對唯物史觀的辯護[J]. 求實,2004(3):17-20.

[13] 曹玉濤. 剝削與正義——“分析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分析及問題辨析[J].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4):17-20.

[14] 呂梁山.賴特的中間階級理論及其基礎-多種剝削論評析[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7(3):112-116.

[15] 李佃來.“正義”的思想譜系及其當代構建——從馬克思到分析的馬克思主義[J]. 學術月刊,2012(44):49-58.

[16] 段忠橋. 拯救平等:科恩對羅爾斯差別原則的兩個批判[J].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1):16-22.

[17] 袁久紅,朱菊生.論柯亨對社會主義價值規范的政治哲學辯護[J].南京大學學報,2010(3):28-35.

[18] 袁久紅,榮耀華.論埃爾斯特的局部正義理論——“分析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新發展研究之一[J].東南大學學報,2009(5):14-19.

[19] 俞吾金,陳金明.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流派新編[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506.

[20]楊松.馬克思主義是否從“事實”推出“價值”——西方分析馬克思主義的成果、缺陷和啟示[J].廈門大學學報,2012(5):27-34.

[21] 葉慧珍.辯護、批判抑或離棄?——分析的馬克思主義思潮之演變及其啟迪[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1(6):30-32.

猜你喜歡
評價
SBR改性瀝青的穩定性評價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自制C肽質控品及其性能評價
寫作交流與評價:詞的欣賞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關于項目后評價中“專項”后評價的探討
HBV-DNA提取液I的配制和應用評價
有效評價讓每朵花兒都綻放
模糊數學評價法在水質評價中的應用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