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視角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2017-03-11 13:43賁子瓔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7年21期
關鍵詞:時代化大眾化中國化

賁子瓔

(中共愛輝區委黨校,黑龍江黑河 164300)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源泉,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文化創新是中華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文化創新是文化的靈魂和生命,是發展先進文化的不竭動力和因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以及大眾化的文化創新,是豐富馬克思主義內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的思想指導,繁榮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

1 社會主義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創新文化

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史,就是文化創新史,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實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將馬克思主義根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匯時代精神,為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文化創新。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開辟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前程,開創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新篇章。正如詩云:“周雖舊邦,其命惟新”,《詩品》“如將不盡,與古為新”。同樣,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落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國情、社情、民情與時代發展實際相結合的文化革命與文化創新的偉大勝利。

以馬克思主義為基本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同樣是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及其實踐發展等人類優秀精神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眾實踐又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文化,是反映先進生產力發展規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具有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的文化。

在新時代、新形勢下,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著眼于結決當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實際情況和問題,樹立新的文化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和中國文化,社會發展、時代發展、大眾需求相結合,使之更加適合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

文化創新的能力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智慧和文明的體現,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是始終保持文化先進性的必然要求。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大眾的實際需求,運用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民族語言、民族形式、民族風格,體現時代特色,立體再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精神食糧,把實現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作為文化創新的根本出發點,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鮮明的民族特色,時代特點,不斷滿足新時期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不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不斷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使之更加具有生命力,以不斷提高其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文化支持。

文化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文化創新,是在汲取傳統文化同時,始終不斷地吸收著馬克思主義實踐發展的最新成果,繼承與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使其具有更加強大的生命力。

2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文化契合

2.1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契合的具體體現

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世界上兩種偉大的文化成果,它們之間有著很多的同質基因。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是一種深邃而重大的文化現象。馬克思主義以解放全人類作為自己的終極目標孜孜以求,與中國具有強烈使命感的“以天下為己任” 的傳統文化思想相契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高妙的認識論?!暗馈?,事物的本質,是客觀實在?!暗揽傻婪浅5馈本褪钦f,事物的本質是可認知的,但并不是我們平常所認識的那樣,不是恒久不變的?!懊?自然的表象,是一般認知?!懊擅浅C本褪钦f,自然的表象,是可以認識的,可表述的,但并不是我們平常所看到的那樣,不是恒久不變的。

“天行健”,揭示了自然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謂道不遠人,高級的方法論。

“無,萬物之始,有,萬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詮釋了從物無到有 ,從少到多,從簡到繁的發展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集世界觀、方法論、因果論、實踐論于大成。

“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樸素的世界觀??梢姟巴鹿始{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土壤。

2.2 馬克思主義與時代文化的契合

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優秀品質使馬克思主義發展成為一種全人類的先進文化、新文化。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偉大旗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核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馬克思主義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靈魂,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了根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揮著理論基礎和精神支柱的作用,決定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發展方向,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代文化契合的歷史必然。馬克思主義回應社會現實需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從解決問題出發,透過繁茂蕪雜現象,揭秘社會生活基本事實;深入事物內層和歷史深處,探尋必然聯系和基本規律。;在歷史與邏輯、現實與未來的有機統一中,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由低到高的發展路徑,為人類社會發展、無產階級的前途指明了方向、昭示出未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體系,成為中國共產黨理論基礎,在引領中國人民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實踐過程中,逐漸發展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為社會主義服務,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2.3 馬克思主義與大眾文化的契合

從文化視角講,馬克思主義作為意識形態,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以解放全人類為終極目標,共建共產主義理想社會的宣示,標志著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為大眾服務的大眾文化,馬克思主義作為世界觀,方法論,自傳入中國來,便化為強大的思想武器,開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民族獨立、民族解放、民族復興的偉大運動,奪取的社會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勝利,清晰地演示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在要求和本質屬性,充分的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是適應廣大人民群眾社會實踐需要并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掌握的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最后解放無產階級自己”的優秀思想品質造就了中國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高尚品格。

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過程中文化創新的意義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文化創新是應對全球文化競爭,營造文化發展優勢的戰略選擇。文化與科學技術一樣已越來越成為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建立一個文化強國,必須樹立民族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創新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社會文化成果,無一不是文化自覺的生動表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文化創新思想,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傳播過程,就是培養他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過程,這就為使中國成為一個文化強國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綜上所述,文化創新,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就是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更進一步地同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是適應中國國情、中國社情、中國民情的文化創新。

[1]毛澤東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2]毛澤東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3,534

猜你喜歡
時代化大眾化中國化
習近平談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不斷推動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研究
——評《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研究》
再論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三個維度①
正確認識和把握藏傳佛教中國化的幾個問題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若干問題
《朗讀者》: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的大眾化探索
『互動式』是理論宣講大眾化的有效途徑
在文化認同的基礎上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時代化”視角下的毛澤東思想——兼論“國際時代”與“國內時代”及其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