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畢業生就業歧視問題及對策研究

2017-03-10 12:32胡捷
青年時代 2017年4期
關鍵詞:就業歧視就業困難高校管理

胡捷

摘 要: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是當今社會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也是影響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大學生作為寶貴的人力資源,卻在就業過程中遭到了種種歧視。高校畢業生就業歧視造成了市場競爭環境的不公平,阻礙了人才的自由流動和充分就業,影響了畢業生資源的優化配置,造成了公共資源的浪費以及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歧視;就業困難;高校管理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為了推進更高質量就業工作目標的實現,要貫徹落實好勞動者自主就業、政府促進就業、鼓勵創業和市場調節就業的方針,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就業工作,使就業優先戰略和更為積極的就業政策得以充分的施行?!比欢?,隨著高校的擴招,再加上高校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受到的種種歧視,“畢業即失業”的現象日益嚴峻,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社會持續關注的熱門問題。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歧視的現狀及具體表現形式

(一)就業歧視的現狀

2015年我國有727萬高校畢業生,外加2014年未就業的畢業生,2015年的高校就業人數多達810萬,但在2015年上半年全國民營企業倒閉的數量達到了6.7萬家;2016年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人數再創新高。自從1999年高校開始大規模擴招以來,畢業生人數“節節攀高”。據統計,2012—2016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分別為:660萬、681萬、699萬、727萬、750萬。與之相反,就業率數據卻一直“高開低走”。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社會持續關注的熱門問題。

(二)就業歧視的具體表現

隨著就業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就業難問題達到了白熱化程度。大學生作為新興勞動力市場主體,與其他就業群體相比凸顯出新特點。院校歧視是大學生所面臨的第二大就業門檻。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在招聘甄選員工時傾向“211”、“985”或“重點、一本”院校的畢業生,導致普通高校以及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受到就業歧視,導致就業困難加劇。

三、高校畢業生就業歧視原因分析

(一)社會原因

畢業生就業市場供求不平衡。從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畢業生規模逐年擴大,尤其是近幾年,出現了“史上最難就業季”。大學生畢業生數量增長的速度遠遠超過企業發展及結構調整的強度。同時,高校專業設置不能夠適應勞動力市場人才需求,出現了“紅、黃、綠牌專業”之分,造成就業困難。另外,高校畢業生普遍集中于東部大城市而不愿向西部不發達小城鎮流動也是供需失衡的另一表現。因此出現了中小城市人才供不應求,而大城市“蟻族”涌動,導致就業歧視現象出現。

(二)經濟原因

企業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通常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為了降低成本,減少“不必要”開支,企業往往選擇不需要培訓、有社會工作經驗、能“入職就頂崗”的勞動力作為員工。其次,女大學生在畢業后很快進入婚育年齡階段,需要雇主為其負擔生育險等一系列費用,用人單位要為此付出更多的成本。這也是用人單位不愿意招聘女畢業生的原因。

(三)政策法律原因

首先,高校不斷擴招、盲目合并和就業指導不到位體現了政策的不合理。雖然讓精英教育走向普遍化政策制定的目標是提高我國人口的整體素質,但是,擴招、合并的同時并沒有做好配套措施,導致高等教育質量下降,政策執行走樣,與預期效果相差很遠。其次,戶籍制度這一政策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就業。檔案管理、勞動力引進、福利差別待遇等一系列戶籍制度衍生的附加政策對外地戶口的畢業生來講都是難以逾越的障礙。

(四)大學生自身原因

1.就業觀念不正確

大學生在接受十多年的就業教育后形成了“精英”思想,對自己的未來預期比較高,對職業、工資待遇等的要求均與現實有較大差別。大學生普遍愿意選擇在大城市、國企就業,很少愿意考慮中小城市或者中小企業,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極度不平衡,形成了大城市的“蟻族”、“蝸居”及中小城市人才短缺的現象。

2.素質能力不高

由于受到高校盲目擴招和教育資源不匹配的影響,大學生的素質能力較預期低。大學生在學校吸納的理論知識不能與實際工作相結合,高分低能現象嚴重。例如,求職面試者基本都會在簡歷上表明自己能夠熟練使用辦公軟件,但事實結果卻很難讓人滿意。通過對公司各部門文員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文員辦公軟件應用能力均為工作以后實踐運用所得,基本達不到簡歷上描述的“熟練”程度。

3.性格方面存在差異化

女大學生在就業方面存在劣勢的原因從另一方面考慮和女性的性格有很大的關系。由于生理原因,女性比較敏感脆弱,在工作過程中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擾,把私人的情緒帶到工作中來。同時,在與公司同事相處方面,女性同事之間更容易因為工作分歧產生一些小情緒,相比之下,男性會比較大度,比較包容,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對工作的影響。

四、消除高校畢業生就業歧視的對策

(一)高校應對就業歧視的策略

1.加大教學改革力度

高校轉型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教育改革發展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革的背景下提出的重大決策。轉型發展的高校必須把轉變成應用技術型高校作為一項全新的挑戰,準確把握變革方向及特點,增強改革的積極性及前瞻性,加快轉型發展的進程,推動高等教育結構性改革。國家應積極探索整合新型學校和新的教育形式,以促進教育與信息化的融合,適應時代發展,全面激發教育體系的活力,在致力于提高學生專業水平和工作能力等“硬實力”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團結進取、協作配合等“軟實力”;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情況調整專業設置,重視產教融合機校企合作,加大軟硬件設施投入力度,達到高校培養人才與社會人才需求的有機銜接,提高畢業生的綜合競爭力。

2.加強就業指導

高校要加強對在校大學生就業觀念、就業心理、就業權利的指導教育。從大學生的人格特質及價值觀、態度等方面進行對應的知識滲透,讓大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形成潛移默化的認識,改變他們錯誤的價值觀,改變他們為自己找借口的習慣。對學生進行正強化,讓正面的影響效果遠大于負強化,促使他們以正確的態度對待社會。轉變大學生寧愿在大城市做蟻族也不愿意去小地方的就業思想,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念。還要對大學生開展就業方面的維權課程,指導畢業生正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提高其就業能力。

3.加強就業技能培訓引導

通過上文分析不難發現大學生就業困難很大程度上受大學生自身素質的影響。普遍表現為高分低能、證書和技能不匹配等。高校應該對該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調整教育理念,加強就業技能培訓和引導,通過組織技能競賽等活動提升學生對職業基礎技能的重視,培養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適應社會發展與企業要求的合格人才。

(二)國家應建立和完善應對就業歧視的相關政策和法規

1.完善法律保障機制

各種就業歧視問題無法禁止的根源在于我國目前尚未出臺相關法律對此進行明確規定。同時,完善社會保障機制還需要國家制定相應法律法規規范勞動力市場,優化就業環境。國家需要制定并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來引導、規范畢業生就業市場,并建立健全就業服務市場,及時將用人單位人才需求信息反饋給高校及畢業生,達到雙方信心匹配的目標。

2.鼓勵扶持大學生創業

國家可通過制定一系列積極的政策法規鼓勵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僅可以吸納社會剩余勞動力,解決一部分畢業生的就業緊張問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就業歧視。當然,我國在這方面尚處于初級階段,還需要借鑒國外經驗并結合國情不斷完善自身,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同時弱化大學生就業歧視的狀況,間接為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歧視問題出力。

(三)大學生應主動學習提升自身素質

大學生就業歧視本身具有雙向性,主要指雇主對雇員的歧視,但同時也包含大學生對崗位的歧視。因此,要解決就業歧視問題,大學生在擇業的過程中要把握好自身的定位。調整就業觀念,摒棄“寧要大城市一張床,不要小城市一座房”的錯誤觀念,在適合的崗位上發揮人生價值。大學生要在全面系統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加強自身修養,自覺自愿積極參加有實際意義的社會實踐及實習活動。多思考、多交流,鍛煉理性思考的能力,增加工作技能。

參考文獻:

[1]吳潛濤.十八大報告理論亮點解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4):4-7.

[2] 麥可思研究院.2014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3] 馬永堂.國際勞工組織關于禁止就業、職業歧視的勞工標準及實施機制[J].中國勞動,2008(12):226-233.

[4] 覃偉麗.我國大學生就業歧視現象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

猜你喜歡
就業歧視就業困難高校管理
論就業歧視對精神障礙患者社會保障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試論如何做好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職業指導
隱性就業歧視的法律規制
精神障礙患者就業歧視的解決途徑和方法探究
淺析女大學生就業歧視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