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農村醫療衛生管理的現狀與對策

2017-03-10 22:28王雪宜
青年時代 2017年4期
關鍵詞:農村

王雪宜

摘 要:醫療衛生關乎人們的生命健康,是人們生活質量的保證。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已經初步建立了醫療衛生保障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也以取得初步的成效。但是,在農村地區還存在“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本論文首先介紹了我國農村醫療衛生管理的現狀,然后分析了我國農村醫療衛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我國農村醫療衛生發理化建議和參考

關鍵詞:農村;醫療衛生管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一、我國農村醫療衛生管理的現狀

(一)鞏固發展三級醫療衛生服務,完善現有管理體系

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是指,以縣級醫療服務機構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主體、村衛生室所為基礎的衛生服務體系。 農村三級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是政府針對我國農村醫療衛生的現狀而提出來的,對于緩解農村地區“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小病原則上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鄉、大病基本不出縣”,是我國農村醫療衛生管理的發展目標,為了促進這一目標又好又快的實現,2006年,國家衛生部等部委根據我國農村醫療衛生的發展現狀,為了緩解矛盾,制定并且正式實施了《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截至2014年11月底,我國現有的醫療衛生機構數為98.5萬個。

(二)國家出臺政策,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在我國農村地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中,農村地區醫務人員的素質以及在職人數是否充足,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因此,我國政府十分重視鄉村醫務人員隊伍的建設。截至到2011年6月底,與2008年進行比較,縣、鄉兩級醫療衛生從業技術人員增加了7889人;村衛生室的衛生人員增加了1076人,不單單是數量上的增加,同時,我國政府不斷加大對廣大農村地區醫療衛生人員的培訓力度,開展了大規模的崗位培訓,注重醫務人員素質和專業技能的提高。在該精神中,要求培訓時間不少于兩星期,培訓次數不少于兩次,切實提高鄉村醫生隊伍的專業技能和素質水平。

(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加入,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這一創造性制度的提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有力的促進了城鄉統籌發展,加快了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腳步,是有效解決“三農”問題,防止農民“因病致困,因病返貧”的重要舉措,強有力地推進了廣大農村地區公共衛生改革的整體步伐。新農合的實施,使農村醫療衛生財政支出在我國財政總支出中所占比例不斷增加,用于農村醫療衛生建設的資金越來越多,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農民的關心。自從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以來,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看病負擔,有效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突出問題,使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惠及每一個農民。

二、我國農村醫療衛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醫療衛生資金投入不足,城鄉比重失衡

農村地區的三級衛生服務網絡是由縣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組成的,用普通大眾的話說“縣是龍頭,鄉是樞紐,村是網底”。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縣醫院的“龍頭”作用可以說是馬馬虎虎,但是作為樞紐和網底的鄉(鎮)、村兩級衛生機構,還存在著很嚴峻的“樞紐不靈,網底不牢”的現象。

根據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在我國居住人口50.32%的農村地區,只有20%的醫療資源,其余的80%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區。根據數據可以看出,我國農村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的財政投入嚴重不足,支出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區。農村地區基礎醫療衛生條件差,建設能力有限等困境,與資金投入不足有直接的聯系。

(二)醫療衛生資源分布不平衡

我國醫療衛生資源分配與我國人口的城鄉分布結構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大概有百分之八十的醫療衛生資源集中在城市,其中在一些大醫院聚集了約三分之二,在一些先進的大型醫院,其中高端醫療衛生設備的數量已經可以與一些發達國家相媲美,甚至超過發達國家,而在廣闊的農村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和資源嚴重匱乏。在我國,占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七十的農村地區,只占據了全國的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公共衛生資源。主要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醫療衛生費用總體出現了迅猛增長;另一方面,農村疾病模式有了很大的變化。在目前這種醫療資源分配不平衡的情況下,造就的結果就是:城鄉居民在健康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距。

(三)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落后,技術人才匱乏

醫療衛生隊伍建設相對滯后,技術型人才缺乏是我國農村地區普遍都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因為,農村地區的醫院大都條件艱苦、環境惡劣,對于人才的吸引留住能力十分有限,基礎設施較好的縣醫院或效益不錯的鄉鎮衛生院,是人才的主要聚集地,只有極少數人愿意到偏遠的鄉鎮衛生院或村衛生室工作,尤其是本科應屆畢業生,只有極少數人愿意到鄉鎮衛生院去或村衛生室工作。在我國農村地區的醫療衛生管理中,還存在著醫療衛生人員學歷普遍較低,醫療衛生隊伍老化,現有醫務人員的技術落后、技術教育和培訓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對我國農村地區的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高產生了很大的阻力。

三、解決我國農村醫療衛生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基本對策

(一)政府層面

1.增加資金投入,完善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從現在我農村地區的醫療衛生費用來看,政府預算衛生支出所占比例最小,這就要求政府應當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加深投資力度和廣度,才能改變城鄉資源嚴重失衡的局面。針對這一現狀,政府要加大對農村地區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的營建,提供發展所需的公共產品。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應當加大補貼力度,提高農村地區基礎設施水平。

2.引導醫學人才的流動,由城市向農村。國家通過提高農村醫務人員的待遇和福利,大力鼓勵醫學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城市醫療機構中的先進者等,積極投身于農村地區的醫療衛生事業中。

(二)醫務人員方面

1.自覺自愿服從組織安排。作為一名醫務人員,應當以給病人看病、緩解病情、減除痛苦為職責。這種職責是與生俱來的,無論在哪個崗位,不管條件如何,都應該盡職盡責,做一名合格的醫務人員。但是,現在有一些醫生由于嫌棄農村地區的艱苦條件,通過走后門,拉關系等手段,一門心思往條件優越、交通方便的城里走,這就使得農村地區的醫療問題更加嚴峻,雪上加霜。所以,應提高醫務人員覺悟,自覺自愿服從上級的安排,到指定地點行醫。

2.誠心誠意為病人服務?!鞍滓绿焓埂笔侨藗儗︶t務人員的贊譽,但現在一些醫務人員的行為卻讓人們寒心。要加強對農村地區醫務人員的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覺悟,全心全意為農民服務,切實提高農村地區醫療衛生水平。

(三)農民自身方面

1.關注新聞,不斷增加自己的認知。農村地區由于在地理位置、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落后,導致在廣大農民之間存在嚴重的消息滯后的現象。盡管各地政府通過各種方法進行宣傳,但由于在過去,我國農村地區居民的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致使我國廣大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因此,應該提高農民對于新聞時事的關注度,增加對國家出臺的各項政策的認知度。同時還要加大宣傳力度,使農民對于縣上的政策、制度有一個充分的認識,不斷提高農民的政治認知。

2.積極主動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民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主要實施對象,只有獲得農民的廣泛的認同,得到農民的積極響應,才能發揮出它應有的價值,才能稱得上是利國利民的政策。同時,政府要進行大力宣傳,使農民對該項制度有一個深入的認識,增加農民參與的積極性。

我國農村醫療衛生管理體系以初步建成,在基礎設施、醫務人員隊伍等方面也取得了成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這一創舉的實施,有效緩解了農民的看病問題。但是,在農村醫療衛生管理的道路上,我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要不斷克服困難,切實提高農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身體素質。

猜你喜歡
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我們的新農村
我們的新農村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今日新農村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愿多出現這樣的農村好報道
新天新地新農村
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教育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